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 | 看完这几句话,心就不累了

认真过好余生的每一天。

1、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

人生若是没有爱的人,那会孤独;若是没有热爱的事,那会荒芜。

年轻的时候,不懂那些宏大的叙事。突然醒悟的时候,后悔莫及。

往事不可追,今夕犹可待。

与其追悔过去,不如认真对待当下。

毕竟,昨天的太阳,永远晒不干今天的衣裳。

2、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

青春的美丽,在于必然的衰老。人生的意义,在于必然的消亡。

向死而生,有限度,才有精彩。

趁阳光正好,趁微风不燥,去见想见的人,做想做的事。

全力享受当下的美好时光,不留遗憾,不悔当初。

3、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腹有诗书气自华。

虽然读书不会给你带来直接的财富,但是却可以让你内心富足、精神芬芳。

当你爱上读书,就会发现,整个世界都在偷偷爱着你。

因为你会在书里的世界,遇见最美的自己。

4、刻意去找的东西,往往是找不到的。天下万物的来和去,都有它的时间。

这世上,没有谁的人生是圆满无憾的。

很多事,不是努力了就有结果;很多人,不是用心了便能久伴。

执着一件事久了,身累;执着一段情久了,心累。

没谁能拗得过天意,也没谁能强求得了别人。

我们能做的不过是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不求万事胜意,但求无愧我心。

5、人情冷暖正如花开花谢,不如将这种现象,想成一种必然的季节。

再亲密的关系,也有走散的一天。

花开花谢,月圆月缺。

面对离别,不再奢求天长地久,也许人会洒脱一些。

相伴左右的时候,尽情地爱。

只要曾经拥有,即使有一天注定远离,也没有什么可遗憾的。

6、朋友这种关系,最美在于锦上添花;最可贵,贵在雪中送炭。朋友中的极品,便如好茶,淡而不涩,清香但不扑鼻,缓缓飘来,似水长流。

君子之交淡如水。

因为“淡”,所以不会腻,也不会涩。

人间有味是清欢,朋友亦然。

朋友不在多,而在真心实意。

余生,相伴左右,不也是人生一大幸事吗?

愿你能从中窥见生活的真谛,认真过好余生的每一天。

愿你足够独立,足够清醒,能享受最好的,也能享受最坏的。


点亮“在看”,愿你一步步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收看收听更多《夜读》文章,请关注新华社微信公众号、下载新华社客户端。)

作者:儒风君 来源:儒风大家(ID:rufengdajia)

监制:张越、吴炜玲

编辑:李昂、伍越、王雅璇

美术设计:赵丹阳

插画作者:林椿,南宋时期画家。

笔法精工,设色妍美,善于体现自然的形态。

实习生:高阳、赵跃泽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华社音视频部

https://mp.weixin.qq.com/s/xjFafauVoMI9w86NRxoldg

【夜读】2022年第200天:愿努力的你,一切都慢慢变好

  今天,是2022年第200天。回望这200天,无论过得如何,记得给自己一个大大的拥抱,感谢过往的时光。在今年剩下的时光里,愿你继续努力,不敷衍自己,不辜负时间。

  • 少点消极,多点努力

  看过一个话题:“突然不想努力了怎么办?”数千条评论中,点赞最多的回答是:急功近利不好,悲观绝望更不好,成功的道路并不像想象的那么拥挤,因为很多人跑不到一半就自己放弃了。

  在过去的时光中,你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遇到事情就心急火燎地往前冲,迫切想完成。可一旦碰到难题,又垂头丧气,想要放弃。其实如果这时候把消极沮丧的时间用来努力,就会发现再大的困难都有解决的方法。

  只要你不服输,一点点向前,哪怕步伐缓慢,日子也必然渐入佳境。

  • 少点焦虑,多点自律

  在过往的200天里,你也许曾陷入焦虑。你可能反复问自己,为什么不够优秀?于是你想看书,想去跑步……把所有能让自己变优秀的计划设想了一遍,可如果没有行动,最后只能深陷于“该怎么办”的焦虑中。

  听过一句话:“焦虑不会消除明天的悲伤,它只会消耗今天的力量。”与其焦虑,不如自律,从每件小事做起,让自己行动起来,生活便会在过程中逐渐明朗。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在于执行力。有人会把“想”变成“做”,在行动中收获结果;有人却只会愁眉苦脸、唉声叹气。

  要知道,想,全是问题;做,才有答案。

  • 少点计较,多点宽容

  人生倘若处处计较,事事争强好胜就会活得太累。有时候,宽容不仅能让自己心情舒畅,更能化干戈为玉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遇到坎坷,请告诉自己:无所谓,别放在心上;面对忧心琐事,告诉自己:不至于,总会过去的。日子过得很快,别再斤斤计较,不要执念太深。

  宽容他人,亦是在宽容自己。心宽了,生活也就顺畅了。

  • 少点自卑,多点自信

  一个人如果总是太过于在乎他人的评价,就会失去自己。人生最怕的事之一就是把别人的眼光当成自己生活的唯一标准。到最后,既没有活成别人喜欢的样子,也没有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人生中会遇到很多人,但只有一个自己,接纳真实的自己,不自卑、不自满,才能拥有更强大的内心。学会取悦自己、丰富自己,在努力的路上,美好才会回过头来拥抱你。

  在未来的时光里,与其总是感觉时间不够用,不如和时间做朋友,尽全力过好每一天。多点圆满、少些遗憾。今年剩下的时光里,请从今天开始,用努力赢得一场蜕变。


来源:有书 | 作者:有书ryan | 主播:赵文龙

本期编辑:郑薛飞腾 实习生:李婧涵、赵欢

【夜读】人民日报 微信公众号

https://mp.weixin.qq.com/s/bHregzTqRO7hiUzAZ7Mhqg

第200天,加油!

