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 | 勇敢面对人生的每一次挑战

想,全是问题;做,总有答案。

不知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哪怕再熟悉了解的事情,在动手做以前,心里总会有不由自主的恐慌压力,等真正动手做了以后才发现,困难没有那么难,一切只是自己的假想,自己的能力更是超乎自己的想象。

有句话说:想,全是问题;做,总有答案。

勇敢面对人生中的所有挑战,行动起来,一切就没有那么可怕了。

没有谁喜欢困难,但困难这个东西就像弹簧,你越害怕,它就越强大。大到令人怀疑并忽略所拥有的一切。

我们忘了生活的真谛,每天只想着一件事,如何更好地避免可能面临的困难,可事实并非如人所愿。

在逃避困难的同时,我们其实也放弃了成长,只是被害怕与怀疑蒙蔽的双眼不愿正视罢了。

所有行为都受心理暗示的影响,反观那些成功的人,背后都有一颗不服输的心。

真正令人后退与失败的,并非事情的难易与环境的复杂,而是人心里的退缩与懒惰。

反正怎么过都是一天,有的人不喜欢迎难而上,选择得过且过。

这种态度在短暂的时间里对人生可能不会有什么影响。但时间久了,就会把人的心性给磨灭,失去斗志。

岁月不会主动改变什么,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面镜子,你用什么样的姿态去面对,生活就会回馈给你什么。

如果把人生当成一场旅途,勇敢面对和相信自己就是途中的必经之路。

经历了坎坷挑战,会更懂得坦然面对的可贵,信念的珍贵。

遇事要多说我可以,少说我不行。慢慢地,就会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变得自信、阳光。

最好的自信状态是:即便什么都不会,但什么都敢学敢尝试。

我们在经历中迎接挑战,也在经历中收获成长。

随着经历增多渐渐懂得,有些事情看起来很难,但尝试过后发现自己可以完成;有些人看似很难相处,但深入了解后成为知己。

过于偏见、自卑,只会自我束缚,错过美好。

其实,每个被看见的表象背后都埋藏更多的真相。

翻不过去的山,爱而不得的人,都不能否定我们的独特与能力,只是时机或是磁场的不匹配而已。

不必慌张害怕,不必自疑内耗,难过的时候,抱抱自己,鼓励自己:勇敢无悔,即便失败,也比不敢尝试强。

那份独特的经历与感受永远是属于自己的。

面对承担,就是自己最大的勇敢;无愧当下,就是自己最好的生活。

当你愿意这样宽慰并相信自己的时候,就能明显感觉,自己没有那么差劲,困难也没有那么可怕。

时光里,我们都是赶路人,生活中,要努力做披荆斩棘的勇者。

这短短的一生,我们终将都会失去,你不妨大胆一些,爱一个人,攀一座山,追一个梦。

就像,命运从来不是未来的某个结果,而是此时此刻。


点亮“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收看收听更多《夜读》文章,请关注新华社微信公众号、下载新华社客户端。)

作者:程志丹 来源:树的企盼(ID:czd841519)

监制:关开亮、吴炜玲

编辑:雷雯雯、王宜玄、李昂、董琳娜

美术设计:赵丹阳

画家:吴镜汀

实习生:赵跃泽、柳润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华社音视频部

【夜读】一篇超赞的清华开学演讲:在琳琅满目中做出选择

9月是开学季,很多人带着对大学的憧憬迈入校园。在清华大学新雅书院开学典礼上,梅赐琪老师的分享让人深受启发。今天的夜读,我们一起来读这篇《在琳琅满目中做出选择》。


  大家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书院全体师生对同学们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和祝贺。暑假的时候,我跟一位去年入学的同学交流。他说,老师,上完大一现在好怀念高中生活里只有一个目标的简单,大学好迷茫。我非常感谢这位同学的坦诚。但是,我更想跟他和你们分享的是,欢迎来到满是选择题的成年世界,并在没有标准答案的前提下勇敢做出选择。

  在没有标准答案的共识下,今天我提供几条关于选择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第一,认识选择的成本并愿意承担。选择的最大成本究竟是什么呢?面对刚刚经过激烈高考的你们,我就不再重复选择了一个目标就要努力拼搏的道理。你们可能很快就会发现,与选择以后所要付出的努力相比,选择更大的成本来源于选择A的同时可能就意味着对于B的割舍。

