【夜读】一个人最顶级的自律:管理自己

  • 时间管理

在每天开始工作前,你可以先为各项任务做一个合理的时间安排。时间表不能做得太松,太松容易拖延;也不能过于紧凑,否则会因为完不成而产生新的焦虑。不妨按事情的重要程度分级,先做最重要的事。当我们能从容安排并完成每天的任务,信心和成就感也就随之而来了。

管理好时间,集中注意力,把时间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才能让自己不断成长进步。

  • 形象管理

很认同一句话:“管理形象不是肤浅,而是对自我的尊重和对生活的敬仰。”一个人真正的衰老,从来不是年龄的增长,而是丧失了对自我的要求。

管理形象,就是在给自己强大的心理暗示。一个在逆境中不忘昂首挺胸、在平淡中衣着干净大方的人,更能攻克生活中的难关。自律,不仅仅要提升内在,也要注重内外兼修。

  • 身体管理

身体健康是实现一切人生价值的前提和基础。管理好身体,保持身心健康,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人负责。

请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再以健康为筹码去换取别的事物。千万不要等到腰酸背痛,才意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更不要觉得现在身体还行,就可以毫无节制地熬夜酗酒。如果可以,请早起感受清晨温暖的微光,请给身体一些放松的时间。

  • 思维管理

很多时候,我们容易陷入一种思维方式的惯性,总是用已有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同一个问题,有的人可以很快找到答案,有的人花了几天也没有头绪,这就是因为思维方式不同。

有时候,成功迟迟不来,不是你不够努力,而是思维方式要更新。别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形成无意识的惯性,换种思维,天地可能更开阔。

  • 情绪管理

生活里遇到波折,我们需要管理好情绪,若因为一时情急而肆意发泄,既会伤人也会害己。不开心了,可以去跑一跑步、见一见朋友;心不静了,可以读一读书、品一品茶。当我们学会释放压力,与情绪和解,就会发现:很多事,其实没什么大不了。

有人说:“生活不需要比别人好,但一定要比以前好。”让我们学会管理自己、完善自己、磨砺自己,每一天都优于过去的自己。


来源:人民日报微信综合有书、夜听 | 主播:赵文龙

本期编辑:郑薛飞腾 实习生:薛之韵、安泰金

https://mp.weixin.qq.com/s/vdWMzxt4SByQanuEKiqQSw

夜读 | 沉淀自己的三种方式

生命因沉淀而厚重。

有位作家曾说:“所有人,起初都只是空心人,所谓自我,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子,全靠书籍、绘画、音乐、电影里他人的生命体验唤出方向,并用自己的经历去充填,渐渐成为实心人。”

从空心人成长为实心人,是一个沉淀的过程。

沉淀自己最好的方式,是向内探求,在自己的闭环逻辑里,经年累月的积累。

  • 在独处中增值自己

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具备这种能力并不是感觉不到孤独,而是在孤独时也具有生产力。

独处的技能,包括规律作息、阅读学习、处理好亲密关系等。

如果一个人有丰富的内心生活,那么在独处时依然会感到充实,会觉得孤独是一种享受。

其实,独处并不意味着自我封闭,而是一个人最好的增值期。

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用一个局外人的眼光,审视自己的内心,慢慢沉淀下来,拥有一种超脱自然的心境。

在独处时,我们会放慢脚步,在观察和思考中看清自己要走的路,沉下心来完善自我。

在繁忙的生活琐事中,不妨留给自己一些独处的时间,把外界的喧嚣关在门外,将孤独当作自己的朋友。

当我们在安静中精进学识,在闲暇时陶冶情操,在孤独中修身养性,就能收获成长。

  • 在积极心态中调整自己

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人抱怨社会不公,抱怨处世艰难。

抱怨是放大镜,它会放大我们的负面情绪。

与其怨天尤人,不如改变自己。

生活给我们每个人的课题,最好的答案就是努力解决问题。逃避、抱怨都不是最好的处理方式,知难而上往往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

当你用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时,哪怕结果并不是自己最满意的,你的努力也是伟大的。