一个不提不要紧、一提心一颤的提醒是:7月19日,就是全年第200天了!

有人失意,时光是小偷,偷走青丝,遗憾一地;有人如意,时光是神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你的第200天,有何感想?

分享一篇雕琢时光而成的“神奇推文”,愿每一次点击“跳转”,都抵达惊喜,都有收获与治愈,都蕴着来日可期的伏笔。

《写给2022年第200天的你》

又名:央视新闻《夜读》过往200天推文精选

凡带书名号的烟蓝色文字,

皆为标题,点击会跳转直抵推文。

成长,
就是生活在问你要答案。

为什么同样是200天,同样是24小时,各人所得所获却截然不同?

时光是最不会骗人的,也不会偏袒任何人。你把心思放在哪里,你把时间花在哪里,你的成长就在哪里。

其实,生活有解,你是答案。

《为什么你经常会感到累?》
这是身心在释放信号,提醒你“内存将满”,是时候删繁就简,断舍离于损耗你的人与事,为自己减负,去过一种更松弛、更具活力的生活。

《你才20多岁,为什么就感觉自己老了呢?》
别让一时的低谷,轻易定义了你的黄金时代。当你在听到“认输吧”“认怂吧”“认命吧”时,还有一股子“不甘”“不服”“不屑”,你就没有老去。只要你眼里尚有光,还愿为所爱所向披靡;心里有火,还愿为生活风尘仆仆,你就没有老去。

在信息庞杂、自媒体泛滥的时代,我们如何不被它吞噬和左右?
有青年答: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守住内心秩序的定力。个人的建议是不要犯懒,养成溯源的习惯,更不要一看到复杂的信息,就说“懒得看,等总结”或“看大家怎么说”,这种简便有一种隐蔽的坏处:容易让我们习惯性迁就他人,弱化自己的思考。《青年,愿我们“只是向上走”》。

《为什么有些人不会好好说话?》
不好好说话的人,大抵都是没长大的孩子,不懂得和风细雨就能表达自己,不懂得和颜悦色也能达到目的,不懂得友好的交流气场里就藏着你的运气。所以,《有一种高情商,不说“你连这都不知道?”》;有一种高情商,将心比心,悦人悦己,知道相处难得,相爱宝贵,好好说话,才是相处“捷径”。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从朋友圈消失了?》
因为,真正的人世间,远比朋友圈更为精彩更值得流连。我们可以“云生活”一阵子,但终究要脚踏实地一辈子:要穿过大街小巷,要招呼邻家小狗,要关心他人眼泪,要走向晚霞星辰,要为今日心动,要为来日疾驰。

生活,就是你在问号与句号之间,所做的一次次摆渡,一次次努力。当你从一个疑问出发,终于苦过痛过熬过,觅得了自己的答案,抵达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时,你就得到了一次蜕变成长。成长,就是当你觉得“问题”不再是问题的时候。所以——

《“以后有什么打算?”“好好工作,好好生活。”》

成长,就是三部曲:
心碎有时,领悟有时,改变有时。

以前,《“下雨的时候,别人在等伞,我在等雨停”》,觉得自己被孤独扼住是个闹心的事儿;现在,晓得《一个人待会儿,挺好》,独处时光也可以是从喧闹中逃离的“回血时刻”。

以前,只爱听好话,《最近,我想通了一件事》:《有些话,有点扎心却很真实》,哪怕不那么悦耳,却能够让你正视自己,其中之一就是:你最大的靠山,就是你自己,也只有你自己。

以前,怕落于人后,怕自己输在所谓的起跑线上,紧赶慢赶,现在,深信:《你最大的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成器》,《你不是不优秀,只是还没等到你的时间》。《如果你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希望你能与自己和解,不理旁人小觑眼光,落落大方走自己的路,放自己的光。

以前,饭菜被操劳的母亲端上餐桌,还嫌不够丰盛,换上父亲打工钱挣来的手机,还嫌不够新潮,总把家人亲友对自己的好当作理所应当,总觉得他们不够理解自己,总有《相爱的人为什么那么近,又那么远》之感;现在,穿越病老生死才明了,不曾好好珍惜相守是多大的悔,推倒心墙,《突然不想设置“朋友圈仅三天可见”了》,《可以的话,和爱的人多见面吧》!