  从前读《滕王阁序》,很为“四美具、二难并”的句子和落霞孤鹜、秋水长天的盛景所打动。然而,在仍旧向往和欣赏这些稀罕之美的同时,我更真诚地希望你们可以清醒地看到,在所有高水平的平台上,每一项令人瞩目的成就背后都曾经记录过艰难割舍的努力。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你们很快会在你们的学长甚至你们自己中间发现学科的天才、社交的牛人、体育的骄子和团队的灵魂,并且因为钦慕榜样的力量而心生向往。但是,你一定不必,也一定不可能成为他们所有人。

  第二,尊重世界的意见并做出个体的选择。一直优秀的你们,可能早就已经明白随波逐流地从众不应该成为你们做出选择的原因,这很好,同时我略有担心地祝福你们在未来四年中可以知行合一;但是,我更想提醒各位的是,单“独”的独,也和从众的“众”一样可能会成为你们做出草率选择的推手。

  我希望各位,在自己的小我之外倾听和尊重周遭的意见,不以流俗的偏见去看待那些水平或有高低的集体,进而自在而又谦恭地做出你们自己个体的选择。因为只有这样,当有一天有人在你耳边唱起“爱你孤身走暗巷”的时候,你才可以清晰地知道,是否开心地唱出或者礼貌地拒绝“爱你不跪的模样”,选择的权力完全在于勇而不孤的自己。

  第三,朝着正确的方向就不怕选择的调整。今年,我被一位同学问到一个问题,面对社会生活的不确定性,我们应当如何做出当下的选择?我被这个同学和这个问题深深震撼。我当时的回答是这样的,我说不要害怕一次的选择会改变自己的一生,要有一切推倒重来的勇气。

  去年我参加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王大中院士的事迹报告学习会,很受震动。王大中院士入学时学的是机械,大二时因为国家需要改学工程物理,后来因为建设工程代号为“200号”的清华原子能科学实验基地的需要,王大中甚至成为了土木建设、工程管理的专家。核研院老师们在总结王大中精神时,有两条让我感受最深并且愿意将它们关联在一起,第一是爱国奉献,第二是“不怕改行”,或者说“因为爱国奉献所以不怕改行”。所以各位,我期待你们能够凭借方向感克服选择的恐惧感。有一点你们可以坚信,虽然我们中绝大多数人不会因为勇敢的选择而能把自己名字写在小行星上,但是,曾经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做出过超越个体的选择,将是我们一生的荣耀。

  最后,我再次祝贺大家在努力和幸运中赢得了可以在琳琅满目中做出选择的机会。我热烈期盼你们在选择面前有舍弃的勇气,有“众行”的智慧,更有超越小我、始终如一的方向,并且相信你们在选择中习得的勇气、智慧和方向将伴随你们的一生,这非常重要。加油!

  谢谢大家!


来源:清华大学新雅书院(ID:xinyacollege) | 作者:梅赐琪 | 主播:赵文龙
来源: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
本期编辑:郑薛飞腾、于泽淼,实习生:董畅、孙雨新

https://mp.weixin.qq.com/s/xMNpFl9CIAeeqhk67dfgpA

夜读 | 待人舒服,是一种高级的魅力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互通的。

有人说,君子如玉,待人舒服的人就好像一块温润的美玉。

即使历经诸多风雨,也不会改变其豁达的胸襟;即使面对众多刁难,也不会改变其包容他人的真心。

待人舒服并不是一味降低自己的底线,去迎合别人的需求,而是能够发自内心去顾及他人的情绪。

“目中有人才有路,心中有爱才有度。”

有教养的人,懂得与人相处时要照顾他人的感受。

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母亲在裁剪衣服时让女儿给自己递下剪刀,女儿没在意,随手就将剪刀递了过去,结果刚好用刀尖戳到了母亲。

母亲对女儿说:“递东西给对方,要心里想着人家接到手是不是方便,你把刀尖递过去,别人还要小心翼翼地转过来,甚至还有可能戳到人。所以下次递东西一定要注意替对方想一想。”

很多时候,教养就体现在平常的小事之中,与学历、才华无关。

教养是真心实意的言语,是严于律己的行为,更是一个人内心深处的修养与底蕴。

真正有教养的人,总能够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位置上思考问题,给别人体贴入微的关怀。总能给别人留一分后退的余地,不会让别人难堪。