生活本身就充满了挑战,生活是一种上升的过程,在前进的路上我们可能不会每次都顺风顺水,重要的是可以重新站起来。心态决定行动,支撑一个人最强大的动力,就是良好的心态。

用积极的心态去迎接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不管什么样的挫折,什么样的困难,总有雨过天晴的一刻。

  • 在岁月中沉淀自己

有位心理学家说,一个人的一生,有两种节奏:一种为生活的节奏,有计划,亦步亦趋,有条不紊;一种为心灵的节奏,不乱方寸,不慕浮华,不随波逐流,内心住着一个沉稳的舵手,再大的风浪也不能奈他何。

水不沉淀不澄澈,心不沉淀事难顺。

坦然接受命运中的起伏坎坷,是一种内心的成熟,更是一种心态的沉淀。

很多时候,现实不会给人选择的余地。与其患得患失,心浮气躁,不如及时整理自己的内心,把一切都当做命运的馈赠,找到其中的乐趣。

有人说,沉淀并不一定与年龄、阅历成正比,但一定是在历练中慢慢形成的。

人生的路上,缺的从来不是目标,而是点点滴滴的积累。

生命因沉淀而厚重,人生因打磨更璀璨。


点亮“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收看收听更多《夜读》文章,请关注新华社微信公众号、下载新华社客户端。)

主播 | 吴炜玲

作者:洞见JAMES 来源:洞见(ID:DJ00123987)
监制:张越
编辑:雷雯雯、李昂、伍越、董琳娜
美术设计:赵丹阳
画家:陆抑非
实习生:张卓君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华社音视频部

https://mp.weixin.qq.com/s/eEJU59qudXOb3DY5fZwzBw

【夜读】2022最后100天,见证不一样的你

2022年马上就只剩100天了。在今年剩下的100天里,一起做出改变,见证不一样的你!

  1. 每天规律作息

身体是本钱,只有身体好了,生活才能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哪怕每天运动10分钟,保持充足睡眠,也能让我们的身体产生正向变化。从现在开始,坚持规律作息,尽量不熬夜,时间长了你自会体验到满满的幸福感。

  1. 每天学习一些新知识

要知道,如果只想待在舒适区,反而会限制你的发展。

制定一个学习计划,跳出舒适区,去学习新知识,长期深耕,你会收获不一样的自己。

  1. 经常给父母发条信息

在忙碌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们留给父母的时间越来越少。

不妨从现在开始做出改变,试着经常给父母发条信息,可以是生活的分享,也可以是简单的问候。即便远隔千里,彼此也能感受到亲情的温暖。

  1. 学会给自己的生活做减法

试着告别一件“肯定再也不会用”的物品,来一次痛快的断舍离。

减少无效社交,把时间和精力留给自己喜欢的人和事,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1. 享受属于自己的独处时刻

试着给自己留一点独处的时间:工作后起身到窗边看看天;途经书店进去看看新书;孩子熟睡后给自己泡杯牛奶……

当你开始享受自己的独处时刻,独处时的宁静就不会再让你感到寂寞,反而会给你带来源源不断的能量。

  1. 少一点“明天再做”

这样的场景,你是否熟悉?办了健身卡,每天都说要去健身,可直到卡过期了也没去过;新买的书,告诉自己明天一定要开始读,结果一年过去了书还没拆封……

想做什么就立刻开始行动吧,少一点“明天再做”,迈出第一步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1. 感恩并传递生活中的善意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收到很多善意,我们要学会感恩生活中的善意,同时也要学着传递善意。

在有人帮你拉门方便你出入时,回以一个微笑;在收到外卖、快递时不吝啬那句“谢谢”……不要小看这些细节处的善意,它们会让人产生一种“我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积极力量。

  1. 记录美好生活

人生最美好的事情是什么?或许是能够把遇见过的所有美好都收集起来。

打卡了念念不忘的美食,一扭头就撞见窗外的晚霞,路边开了一树的花……试着记录这些美好生活碎片,然后告诉自己:这一天还不错,有好事发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来源:人民日报微信 | 主播: 赵文龙

本期编辑:朱田恬 实习生:赵欢、董畅、孙雨新

https://mp.weixin.qq.com/s/9pqBadbsW-TqtHLCZK1KPA

夜读 | 与人交往,多记人好,少念人过

心怀感恩,所遇皆幸福。

有人问:“人与人交往,为什么相识容易,相处却很难?”