以前,三十而立已惧怕起岁月无情,焦虑随年龄陡增,现在发觉,《到了一定年纪,拼的是扛事的能力》,与其黯然神伤,不如努力在当下做出一番成绩,给自己多一份未来可期的底气。《人真正的衰老,从来不是年龄的增长》,愿你一如仲夏,盎然无敌。

成长,
就是修炼成一个“美好捕手”。

“大人者,不失赤子之心”,其实还有一个趣解就是,再忙,也不应该丢失能像孩子那样享受生活乐趣的能力。
如果你曾抱怨过:为什么越长大越不容易快乐了?那是你,忘了像小时候那样去捕捉快乐了。要知道,我们时刻都能从身边采得美好,只要你愿意重新帮自己找回有趣的灵魂。诗人说,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这里还有一层意思是,你我凭此微身,便可以把万物之美尽收眼底心底。你想,这是多无垠的快乐。

如果你此刻心情有点糟糕,《你站着别动,我来温暖你》。

如果你发现自己还不太善于“捕捉”,予你25个生活的温柔切面,《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如果你已经很久没有为什么而心动了,予你一些他人行走人间的动容时刻,《被打动,实在太重要了》!

如果你懊恼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予你《10个“意外之美”,第一个就有点惊艳》,藏在日常琐碎中的万千浪漫,皆是生活馈赠。

如果你正在路上,每一次对窗外的凝视,也是对美、对远方、对烟火人世的触达,《当车窗结雾时,我会写下你的名字》,带你一起抵达诗与远方。

如果你觉得时间只是分秒的堆砌,予你十二个月流转的美好,《2022,我打算这样过了》!愿你夏雨倾盆有人撑伞,愿你霜秋抱得硕果,愿你凛冬大雪有人暖手,愿你在春日长安。

如果你以为π只是一串数不尽的数字,再予你一个甚为浪漫的解读,《3.14 1592 6535 8979 3238 4626 4338……》,“你的手机号码,你曾经取得的分数成绩,各种你为之雀跃或黯然的节日、纪念日,你这辈子行经的世界半径,你与所爱之人共度的难过的可爱的每一刻每一秒……都蕴藏在这一个有着无限可能的数字宇宙里了,也就是说,都被安放在π的某处,在一个圆中。”

如果你觉得心灰意冷了,《呐,攒了一把暖给你》,这些藏在生活里的糖果,别忘了去捡起。

还有,很多时候,你可能总在想“要是能成为xxx那么好的人就好了”,但其实,别人可能也是这么想你的。《“成为你有什么好处?”20个出乎意料的答案》,愿你也成为美好、温暖与有趣本身。

成长,
就是揽他人为镜,自照自省。

有一种豁达,叫苏东坡。
“他落笔,我臣服,臣服于他句句写在我心坎上,臣服于他次次踏着荆棘,不改乐天。《纵前路漫漫,谁怕?我有苏轼》。”

有一种重彩,叫萧红。
她的一生不精明,短暂而粗粝,带着未脱质朴的野性奔跑人间。《她,比烟花还寂寞》,像一件才气与传奇串起的珍珠衫,闪耀过;也似一首低语的凄婉的歌谣,令人惋惜。

有一种经典,叫丰子恺。
先生的画作观照现实生活,简笔成趣,溢着古典情怀,沾着稚拙童真,哪怕作于战乱板荡之际也不失人文关怀,入眼入情入心,《我们爱看的,是这样的插图》。

有一种有趣,叫读书人。
读书这件事太迷人了,问“你最想成为书中哪位人物”?《我们有个读者说她想当贾母,她闺蜜想当熹贵妃》,还有个人酷酷地说,我什么也不想成为,每个人都应赞美自己的存在。

有一种可爱,叫爸爸妈妈。
《我妈每次回我短信,都是:“零K”》,很多时候,不是爸妈不了解我们,而是我们对他们所知匮乏,又习惯拿刻板印象去定义他们,其实,他们不经意流露出的可爱与才情,足够让我们想象他们年轻时的模样,足够让我们“自愧弗如”,深感“时光欠他们一次机会”。

有一种人间美好,叫温柔的人。
《“我可太喜欢温柔的人了”》,知识和信息密度远大于你的人,愿意俯下身来和你交流,尊重你,鼓励你,引导你,这便是温柔。

有一种顶天立地,叫无名的人。
你记不住他们的名,但刷新闻时被触动过:是“最艰难流调”中的打工大哥,是飞身救下轻生者的外卖小哥,是常年为夜归人点着一盏灯的小店老板……你见与不见,他们都在奋斗辗转着:把楼盖起,把坑填平,把快递外卖送到你门口。《若你也被他们打动过》,下次擦肩而过,请报以敬意。

成长,
就是不放过任何令自己变更好的机会。

此刻可贵,与其费力取悦别人,不如好好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一个人最令人惊喜的状态莫过于:悄悄努力,而后惊艳所有人。不必羡慕谁,不必依赖谁,你自成风景,进一步自有进一步的踏实与欢喜。
最后,分享一些能帮助你提升自我的推文。希望你无声的日子,正是你蓄力起飞前的蛰伏。

给高考过后的你:《高考之后值得做的11件事》

这个暑假是寒窗苦读之后的犒赏,也是不可多得的自我充值黄金期。如果没想法没规划,不知所措的活法就开始了。不如与那些能涵养你的技能、兴趣、爱好为伍,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给有兴趣学几句各地方言的你:《中国人的方言,可真的太有魅力了!》