越有教养的人,越懂得待人舒服。

真正待人舒服绝不是刻意做作的言语,也不是口是心非的体贴与关心,更不是为了谋取利益时的虚假面容。

真正的待人舒服,是发自内心地顾及对方的情绪,不给对方难堪。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能够被人温柔以待,只有我们先温和待人,才会收获别人的爱意与温暖。

有这样一句话:“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

生活不是打擂台,并不需要争个高低。

当我们彼此多一份在意,多一分关心,就能从淡漠的人群中,找寻出彼此嘘寒问暖的真情。

当我们将舒服待人变为自己的本能,便能够走进别人的内心。

那怎么样才能待人舒服呢?

要常念人恩,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互通的,我予你一碗清水,你回赠我一夏清凉。

感恩生命中出现过的所有人,是他们充实了我们的时光,温暖了我们的内心。

学会欣赏他人,一个真正能够欣赏别人优点的人,为人必定谦逊,处事必定大气,胸襟必定宽广。

当我们学会了欣赏他人,自然也会收获别人的赏识。

有人说:“能感受别人的难处是关怀,能体谅别人的不易是宽厚,能饶恕别人的错误是大度。”

当我们明白只有真心才能换来真心,待人舒服就不再是一件难事。

让人舒服是一个人了不起的能力,更是一个人的顶级修养。

愿我们在善待他人的同时,也能收获更多的温暖与爱意。


点亮“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收看收听更多《夜读》文章,请关注新华社微信公众号、下载新华社客户端。)

作者:诗词君 来源:诗词天地(ID: shicitiandi)
监制:关开亮、吴炜玲
编辑:雷雯雯、周喆、王宜玄、刘在
美术设计:赵丹阳
画家:关山月
实习生:胡海雨、何凌霄、王娴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华社音视频部、新华社黑龙江分社

【夜读】做一个敢于自我负责的人

  • 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生活中,有些人总会习惯性地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

比如当打算拖延一件事时,他们就会找各种理由:工作太忙、时机不好等等。好像这样就可以回避问题,不需要承担拖延后的责任。

殊不知,不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最终敷衍的都是自己的人生。越是习惯于推卸责任,就越会无所作为。

与其想方设法地推卸责任,不如尝试正视现实,找到自身的问题所在,然后有针对性地去解决它。

脆弱的人总是有很多借口,但勇者却从不逃走。只有当你敢于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时,才能真正成为生活的掌控者。

  • 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选择,是人生常态。只要走在路上,就一定会遇到无数的路口,需要你去做出取舍。

而只要有选择,就不可避免地会有遗憾。比起总是为如何做选择而犹豫纠结,更重要的是要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人生无处不面临选择,有勇气去做出决定,有决心去承担后果,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能力。

害怕做选择的时候,记得提醒自己,没有人在一开始就能清晰明了地知道未来的方向。要想成长,就绝对不能畏手畏脚,而是要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 为自己的情绪负责

生活中,每个人都免不了会遇到许多烦心事。有些人总会抱怨周遭某些人和事,要他人为自己的坏心情负责。

其实,人难免会有负面情绪,但我们却可以选择如何与它相处。摆脱困境的第一步,就是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对自己的情绪负责。
感到伤心、委屈或愤怒时,不妨给自己勇气,去面对内心真实的感受。

如果不是你的错,那就尽量释然以对,别再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如果问题出在自己身上,那就给自己多点耐心,停止单纯的情绪发泄,学会向身边的人正确表达你的需求和想法。

能控制好情绪的人,才能更从容地控制好自己的人生。

  • 为自己的幸福负责

成长是一个不断自我提升的过程,而学会自我负责,意味着我们终于有能力去正视现实并不断努力提升自己。

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没有人能为你的幸福负责,除了你自己。当我们不再依赖他人、不再推卸责任、不再放任情绪,我们才会变成真正能自我负责的人,从此扛起自己的人生、走好自己的路。
没有完美的人生,但成熟的人,会懂得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好。