看到一个回答:“根本原因在于,有的人总是喜欢以己度人。”

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为人处事,应学会尊重他人、体谅他人、理解他人。

少记人过,多记人好,推己及人,生活才会舒心自在。

人和人相处久了,难免产生矛盾。

如果心怀怨恨,不仅人际关系遭损害,内心也会受折磨。

若想与他人友好交往,不仅需要内在的反省,还要有外在的宽容。

既然往事无法挽回,想过舒心的日子,最明智的办法,就是不计前嫌。

常言道:“终身让路,不失尺寸。”

得理也饶人,做人有分寸。不计较仇恨,不是懦弱和无能,而是智慧和勇气。

耿耿于怀,只会让心里的苦变得更苦;苦苦纠缠,只会让生活的难变得更难。

记住别人的好,叫感恩;忘记别人的不好,叫宽容。

既往不咎,学会自我和解,释放心灵的痛苦,生活才会有欢笑。

对别人做了好事,不必放在心上;受了别人的恩惠,却要牢记在心。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做人要懂得知恩、感恩。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假如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的心,人际关系就会逐渐走向冷淡。

懂得感恩、懂得感激,人就会变得善良、宽容、有爱。

在人生的旅程中,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别人的帮助,没有谁能够脱离周围的事物而孤立地存在,但在接受别人帮助的同时,我们也要心怀善念,学会去感恩、帮助别人。

那个在我们遇到困难时,无条件帮扶的人,他本可以不那样做。

不管现在你是什么身份,是穷还是富,永远不要忘记,那个曾不图回报帮你的人。

心怀善念,所遇皆美好;心怀感恩,所遇皆幸福。

处世,让一步为高;待人,宽一分是福。

活着,让自己高兴;做人,让别人舒服,是一个人真正的教养。

世上没有完美的人,遇事互相包容,彼此理解,才能各自安好。

正所谓:“看人短,天下无人可交;看人长,世间一切都可为师。”

多记人好,少念人过,将心比心,就会发现,人生路会越走越宽。

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态度,决定一生的高度。为人豁达大度,人生就顺了。

愿你我,都能修行做人的风度、做事的气度,心存感恩,享受从容的人生。


点亮“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收看收听更多《夜读》文章,请关注新华社微信公众号、下载新华社客户端。)

作者:鲁墨无华 来源:国学生活(ID: gxsh789)
监制:关开亮、吴炜玲
编辑:雷雯雯、李昂、伍越、杨慕茜
美术设计:赵丹阳
画家:恽寿平
实习生:赵跃泽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华社音视频部

https://mp.weixin.qq.com/s/fwVinAmr05PgstzHFnyi6g

【夜读】一个家庭最好的相处模式

  经营家庭,不仅是在一起,更需要有智慧。遇事“三七分”,就是与家人最好的相处模式。

  • 三分沟通,七分包容

  好的感情,既要有相互沟通的技巧,又要有彼此包容的耐心。

  再亲密的人也未必完全了解对方。面对不同,我们需要的是沟通,为彼此懂得创造条件。沟通和说服不一样,讲究平等和互让。好的沟通莫过于,也许彼此的观点不同,但愿意用爱去包容对方。

  放下对家人苛刻的要求,学会感恩、凡事体谅,是基本的教养。所谓家人同心,不过是一个懂得、一个大度,一个不抱怨、一个不指责。

  • 三分清醒,七分糊涂

  曾有人问:“幸福家庭的终极秘诀是什么?”一个高赞的回答是:“难得糊涂。”

  与家人相处时间越长越感觉到,生活中,不是每件事情都要分个对错。哪个家庭不存在一些磕磕碰碰?可家终究是个讲道理更讲感情的地方,如果事事斤斤计较、互相责备,只会让人心越来越远、矛盾越来越深。