如何在10秒内学会说山东话、河南话?用普通话念“1893”,你就学会了山东话的“一把旧伞”。用普通话念“一把旧伞”,你就学会了河南话的“1893”。图片

给有意提升口才的你:《人为什么要多读书?一开口你就晓得了》

当你想说:“这是我男神”,你还可以说,“翩翩我公子,机巧忽若神”。当你想说:“我看开了”,你还可以说,“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给想要文笔更好的你:《能写出这种句子的人,都是被文字偏爱的》

形容“风起”,木心说,风把地上的落叶吹起来,像是补充了一句话。

给想要见多识广的你:《这可能是最昂贵的一条推文了》

带你盘一盘咱“种花家”的国宝,见宝如晤。我们祖辈所到达的至高的巧思、浪漫、心意、绝技、雄心、夙愿都在里面了,我们绝不能丢的根、魂和定不负所托的奔头也在里面了。

给正在走“上坡路”的你:《10个生活建议,请收!》

偷懒时,奋起。失败时:复盘。困难时:坚持。难过时:溜达。

迷茫时:读书。低谷时:蓄力。烦恼时:睡觉。无聊时:夜读。

给想要好心态的你:《古人的8个好心态,看了宽心》

取“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祝你坚定地守住良善走下去。


💌
2022年第200天,你有何感想?

监制 | 李浙
编辑 | 王若璐 校对 | 少卓
©央视新闻

给第200天的自己,加个油!🤗

https://mp.weixin.qq.com/s/0JnBq8_BUtzdejYVK4fKbg

夜读 | 顺境不傲,逆境不忧,绝境不慌

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失态,方能行稳致远。

生活无常,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

面对种种人生境遇,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失态,方能行稳致远。

  • 顺境不傲

看过一个概念,叫“顺境管理”,说的是人在特别顺的时候,一定要稳住自己的势头。

当一个人顺风顺水时,容易得意忘形,一旦变得不踏实,极有可能误入歧途。

一路顺风,自然是福,但是在顺境里太久,就会忽略潜在的隐患。

生活中最难的,是在高光时刻还能做到不狂不傲。

顺境不傲,满而不盈,才称得上是人间清醒。

越是一帆风顺的时候,越要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不要刚刚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

有时最大的敌人,不是难为你的人,而是不冷静的自己。

  • 逆境不忧

曾经读到一句话:“逆境,是很多人都要经历的人生。”

有的人,遇到挫折便心烦意乱,甚至一蹶不振,感叹命运不济。

而有的人,却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人在逆境,就像吃一碗难吃的面,越品越不是滋味,不如张大嘴巴把苦涩吞进肚子。

有时,打败我们的不是坎坷,而是低能量的心态。

有人说:“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击,唯有内心强大,方能越挫越勇,峰回路转。

  • 绝境不慌

看过一句话:“不要慌,不要慌,太阳下了有月光。”

谁也无法保证,自己一辈子都风平浪静。而那些不轻言放弃的人,即使被逼到悬崖边,也不会慌慌张张,自己先认输。

看过这样一个视频:

一头角马的后腿被鳄鱼死死咬住,它拼命挣脱,而它的同伴远远看着,没有一个敢上前帮忙。

渐渐地,那头角马精疲力竭,被鳄鱼一步步拉向水中,它的同伴也开始离去。

角马感到绝望和无助,它又努力试了试,然而越陷越深。

似乎已经看不到希望,但它仍然不甘心,使出浑身力气,继续与鳄鱼僵持着。

这时,有两头河马路过,似乎感受到了角马求生的意愿。于是,河马出手对抗鳄鱼,角马终于获救了。

人生亦是如此,你自己不放弃,别人才有机会帮你。

有位作家写道:“生活可能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好,但是也没你想的那么糟。”

没有暗无天日的绝境,只有甘愿认输的自己。

怀有绝地反击的勇气,才能冲破迷雾,迎来柳暗花明。

人活一辈子,无论处于何种境地,至少可以把握住自己的心态,不张狂,不退缩,不慌忙,始终保持泰然自若。


点亮“在看”,人生路漫漫,沿途的荆棘,如果没能阻拦住你的脚步,就只能让你的旅程更炫丽。

(收看收听更多《夜读》文章,请关注新华社微信公众号、下载新华社客户端。)

作者:莞尔一笑 来源:儒风大家(ID: rufengdajia)
监制:周年钧、吴炜玲
编辑:李昂、伍越、王雅璇
美术设计:赵丹阳
实习生:周汀兰、阮思羽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华社音视频部、新华社黑龙江分社

https://mp.weixin.qq.com/s/eGsA8p_dqRfD_2eJgdXlig

【夜读】提升自我的8句话,希望对你有用

01

‍不那么好走的路,才是上坡路

  人生所有往上的路,都与我们本能的懒惰、懈怠和拖延不相容。当你觉得很苦很累时,千万不要泄气,因为你可能正走在上坡的路上。请相信,正是因为那些看起来很难的努力、付出和坚持,才成就了那个不断变得更好的自己。

02

永远不要停止学习

  一件事你做过一百遍,也还有可以精进之处;一篇文章你写过一百遍,也还有可以改进之处;一种方法你用过一百遍,也还有可以完善之处。一旦停止学习,人就会止步不前。唯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不断地成长和进步。