你想要的幸福,要靠自己来成全。


来源:念念沐心 | 作者:念念 | 主播:赵文龙

来源: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

本期编辑:李娜 实习生:赵欢、安泰金

https://mp.weixin.qq.com/s/GlhKqFWRQOAq-0wqF20nBg

夜读 | 余生,请多爱自己一点

爱万物之前,请先学会爱自己。

有人曾打过一个比方:一个人的身体是1,财富、名声、地位等等,这些外在的东西是0。

当1不存在的时候,后面所有的东西都变成了毫无价值的0。

一语道出了身体健康对人的重要性。

人生下半场,不管拼什么,最终拼的都是身体。

没有好身体,自己受罪,家人受累。

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深切体会到健康的珍贵。

一位作家曾写道:“成年人的身体,就像一座半新不旧的房子,总是隔三差五在这里漏水,那里裂缝,有些地方线路老化,有些地方墙皮脱落。”

我们很难翻修,也无法重盖一座房子,除了珍惜,别无他法。

所以,别忙着去拼工作,赚大钱,把身体不当回事。

当一个人的身体亮起红灯时,人生所有的道路,都会出现拥堵。

好好锻炼身体,让它远离病痛,这是爱自己的第一步。

同时,也是爱家人最好的方式。

有人说:人生不是靠心情生活,而是靠心态生活。

心态好了,生活处处是阳光。

调整心态,是每个人一生的必修课。

尤其人到中年,压力大,负担重,心态很容易变坏。

谁能拥有一个稳定平和的心态,谁的余生就更加平顺如意。

有句话说:“心态是竖立在人生路上的双向门。”

你可以将它转到一边,获得喜悦;你也可以将它转到另一边,陷入悲伤。

中年人的世界,写满了不易,我们能改变的事情越来越少,能爱自己的方式也很有限。

但有一样东西,你随时都可以拥有,那就是好的心态。

心宽则人安,心大则福大。

要爱自己,就要保持好心态,过好余生的每一天。

能把身体照顾好的人挺多,能把精神照顾好的人次之,而能将灵魂也安顿好的人,凤毛麟角。

有的人随着年龄增长,却放弃成长。停止学习、停止探索,久而久之,灵魂开始浑浊。

一个灵魂无趣的人,自己很难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也很难获得身边人的喜欢。

让灵魂有趣这件事,跟年龄无关,跟职业无关,跟性别无关。

它跟我们想不想、愿不愿有关。

成年人,在朝九晚五、柴米油盐的间隙,目之所及,皆是需要自己照顾的人,却唯独少了一个照顾自己的人,也要抽空关照一下自己的灵魂。

别让它蒙尘,蚀锈,滋生污垢,这是爱自己的最高境界。

人间不过是生老病死,活着不过是喜怒哀乐。

余生很贵,请别浪费,爱万物之前,请先学会爱自己吧。

把自己的身体照顾好,身披铠甲,无惧风雨。

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好,心若不累,一切皆安。

把自己的灵魂安顿好,远离浊淖,归于清平。

你好了,你所爱的人,才会好。你好了,爱你的人,才会安心。

如此,才能不负深情,不负此生。


点亮“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收看收听更多《夜读》文章,请关注新华社微信公众号、下载新华社客户端。)

作者:柳雪敏 来源:夜听(ID:yetingfm)
监制:张越
编辑:雷雯雯、王宜玄、周喆、董琳娜
美术设计:赵丹阳
画家:居廉
实习生:张馨兮、陆沛霖、候潇扬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华社音视频部

【夜读】7条黄金定律,改变无数人

  1. 凡事提前10分钟,离成功更近一步

一些细节往往决定着全局。

早晨提前10分钟起床,让每一个清晨从容有度;工作提前10分钟安排,有充裕的时间应对突发情况。

凡事提前10分钟的人,大多有着极强的时间观以及原则性,与这样的人共事有着满满的安全感。

提前10分钟只是一件小事,但它一定会让人更加接近成功。

  1. 阅读,提升自己的最好途径

好书也许不能立马带给你想要的成功,但它们一定能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坚持每天抽出1到2个小时读书,养成阅读的习惯,借助书籍去看更宽广的世界。久而久之,那些故事里的精气神,就会顺理成章变成你不凡的见识和谈吐。

读书就是用最低廉的成本走最高级的成长路。这是所有人,提升自己的最好途径。

  1. 多发现并且学习别人的优点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保持低调谦虚的学习态度,收起自己的骄傲,做一个真正勇敢正直的人。