  生活里的大风大浪毕竟是少数,那些融在柴米油盐的温暖才最令人动容。大事清醒些,小事糊涂些,才是一个家庭幸福的秘诀。

  • 三分建议,七分尊重

  听过这样一段话,觉得很有道理:“要学会和我们的父母亲密无间,倾听而不唯命是从;和我们所爱的人唇齿相依,紧密而不混淆;和我们的孩子亦师亦友,慈爱而不包办。”

  好的家庭关系,都自带分寸感。彼此关爱,互不干涉;彼此独立,保持尊重。

  对一个人好,必须要用对的方法。许多看似善意的干涉,打着关爱的旗号,实则是越了界。保持合适的距离,不过度插手,才能拥有温馨的家庭氛围。

  • 三分爱己,七分付出

  对待家人,陪伴胜过语言,行动胜过承诺。真正爱你的人,或许不会说很多爱你的话,但一定会做许多爱你的事。

  它是天气转凉时的一声问候,下雨时的一把伞,开心时的一起大笑,难过时的舒心安慰。家人之间,三分爱己,七分爱人,正是刚刚好。

  家,是爱和温暖的港湾。和家人相处,相互包容、真诚付出、永远尊重,才能久处不厌、幸福美满。


来源:人民日报微信综合洞见、渡兰 | 作者:Allergy、渡兰君 | 主播: 赵文龙

本期编辑:石磊 实习生:张玉洋、董畅、马涵诗

https://mp.weixin.qq.com/s/CvxjjgQGf5b9TNpnAB2wzg

夜读 | 人生随缘,有爱则爱,无爱则待

宁静致远,淡定从容。

生活是一杯白开水,乐观的人喜欢加糖,悲观的人则往往加盐。其实生活永远把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有时候我们缺少的,不是看透的眼光,而是宽广的胸怀!

胸怀宽广的人,乐观向上,没有烦恼添身,没有悲伤入怀,只有达观通透,了然欢欣,不卑不亢,宁静致远,淡定从容。

淡定与从容是人生的一种态度。

它不是处世消极、刻意放纵,而是阅尽沧桑的醒悟,了然于胸的坦然;它也不是自我封闭、孤芳自赏,而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脱了外界环境的纷繁和喧嚣。

珍惜身边的幸福,欣赏自己的拥有,背不动的就放下,伤不起的就看淡,想不通的就丢开,恨不过的就抚平。

不管怎么样,我们总是幸运地拥有了这一辈子。

人活一世,我们要学会,花开赏花,花落赏枝,有爱则爱,无爱则待,争执无果,学会体谅。

感情得到之后要珍惜,淡了别纠缠,失去之后别怅惘,一切都要坦然面对,懂得淡然接受。

人生别较真,顺其自然最美,随遇而安最真,无欲则刚最强,大智若愚最好,宠辱不惊最佳。

有时候随缘才是一个人最高的境界。

有缘而来,无缘而去,世上之事就是这样,该来的自然会来,不该来的盼也无用,求也无益。有缘不推,无缘不求,来的欢迎,去的目送,一切随缘,顺其自然。

人活着,圈子不要太大,容得下自己和一部分人就好;朋友不在于多少,自然随意就好。

有些人,只可远观不可近瞧;有些话,只可慢言不可说尽。

有时候不说并不是不懂,有时候不言并不是不知,只是不愿计较。

朋友,淡淡交,才能长久;感情,细细品,才有回味。

朋友如茶,需品;相交如水,需淡。

好的缘分,是随缘;好的感情,是随意。

走过的路,脚会记得;爱过的人,心会记得。

路,不通时,选择绕行;心,不快时,选择看淡;情,渐远时,选择随意;爱,走远时,选择忘记。

忘记有时候是快乐的开始。

有的人,为什么那么多的烦恼,就是因为记性太好,把不该记住的人或不该记住的事都留在记忆中,请进生命里。

丢掉那无意义社交,别把时间浪费在那上面。

多留点时间和空间给自己,让自己静静安享与思考。

多把时间花在值得的事和人身上。

要懂得心在哪里,真的友情和爱就在哪里;要明白时间花费哪里,收获和成功就在哪里。


点亮“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收看收听更多《夜读》文章,请关注新华社微信公众号、下载新华社客户端。)