03

与其抱怨,不如改变

  总是抱怨他人的过错是不可取的,也是毫无意义的。一味地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而会让自己的状态越来越糟糕。试着改变自己的心态吧,积极乐观的态度可以帮你走出眼下的困境。

04

一个人的成长,必定经过淬炼

  人生,其实是很公平的。在哪里付出,就在哪里得到;在哪里打磨,就在哪里闪耀。你把时间花在哪里,你的成就就在哪里。时光不负有心人,等你埋头走了很长的路,抬头时就可看见满天星辰。

05

不要过分在意他人的评价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所以不要让别人的声音左右了你的选择,也不要让别人的评价干扰你的决定。遇到问题,可以听取旁人的建议,但做决定的只能是你自己。我们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06

不占便宜是基本的教养

  有句话说:“不占便宜是教养,礼尚往来是修养。”你越贪小便宜,越会吃大亏。没有人愿意跟一个斤斤计较的人共事,也没有人愿意跟一个机关算尽的人相处。一旦养成了占别人便宜的习惯,只会把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07

不苛求别人,不为难自己

  人与人的相处,其实是互相的包容和体谅。无论在任何关系中,相处舒服才是最重要的。不要总想着改变对方,一段舒服的关系,是可以接纳彼此的优缺点。

08

为人靠谱是一个人最好的底牌

  与他人相处时,最忌不守信用。既然答应别人的事,说到就要做到。哪怕是极小的事,也不要马虎对待。凡事要有交代,件件要有着落,事事要有回音。一个人如果言行不一致,不仅会失去他人的信任,也会失去很多机会。


来源:温暖的女子(ID: wennuan-312)| 作者:李思圆 | 主播:赵文龙

本期编辑:郑薛飞腾 实习生:薛之韵、孙雨新

【夜读】人民日报 微信公众号

https://mp.weixin.qq.com/s/BNzwZN-7tN0QZ8CeTiALbg

为什么很多人一听《梁祝》就想哭?

当西洋乐器钢琴遇上中国名曲《梁祝》,会激发出怎样的火花?

近日,总台首档以“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为主旨的节目《遇鉴文明》开播,第一集就放“大招”:钢琴表演艺术家理查德·克莱德曼弹奏钢琴版《梁祝》。

《梁祝》经典到什么程度呢?

有人说它是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有人说无论什么时候,一听前奏就想流泪,一看名字就能秒哼;还有人说,只要你能想到的乐器,好像都能且都演奏过《梁祝》,小提琴、钢琴、古筝、琵琶、二胡、唢呐……都不在话下,而且每种乐器均能演奏出不同韵味。

这就是经典的魅力吧!

《梁祝》各版本集锦,美到心里

小提琴版,温柔悠扬;钢琴版,轻盈唯美;
古筝版,空灵婉转;琵琶版,圆润浑厚;
二胡版,忧伤凄美;唢呐版,心碎至极;
更多版本,各有其美……

无论作为音乐作品的《梁祝》有多少个版本,都不能不提它的“源头”:创作于1959年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这部取材于民间传说,吸取越剧曲调为素材,由何占豪、陈钢作曲,俞丽拿首演的小提琴协奏曲,犹如一只美丽的蝴蝶,飞到中国人心上,至今已有60多年,但经典就是经典,“百遍之后仍有千情”。

关于《梁祝》的十件事

01

《梁祝》全曲超过25分钟,分鸟语花香、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十八相送、长亭惜别、英台抗婚、哭灵控诉、坟前化蝶八个段落层层推进,有“中国有史以来最著名的协奏曲”之称。

02

根据2016年一项国际小提琴赛事的调查,《梁祝》是在国外演奏次数最多的中国作品。

03

《梁祝》是上海音乐学院为国庆10周年准备的献礼曲目,当时是作为备选项目报上去的,但时任学校党委书记,同时也是作曲家的孟波,却毫不犹豫地圈定了《梁祝》。

孟波这一锤定音的“一圈”颇具魄力,因为它在当时是一种冒险的选择——拿西洋乐器演奏中国乐曲,洋不洋、中不中,好像是在糟蹋高雅艺术。

正因为这种冒险,这种大胆探索民族的交响乐的尝试,才有了今天的《梁祝》。

04

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曾说:《梁祝》的“化蝶”,代表的是中国人对爱情更美好的一种追求,让爱情的主题和精神得到了升华。

但其实,《梁祝》最初是没有“化蝶”这一段的。

当年何占豪与陈钢完成初稿后,到院里演奏,听取大家意见。何占豪拉小提琴,陈钢弹钢琴伴奏,乐曲凄美悲怆,但到祝英台投坟殉情就戛然而止了。

孟波问:“为什么没有化蝶?”