  1.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贵在坚持

人生,拼的是健康。如今很多人开始去健身房,但有些人仅仅是打卡而已,拍了张照片发个朋友圈,便当自己已经运动过了。

真正的运动要持之以恒,不是“伪用功”。运动的人和不运动的人,差的是一整个人生。

  1.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人生就像开车上路一般,如果发生意外,首先要反思自己是否操作不当。

凡事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可以强己身;不一味责备别人,可以远离别人的怨恨。

一个君子的修身大致也是如此。常思己过,是一种根植于内心的教养。

  1. 遇事多思考,少抱怨

为自己树立明确的目标,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并为之努力。遇事多思考,少抱怨。

想过什么样的生活都是有可能的,难的是自己不知道思考与努力,只知道抱怨。

  1. 真正的富有,是脸上的微笑

善于用微笑来对待生活的人,虽然经历生活挫折,但总会收获美好的结局。

喜乐的心是良药,有时让身体保持好状态的未必是各种各样的保健品,反而是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脸上有笑容,心里有阳光。


来源:三立书会(ID: sanlishuhui) | 作者:会长 |主播:王一伊

来源: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

本期编辑:朱田恬、于泽淼 实习生:薛之韵、安泰金

https://mp.weixin.qq.com/s/1y434X6BHVXMmS5Oo4Xcbg

夜读 | 请把生活调成“低耗”模式

比起管理时间,更要管理精力。

很多成年人,生活中最多的感觉就是“疲劳”:

每天下班,脑子都昏昏沉沉的,明明没做什么事,但总觉得用尽了全身力气;

经常觉得脑子像生了锈一样,转不动,遇到很多问题都不愿意去想;

周末做了一堆计划,却什么都不想干,常常睡一觉、刷手机,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

很多人觉得是不会“管理时间”导致了拖延症,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有人说:“每个人每天都是24小时的固定时长,决定产出的,不是某个时间做了什么,而是做成了什么”。

想要成功,比起管理时间,更要管理精力。

行程安排过于紧凑,纵使再会时间管理,也无法集中精力将该做的事情做好。

生活中,很多人每天疲于应付工作上的事情,熬成了“熊猫眼”,却依旧效率很低;努力想平衡工作和家庭,却发现异常艰难,陷入焦虑内耗,身体透支。

其实,不堪重负的我们,并不是时间不够,而是精力得不到有效管理。

一个人的精力本来就有限的,一旦超支,就会出现问题。

曾经看到一个提问:“那些很厉害的人都有什么共同点?”

一个高赞回答是:“他们都很会管理自己的精力。”

成年人的世界,工作、生活、育儿……有时变成一团乱麻,时常累到只想躺着什么都不做。

精力好比手机电池,一直用到关机,充到20%的电量又匆忙继续使用,常年如此,就会永远保持在半电量的恐慌状态。

人体其实有自己的节奏,春夏秋冬,白天黑夜,像钟摆一样,有自己的高低谷。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当你无法专注精力时,时间管理做得再好也无济于事。

比起管理时间,我们更需要调整自己的生活和行为方式,去适应精力的运行机制。只有学会精力管理,才能整理好日常,轻装上阵。

想要管理好精力,首先要保持好的体能,管住嘴,迈开腿,好好睡。

主动去获得正面的情感能量,避免产生消极情绪。

焦虑、挫败和愤怒的情绪会干扰我们的注意力,保持专注与乐观,间歇性地变换思维频道。

定期放空自己,不断开发大脑,定期运动,都可以提高创造力,恢复思维精力。

我们生活的最终衡量标准,不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待了多长时间,而是我们在属于自己的时间上投入了多大的精力。

不要用日程表支配你的24小时,真正关注自己的状态起伏,去做那些“更少但是更好”的事。

去陪伴家人,去交朋友,在人与人的关系里,磨合、成长,获一丝烟火气,得一份人情,找寻一种精神上的支撑与陪伴。

愿你在有限的生命周期里,活成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


点亮“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收看收听更多《夜读》文章,请关注新华社微信公众号、下载新华社客户端。)

作者:骆小溪 来源:樊登读书(ID:readingclub_btfx)
监制:关开亮、吴炜玲
编辑:雷雯雯、李永锡、马骁驹、卿珊、王雅璇
美术设计:赵丹阳
画家:黄居寀
实习生:何凌霄、胡海雨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华社音视频部