作者:孙辉 来源:千纸鹤之声(ID:miaoxudong_1971)
监制:关开亮、吴炜玲
编辑:雷雯雯、周喆、马骁驹、卿珊、张欢
美术设计:赵丹阳
画家:恽寿平
实习生:赵跃泽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华社音视频部

https://mp.weixin.qq.com/s/eKoByB3rY3GSVBy4jb4V_Q

【夜读】助你成功的4个好习惯

  • 减少依赖

生活中有这样一类人:在家里习惯依赖父母,每每遇到困难,总是躲在父母背后,导致自己既缺少生存的能力,又缺乏责任感;职场中习惯依赖同事,每当遇到棘手的问题,立刻逃避,让他人替自己决策。

总是习惯依赖他人的人,无法自立自强,也就无法成长。人生只有不断尝试,努力凭借自己的能力去解决问题,才能不断地积累经验,最终走向成功。

减少依赖,自立自强,是通往成功的开始。

  • 丢掉“玻璃心”

“玻璃心”指的是有些人过分敏感脆弱,内心像玻璃一般易碎。生活中出现了一点困难,立刻就陷入极度焦虑,以至于迟迟无法行动。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如果碰到一点问题,就想逃离,又怎么去面对人生的起起伏伏?

一个人想要做出成绩,就得捏碎“玻璃心”,把精力集中在做好事情上,而不是自己的情绪上。

勇敢的人,是一边擦干眼泪,一边向前奔跑的人。丢掉“玻璃心”,让内心变得越来越强大,扛得住压力,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坚强。

  • 及时止损

人生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走错了,就需要及时回头。若是执迷不悟,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耗费精力,最后容易得不偿失。

人生如果走错了方向,停下来就是进步。比努力更重要的,是选择正确的方向去努力。

明智的放弃,胜过盲目的执着。及时止损,是为了将自己拉回到正确的赛道上,只有这样,才能离目标更近一步。

  • 停止设限

有人总是给自己的人生设置“门槛”,总觉得自己迈不过去。

比如项目很难,觉得自己做不到,刚接手就想退缩;又比如想考个证,看到枯燥的复习资料,觉得自己不可能学会,瞬间就想放弃。当一个人总是自我否定时,就容易被畏难的心理击垮,导致无法成长。

面对困难,有人选择迎难而上,最终战胜了困难获得成功;有人选择停滞不前,被面前的困难吓倒,最终一事无成。

生命的意义在于开拓而不是固守,停止自我设限,勇于挑战和突破自己,才能遇见更好的人生。


来源:书报文摘 | 作者:沉墨 | 主播:吴迪
来源: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
本期编辑:李娜 实习生:薛之韵、马涵诗

https://mp.weixin.qq.com/s/y65KF6aTcmBG6pFNKRchng

夜读 | 家庭最好的相处模式

经营家庭,不但要有心,更需要智慧。

经营家庭,不但要有心,更需要智慧。

遇事“三七分”,就是与家人相处的智慧。

  • 三分沟通,七分包容。

好的感情,既要有相互沟通的耐心,又要有彼此包容的智慧。

再亲密的人也未必完全了解对方,我们需要的是沟通,为懂得彼此创造条件。沟通和说服不一样,沟通是平等的,是心平气和的。也许彼此之间的观点不同,但愿意用爱去包容对方。

有人说,一个家,包容越多,越兴旺。

真正好的家庭关系,是家人之间都学会“三分沟通,七分包容”。

凡事多包容,矛盾不过夜,再大的冲突也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 三分清醒,七分糊涂。

曾有人问:“幸福家庭的终极秘诀是什么?”

有个高赞回答只有简单的四个字:“不争对错。”

年岁渐长才懂得,不是每件事都要分个对错输赢。

人生,三分清醒,七分糊涂。

哪个家庭,不存在一些磕磕碰碰?