何占豪义正严辞地说:“报告老师,人死了不会化蝶,我们新中国青年不相信迷信。”

孟波对他们说,还是要加上“化蝶”,这是一种浪漫主义的写作,也是我们的传统,更有着反抗封建礼教和期待美好未来的隐喻。

孟波的这“一点”如画龙点睛,为《梁祝》的终段增加了余音绕梁之感和更值得揣摩的深刻主题。

难怪陈钢会说 :“是孟波老师‘一圈一点’才有了《梁祝》。”

05

1959年5月27日,《梁祝》在上海兰心剧院首次公演。但在公演前一个月,却发生了这样一件插曲:

四月的一天,陈钢突然跑来跟何占豪说:糟糕了,我的总谱丢了!找不到了!原来,他骑自行车,把谱子放在自行车后面,谱子撒了淮海路一地,一张都找不到了。

下个月就要演出,怎么办呢?还来得及吗?两人找来丁芷诺帮忙,大家一起努力,这才没有耽误第二个月的演出。许多年后,何占豪提议在作曲一栏加上丁芷诺的名字,却被丁芷诺婉拒。

回忆起这些,何占豪不禁感慨,“那时候我们青年有两句话,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

06

新作首次对外公演,选谁来演奏是个大问题。据何占豪回忆,当时有两个人选,一位是俞丽拿,另一位是她的同班同学沈榕。何占豪是这样描述两位同学的:俞丽拿的演奏充满激情,但音准略有欠缺;沈榕音准没问题,但激情不如俞丽拿。

考虑到新作品需要用激情来打动听众,最终决定俞丽拿首演,上音学生管弦乐队协奏,指挥系的四年级学生樊承武指挥。

07

几十年来,对于《梁祝》的首演场景,无论是何占豪、陈钢还是俞丽拿,都在不同场合提起过,那段与《梁祝》结缘的金色时光,是他们人生中难以忘怀的记忆。

1959年5月27日,上海兰心剧院,在凄婉唯美的“化蝶”章节后,尾声的收音轻如羽毛,随着这片羽毛轻轻落下,观众席一片寂静。

这一刻,台上的俞丽拿、何占豪惴惴不安,台下的陈钢也担心不已:怎么会一点反应也没有呢?然而几秒钟后,掌声便潮水般涌来,“那种掌声是不轻不响,不快不慢,但就是不断地拍不断地拍。”

俞丽拿谢幕了,指挥谢幕了,乐队谢幕了,何占豪和陈钢也谢幕了,观众还在拍。俞丽拿不知道怎么办,看看指挥,指挥说:再来一遍!于是俞丽拿搭上琴弓,来了一次毫无准备的返场演出。

这是《梁祝》诞生后,空前也绝后的一次。

08

首演的成功让《梁祝》一炮而红,优美的旋律通过广播传遍了大江南北。

有人听《梁祝》,特地摘下戒指,因为把手都拍痛了。

有人听《梁祝》,给主创人员写信,信像雪片一样飞来。

09

《梁祝》不仅在国内大受欢迎,它也被世界听懂了。

1960年,《梁祝》在莫斯科登台。往后,它走得越来越远,成为世界经典乐曲中难得的饱含中国民族特色的佳作。日本小提琴演奏家西崎崇子成了《梁祝》最忠实的粉丝,也是《梁祝》国际传播的重要推动者,她带着《梁祝》,足迹遍布亚洲,远赴欧美。

甚至有国外的学生,本来想学法律,听了《梁祝》后被征服了,转而研究东方文化。

10

《梁祝》为什么能跨越时间,跨越国界,感动那么多人?

陈钢的这段话也许多少能回答这个问题:

《梁祝》是在一个纯情的时代,两个纯情的学生,写了一个纯情的故事。它的关键词就是一个“纯”字。我觉得《梁祝》表现的,是那种追求不到,但永远在寻找的永恒的美、永恒的爱情,在它的表达空间里,你可以不断地不断地填补,把自己的感情放进去。

越剧里面把梁山伯叫成“呆头鹅”,我觉得那个时候我们也都是“呆头鹅”,都是一些纯理想主义者,好像心里面只有这一件事情:国庆十周年了,我们能够做一点什么事情。没有任何其他考虑,很纯正的,和梁山伯、祝英台共呼吸同命运。

正是因为这种“纯”,让《梁祝》成为不可再现、不可重复的唯一。

图文/央视新闻《夜读》整编


参考资料/《俞丽拿,让小提琴说中国话》

《小提琴曲〈梁祝〉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梁祝〉背后的故事,你知不知?》

《作曲家何占豪:谈创作〈梁祝〉背后的故事》

《音乐人生:从玫瑰到蝴蝶》等

最后,强烈推荐一波《遇鉴文明》!

每期节目

以一中一外两个文明载体的交流为主题

展现中华文明的魅力

让中外文明在交流互鉴中辉映

首季12期剧透如下

👇

古琴与钢琴、瓷器与玻璃器

京剧与歌剧、国画与油画

故宫与卢浮宫、中国诗词与西方诗歌

中餐与西餐、茶与咖啡

中国家具与西方家具

中国园林与西方园林

中国服饰与西方服饰

中国古典舞与西方芭蕾舞

一个字:追!

你最喜欢哪个版本的《梁祝》?


监制 | 徐冰 主编 | 王若璐
编辑 | 杨瑜婷
©央视新闻

听过《梁祝》的点个赞!

https://mp.weixin.qq.com/s/5qj7ZWF_uhHrUOwpFw_ntQ

夜读 | 记住这三句话,治愈90%的迷茫

有山穷水尽,就有柳暗花明。

  • 初心清晰了,迷茫就少了

有位诗人说:“有时走得太久,已经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很多迷茫,不是无路可走,而是你忘记了初心,不知道该往哪儿走。

就像一个人站在十字路口,不是没有路,而是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出来,要去哪儿,干什么。

人生就是这样,有时过程太长,干扰太多,初心慢慢就变模糊了,以致步入迷途。

所以,我们一边走,一边要经常问问自己:当初为什么出发?