【夜读】遇事最有水平的思维方式

  1. 用加法爱人

人在风平浪静的时候,常常会忘记生活中也充满着意外。我们对身边的一切总是太过习以为常,以为父母会一直站在身后,以为爱人会永远陪在身边……

但有时候,时间会以猝不及防的方式告诉你:来不及说再见。人生是一个不断经历、不断失去的过程,所以一定要加倍珍惜。

对于偶然邂逅的陌生人,多一点友善和尊重,不吝惜一个灿烂的微笑;对于陪伴身旁的家人朋友,多一些理解和包容,不吝惜一句温暖的问候。

珍惜难得的相聚,珍惜每一秒钟的陪伴,珍惜每一刻的拥有。带着一颗感恩的心珍惜所有的缘份,才能不负遇见、不负此生。

  1. 用减法埋怨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也可能因为他人的过错,让自己活在埋怨、痛苦中。

可是世界上最吃亏的事,也莫过于此。与人计较太多,不仅浪费时间,还会不断加剧情绪的耗损,伤人又伤己。

没那么重要的事,该放的要放,该过的要过,不必时刻背负着痛苦与怨恨的包袱,更不必为一件不值得的事消耗自己。

宽容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当你宽恕他人的同时,实则也是解脱自己的内心,和眼前生活的美好温暖相拥。

  1. 用乘法感恩

看过一句话:“快乐属于知足者,幸福属于感恩者。”感恩是一个成年人最顶级的教养。

感恩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感恩生活,教会我们成长;感恩朋友,与我们在风雨中同行……人生的幸福感,常常就来自于内心的感恩和知足。

感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努力发现生活馈赠给你的礼物,当你用感恩之心对待眼前的每一个人,幸福和快乐就会不请自来。

  1. 用除法解忧

人会在不同的阶段拥有不同的身份,自然也会面临无数的选择,心中的烦恼也会越来越多。可是,真正扰乱我们心境的,其实是自己的胡思乱想。

我们常常对自己的缺失难以释怀,但往往越纠结,越会感到痛苦。世间的事,纷纷扰扰,既然无法改变,不如释然以待;既然不能左右环境,那就改变自己的心态。

人生宝贵,要把时间放到美好的事物上,过去的就让它过去,不必耿耿于怀。正所谓:烦恼天天有,不捡自然无。

往后的时光,愿你学会用加法的方式去爱人,用减法的方式去埋怨,用乘法的方式去感恩,用除法的方式去解忧,从容自若地面对生活,以一份好的心态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来源:十点读书 | 作者:小嗲 | 主播:赵文龙
来源: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
本期编辑:郑薛飞腾,实习生:赵欢、董畅

https://mp.weixin.qq.com/s/cBr8VqTqSw2ZAdaraY0jfQ

夜读 | 愿你无憾过往,笑迎未来

奔赴山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回首来时的路,有喜悦,有成功,也有挫折。

不断回望过去,不仅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而还会让自己沉浸过往,找不到前行的方向。

不要害怕做错什么,即使错了,也不必懊恼,人生就是对对错错,何况有许多事,回头看来,对错已经无所谓了。

与其在无谓的往事上蹉跎回味,不如学会翻篇,卸下负累。

人生之路,不完美是一种常态。过去的不如意已成定局,不如改变思维方式,把它当作生命的馈赠,把每一天都当作新的开始,幸福也许就在前方。

大多数时候,我们之所以忧虑重重,就在于心中装满了太多“情绪垃圾”,放不下过去。唯有放下过去,及时清理“心中垃圾”,才能摆脱桎梏,轻装上阵。

凡事做减法,释怀过去,拥抱属于自己的幸福。

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很多难题。若遇事胡思乱想,被太多的杂念左右,就会乱了阵脚。

很多时候,焦虑并非来自现实,而是源于想得太多,给自己设定了无形的枷锁来束缚自己。

真正困住我们的往往不是困难本身,而是臆想中对自己一遍遍的负面暗示。

做事总是犹犹豫豫,担心前路坎坷,懊悔曾经失误,机会就在等待中慢慢错失。

其实人生充满了变数,没有谁一生顺遂。每一次失利都是成长路上的插曲,是生命的馈赠。付诸行动给当下,你就赢了。

从容乐观的状态去应对困难和挑战,事情每向前推进一步,焦虑就会相应减少一点,我们也会进步一点,也会距离梦想更近一点。

从此刻起,学会关注眼前,做好当下的每一件小事,过好当下的每一天。

有些人总是会踌躇于工作的不如意,担心工作不符合预期,担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对未来充满忧虑。