家不是讲理的地方,如果总是斤斤计较,互相责备,只会让矛盾愈演愈烈。

幸福家庭的所谓不争对错,并不是一家人没有正确的准则,而是彼此的包容,因为他们明白,家人的幸福远胜过所谓的对错,人与人之间本就不可能所有观点都一致、所有口味都相同,即便一家人,也有不同的个性。

生活里的大风大浪毕竟是少数,那些融在柴米油盐的暖才最令人动容。

大事清醒些,小事糊涂些,才是一个家庭幸福的秘诀。

  • 三分建议,七分尊重。

有位作家说过这样一段话:“要学会和我们的父母亲密无间,倾听而不唯命是从;和我们所爱的人唇齿相依,紧密而不混淆;和我们的孩子亦师亦友,慈爱而不包办。”

好的家庭关系,都自带分寸感。彼此关爱,互不干涉;彼此独立,保持尊重。

真正的爱,从来不是改变对方,而是彼此尊重。

  • 三分爱己,七分付出。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贝勃定律”。

意思是说:当人们经历强烈的刺激后,再施予的刺激就会变得微不足道。

家人之间,三分爱己,七分爱人,才是刚刚好。

情付七分,留下三分爱自己,是最好的体面与自尊。

有位哲学家说:“一个人能和家人和睦相处,这是人生的重大成就。”

人到了一定年纪,就会懂得真正决定生活质量的,其实是家庭。

和家人相处,相互包容,适当付出,永远尊重,才能久处不厌,幸福美满。


点亮“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收看收听更多《夜读》文章,请关注新华社微信公众号、下载新华社客户端。)

作者:洞见Allergy 来源:洞见(ID:DJ00123987)

监制:姜晨、吴炜玲

编辑:雷雯雯、李永锡、王宜玄、马骁驹、刘在

美术设计:赵丹阳

画家:俞致贞

实习生:罗庆文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华社音视频部、新华社黑龙江分社

https://mp.weixin.qq.com/s/wMmLCl18rsObXp1B-krWAA

【夜读】能成事的人,都读懂了这6句话

  1. 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先不要急着发脾气。坏情绪占了上风,人就很容易冲动,进而做出错误的选择。

深呼吸几秒,让自己先冷静下来,等心情稍微平复些,再去处理问题。

大多数时候,我们面对的问题都有办法解决。真正难住我们的是对问题的负面感受。当一个人把情绪处理好了,也就解决了生活中80%的难题。

  1. 先找准问题,再解决问题。

一个找不准问题的人,就像蒙眼在迷宫中行走。还未看清出口,就开始找出口的方向,很容易陷入盲目尝试的误区。

只有先正确地看待问题、找准问题的关键,才能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手中,进而有针对性地拿出措施。

要记住,一根针要找到针眼才穿得过去,一个问题要找到症结才能真正对症下药。

  1. 多反思自己,少抱怨他人。

生活中,我们好像很容易发现别人的缺点,而常常忽视自己的过失。

固然,承认自己的错误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但安静下来总结思考,不仅是心灵成长的必需,也是让前行之路走得更远的动力之源。

自我反省不仅是一种谦虚的人生态度,更是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善于自我反思的人,才能改掉错处、有所进步。自以为是,不是本事;常思己过,才能站得更高、走得更远。

  1. 学会承担责任,不推脱逃避。

出现失误的时候,该认错的要认错,该担当的要担当,不要以为逃避能解决问题。

一个人有责任、懂担当,才能获得他人的支持与信任。如果遇事就逃避,只会给人留下不靠谱的印象。

承担责任从来都不算轻松,但努力去做,会让你找到生命的活力,获得应对生活中各种变化与挑战的勇气。

  1. 要及时纠错,不要继续犯错。

人这一生,最怕的不是做错事,而是心存侥幸、知错不改,甚至将错就错、一错再错。

古话说:“知其不善,则速改以从善。”意识到自己不善的言行,就应该立刻改正从善。最要紧的是在“速改”上下大工夫。

一个错误放过了,下一个错误便也有了继续放过的理由,惰性是自己纵容出来的,克服惰性才能真正走向成熟。

  1. 改变,是更好的选择。

面对失败,与其一味地浪费时间自怨自艾,不如做出改变,重新出发。

一个人再后悔,也不能回到过去重新开始。若一味沉浸在过去的回忆中,那么今天的时间,就是昨天的重复。

给进步留一点转圜的余地,为成长留一点饱满的空间。改变,是更好的选择;向前,才能看见新的风景。


来源:温暖的女子(ID:wennuan-312) | 作者:李思圆 | 主播:赵文龙
来源: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
本期编辑:石磊 实习生:张玉洋、何美霖