初心清晰了,迷茫就少了。

选择一条路前行,就会看到那一路该有的风景。不同的人会走不同的路,不同的路会造就不同的人,一切顺其自然。

哪怕你周围的世界再复杂,也要保护好内心的善良和温暖,做最好的自己,不忘初心。

  • 盲从少一些,迷茫就少了

俗话说:思考成就未来。

不能独立思考,盲目跟从的结果就是,我们最终会迷失自己。

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而不只在于生存。

有人说:“许多人几乎不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他们只听别人说。他们看到的世界,永远是别人说的样子。”

所以,他们时常会陷入迷茫。

人生本没有那么多的迷茫,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独一无二,无法复制。外界环境有时虽然不能确定,但要相信自己的选择。

正如那句话所说:“要有能做我自己的自由和敢做我自己的胆量。”

所以,少一些盲从,就会少一些迷茫。

  • 自信多一些,迷茫就少了

很多人的迷茫,往往是因为周围的噪音太多,使他们不敢坚持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而自信的人,哪怕周围全是反对的声音,他们也不会受干扰。

因为相信自己,所以很少迷茫。

有一位心理学家说:“你之所以迷茫,是因为你不够自信。不相信自己是对的,也不敢确定自己是错的,所以患得患失,犹豫不决。”

多相信自己一些,迷茫就会少一些。

相信自己的选择,你就不会犹豫。相信自己的能力,你就不会彷徨。梦想,不去实现,终究只是梦想。

生活就是时而确定,时而迷茫。

有山穷水尽,就有柳暗花明。

没有谁的人生会一直清醒,迷茫了,别怕!

直面初心,不要盲从,相信自己。

看到一段话:“迷茫了没关系,多给自己一点时间。雾总会散,雨总会停,你想要的晴天丽日,清风朗月,终会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如数归来。”

点亮“在看”,相信自己,相信未来。

(收看收听更多《夜读》文章,请关注新华社微信公众号、下载新华社客户端。)

作者:柳雪敏 来源:夜听(ID:yetingfm)
监制:周年钧、吴炜玲
编辑:李永锡、马骁驹、卿珊、赵世芸
美术设计:赵丹阳
实习生:周汀兰、阮思羽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华社音视频部

https://mp.weixin.qq.com/s/60m0-ICGb7SPcLQCSsoJlw

【夜读】丰富自己的3件事:去靠近、去努力、去经历

  • 去靠近比你优秀的人

一个人提升自己最快的方式,就是跟比你优秀的人在一起。

因为无论一个人再厉害,他的学识毕竟是有限的。但比你优秀的其他人,有着比你更多的知识和智慧。

有时,认识一个优秀的人,就是为自己多打开一扇窗。

因为他会把新的见识、新的看法、新的理念,在不经意中表达出来,然后给你带来新的成长和进步。

一个人在学习上比你厉害,可以帮你更好地拓展知识面。一个人在能力上比你厉害,可以帮你更好地解决问题。一个人在情商上比你厉害,可以帮你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想要成为什么人,就努力靠近什么样的人。

  • 去做令你感到难的事

许多时刻,我们总会有畏难心理。

其实,做简单的事也许很容易。但唯有做难的事,我们才能有更好的突破和提升。

同样是努力,你努力打好一场游戏当然会感到轻松,但读书1小时才能丰富你的大脑和见识。

同样是坚持,你坚持每晚睡前玩手机也许是不费力的,但坚持睡前做30个俯卧撑,你的身体才会变得更强壮。

在这个世上,一个人想要成功,就一定要去做难一点的事。比如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成长,不断地进步。

其实,“难”有时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感受。当你持续去做难的、正确的、有意义的事,就会在能力和水平上不断地迈上新的台阶。

但如果你只是在原地踏步,不仅不可能有进步,甚至还会有被淘汰的危险和可能。

有时,你不主动选择去做难的事,生活就会被动给你更多的困难。

一个人最大的敌人,就是你自己。当你战胜了自己身体和心理上的困难,也就会打赢人生当中更多看似难以胜利的仗。

  • 去经历更多的人生

每个人的一生,都有属于自己的经历。

也许有的人一辈子,在一个相同的地方,做着一份相同的工作,过着相同的每一天。

但如果有可能,趁还有时间,多去外面的世界走一走、看一看,多一些感受和尝试。

有时,你只有见过更多的人,你才能理解这个世上更多的不同。你只有去做更多不同的事,才会不断拓宽你的思维和格局。你也只有经历更多,才能有足够的胸襟去面对人生中更多的困难和痛苦。

有一句话:“人生就是一个见天地,见他人,见自己的过程。”只有当你见识的更多了,人生才会变得更宽广和辽阔。

有时,一个怀有平常心的人,不是只经历了平常事,而是经历了太多的不平常,所以练就一颗宠辱不惊和临危不惧的心。

有时,一个遇事就慌的人,不是遇到了多大的难和坎,而是他的认知太过狭窄,难以承受更多的压力和风雨。

也许一个拥有丰富人生经历的人,会吃更多的苦、受更多的累,乃至体尝到人生中更多辛酸的事。

但也恰恰因为在大风大雨中经受住了磨砺,我们才能以更好的状态,去面对更多的未知和挑战。


来源:温暖的女子(ID:wennuan-312) | 作者:李思圆 | 主播:赵文龙

本期编辑:李娜 实习生:何美霖 赵欢

【夜读】人民日报 微信公众号

https://mp.weixin.qq.com/s/1TPtMOPePSIx3aJpWzX0Qw

人间有味是清欢,未妨行吟听古风!