但这些都是徒然的,不仅会把自己牢牢地置于情绪内耗中,还影响了真正应该做的事情。

少一些幻想和忧虑,多一些切合实际。船到桥头自然直,未来的境遇不可知,或许也不是很差,为什么要杞人忧天呢?心累,有时会比身体上的累,更容易击垮一个人。

人生如浮尘般变幻莫测,谁也不知道未来的事情如何进展。与其为未有定数的明天过分焦虑,不如凝心聚力抓住眼前,把精力和时间放在当下去全力以赴。

明天的还未来,不用烦心,无需忧虑;当下的正进行,坦然面对,担当足矣。

过往为序,未来可期。那些过往的遗憾,请在秋天挥手告别,好好珍惜眼前的人和事。也不必去踌躇明天,羡慕别人的生活,也许你此刻所拥有的,正是别人想得到的。

让我们往事不忧,未来不惧,在慢慢变好的路上,奔赴山海,做一个幸福的人。


点亮“在看”,愿你能释怀那些经历的苦难,不忘努力播种,终会在来日花开满地。

(收看收听更多《夜读》文章,请关注新华社微信公众号、下载新华社客户端。)

作者:Linda 来源:读书有范(ID:dushu259)
监制:关开亮、吴炜玲
编辑:雷雯雯、李昂、卿珊、赵世芸
美术设计:赵丹阳
画家:潘天寿
实习生:高阳、吴林坤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华社音视频部

【夜读】最清醒的6句话,送给迷茫中的你

  1. 你的迷茫,大多都是因为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还没开始,就担心前路太崎岖、害怕难关过不了,思想前后、犹犹豫豫,最终一事无成。

其实,任何事情都只有做了才知道后果,做完才知道结果。没行动之前的迷茫和焦虑都是无用功。

与其思虑过度,不如脚踏实地。舍得逼自己一把,才能知道自己究竟能走多远。

  1. 真正困住你的不是困难本身,而是你对自己的负面暗示。

生活中最可怕的,就是活在臆想之中,一次次设想失败的结果,让悲观的负面暗示扼杀了我们的潜能。

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爬不上的坡。与其幻想可怕的后果,不如试着将担忧的事情说出来、做做看。尝试过后,再努力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一个人只有敢于面对恐惧,才能真正将它从内心驱逐出去。

  1. 那些失意和受挫不过是人生的插曲,十年后回头再看,或许已成为财富。

只要你还在前进,就一定会经历坎坷和失败。偶尔出现拦路虎与绊脚石,都没有什么大不了。倘若因此自暴自弃,非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影响自己的人生。

也许在当下,挫折和失败会让你迷茫,但十年后,你再回首往事,说不定反而会感谢这些经历,带给你难得的人生财富。

  1. 把大难题拆解成小任务,从压力最小的部分开始着手。

从现在开始,给自己制定一些小目标,将所有难事,细分成一项项切实可行的小任务。从压力最小的部分着手,循序渐进,化繁为简。

记住,能打败自己的永远只有下一秒的自己。冷静看待每件事,才能找到突破口。

  1. 把行动交给现在,把结果交给时间。

很多时候,人之所以会感到迷茫,就是因为现阶段的思维方式和工作能力,无法应对未来复杂的状况。实际上,没有人天生强大,也没有人天生什么都会。

成功者之所以能够登高望远,并不在于先天高人一筹,而是在于后天全力以赴。

别太计较眼前的得失,别太在意将来的结果。静下心,沉住气,不会就学,不懂就问。当你拼尽全力,自然会收获想要的结果。

  1. 一个人的未来如何,不是靠想象,而是靠今天干了什么、干得咋样。

每个人都希望拥有美好前程和幸福生活。但即便构思再完美,倘若不付诸行动,终究是空中楼阁。

真正的聪明人,懂得将时间和精力花在当下。做好每一件小事,过好每一个今天;利用好每一个碎片化时间,每天进步一点点。

每当事情推进一步,你的迷茫就会减少一分。


来源:有书 | 作者:奕默 | 主播:赵文龙
来源: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
本期编辑:李娜,实习生:赵欢、孙雨新

https://mp.weixin.qq.com/s/LkClIyCXjAvB8d9wgXgBX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