https://mp.weixin.qq.com/s/43Xdm_vqUsRTV0YELAWvdQ

夜读 | 让过往皆成序章,让未来皆可期待

以后的日子,终将是甜的。

  • 专注做自己,不忧亦不惧

有人曾说:“很多时候我们都不是在做自己,而是在模仿别人,不是在过自己的日子,而是在羡慕别人的生活,不是在追求自己的幸福,而是在抄袭别人的快乐。”

有些人一直和别人比较,读书的时候比成绩,工作之后比业绩,结婚之后比配偶、比孩子……

一个人不开心的根源,就在于比较,只要有比较,就会有落差,比来比去,最后的结果,就是挫败感和自我否定。

殊不知,过度的比较,会拖垮我们的人生。

我们活在这个世上,不是为了跟别人比,而是为了绽放自己独有的精彩。

专注自己,才能在这样一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和美好。

不被别人的节奏所干扰,低头走好适合自己的路,是一个人最难得的定力。

真正拥有品质生活的人,从不与别人比较,而是与自己比较,在有限的条件下,永远呈现出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面貌,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和心灵。

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

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心猿意马,不左顾右盼。人生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大器晚成。

  • 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健康才有福

有句话说:“健康的乞丐比有病的国王更幸福。”

钱是赚不完的,工作也是忙不完的,千万别用透支健康来换取金钱。别等健康濒临失去,才后悔自己的一意孤行。

工作再忙,也别忘了一日三餐;生活再苦,也别耽误好好睡觉。

遇到暂时棘手的问题,与其熬夜强撑,不如先好好睡一觉。

养精蓄锐,闭目养神,当身体重新蓄满电力,才会能量满满地为你排忧解难。

别忘了:岁月静好,工作顺心,健康的体魄,才是享受幸福的基础。

很喜欢一句话:“我要爱,要生活,把眼前的一世当作一百世一样。既然我存在,无论如何,我要为自己负起责任。”

对待生活,取舍有度,不慌不忙;对待身体,追求健康,不贪功,不透支。

能养生就别伤身,好好吃饭,坚持运动,你的人生就赢了大半。

今后的每一天,愿你白天有说有笑,晚上睡个好觉。

  • 卸下你的累,让往事清零

成年人的生活,比起身累,更怕的是心累。

那种感受不到快乐与美好的心情,最让人压抑。

这种时候,我们最应该做的,是学会开导自己。

不要把时间都送给负能量当燃料,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最快乐的自己。

哪怕是看一部搞笑的电影,吃一顿向往的美食,或是奔赴一场期待已久的旅行……

积极向上,不负韶华,别让任何人消耗我们内心的晴朗,把生活留给热爱的人和事。

努力一点,早晚你会惊艳时光;阳光一点,迟早你会光芒万丈。

与其总是感叹生活不易,不如努力给生活加点糖。

抖落昨日的疲惫与无奈,拂去昨日的伤痛和泪水,去迎接明天崭新的朝阳。

在无人喝彩的时候,给自己一个鼓励;在独自拭泪的时候,给自己些许安慰;
在无力前行的时候,给自己几许能量。

你会发现,以后的日子,终将是甜的。


点亮“在看”,愿你走在最美的时光里,不负韶华不负秋,只生欢喜不生愁。

(收看收听更多《夜读》文章,请关注新华社微信公众号、下载新华社客户端。)

作者:牧柔 来源:夜听(ID:yetingfm)
监制:姜晨、周年钧、吴炜玲
编辑:雷雯雯、周喆、王宜玄、赵世芸
美术设计:赵丹阳
画家:关山月
实习生:侯潇扬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华社音视频部

https://mp.weixin.qq.com/s/4vq9FtxZy3I50Cfhcm5y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