你喜欢听古风歌曲吗?

入喉的《将进酒》、入耳的《琵琶行》、入情的《红昭愿》、入往事云烟的《逐梦令》……今夜,清风明月作伴,听“歌词一眼惊艳”的古风,在中国元素的氤氲中,一梦千年。

01
《缘起》

“缘起缘却未了

来世聚散 山高路遥

峨眉千年只为相遇在断桥

西湖烟光残照转身撩白袍”

许仙与白蛇的故事,从来不缺后人魂牵梦绕。断桥伞下初相见,许以一世纠葛的情缘。什么是爱到深处?即便有人判你我殊途,谤你我蜚语,即便前有万丈深渊、熊熊烈焰,都无法阻隔想和你在一起的决心。爱无关界限,爱,便是爱了。

02
《谪仙》

“落墨诗卷又几斗

斟世间最烈的酒

卧长安巍巍高楼

看尽天下何人可拟他无忧”

每个国人心中,都有一个谪仙李白。你用什么定义他?是手可摘星辰,还是笔落惊风雨?是日饮三百杯,还是仗剑走天涯?是纵情官场间,还是逍遥红尘外?明朗地抒发性情,恣意地泼洒才华,热烈地路过人间,是李白为我们提供的绝佳剧本。

03
《赤伶》

“乱世浮萍忍看烽火燃山河,

位卑岂敢忘忧国,哪怕无人知我。”

戏幕起,戏幕落,台下人,不见旧颜色。台上人唱着,离别歌。歌曲《赤伶》讲述了战乱年代,名伶裴晏之(虚拟人物)“弃青衣、卸戏妆、御外侮”的爱国故事,以其决绝傲骨打动了很多听众。虽位卑,不敢忘忧国,不论是何身份,家国面前,每个人都可以大写“义”字。

04
《白衣》

“一步踏尽一树白

一桥轻雨一伞开

一梦黄粱一壶酒

一身白衣一生裁”

何为白衣?北宋词人柳永自诩“白衣卿相”,他有足够的才华,但也为才名所误,被皇帝一句“且去填词”断了为官治世的理想。然而,仕途上的不畅,反倒使他的艺术天赋在创作领域喷发。最意气时,“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遁入世俗,成就他手中才情恣意笔,词入寻常百姓家,何尝不是另一种荣光。

05
《虞兮叹》

“醉里挑灯看剑 妾舞阑珊

垓下一曲离乱 楚歌声四方

含悲 辞君 饮剑 血落凝寒霜”

劝君王饮酒听虞歌,解君忧闷舞婆娑。舞罢抬头见碧落月色,怆然四顾已是离散歌。这世间,哀伤莫过“最后一次”,最后一次为霸王斟酒,最后一次为霸王舞剑,宁自刎不愿背信苟生,从一而终。一声虞兮,一声长叹!

06
《关山酒》

“我自关山点酒

千秋皆入喉

更有沸雪酌与风云某

我是千里故人

青山应白首

年少犹借银枪逞风流”

论年少,谁还不曾有过几许轻狂?长安走马,一腹才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侃侃而谈逞风流;论年少,谁还不曾有过英雄大梦?长烟入怀,点兵运筹,踏破飞沙,剑斩敌寇,河山万里与君同守。一杯关山酒,欲说还休,风云往事暗渡春秋。

07
《青花瓷》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 隔江千万里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一个“青”字含蕴了多少心事与情意,“仿如一缕烟色,清清淡淡,隐去踪迹。千年之前,暮色凋零,我等你;现世之存,光阴荏苒,我等你;摩挲素月,绘你眉眼,我等你;浮生白头,酒醉梦中人,我等你;天青色等的其实不是烟雨,而是烟雨后的你……”(引自网友@就此之简)

08
《浮生未歇》

“他不见

她守韶华向远

不如就此相忘于尘世间

今夜无风无月星河天悬

听罢笛声绕云烟

看却花谢离恨天

再相见

方知浮生未歇”

浮生短暂,为一人也愿抛却流年。奈何等闲变却故人心,似苍山负雪,所爱之人轻许了诺言。不如挥袖作别,此去经年,就此相忘于尘世间。他日因缘再相见,甘愿离恨换个笑容,如煦煦春风,冰雪也消融。

09
《松烟入墨》

“以千古而序

总有一纸淋漓

恣意如虬根百曲

所谓老树迎客

林海奔蹄

分明是墨乡故里”

松烟入墨,情深故里。仿若展开一卷不染世俗纷扰的水墨画,画中有老树、虬藤、寒山碧水、牌楼村驿,二三摇着藤黄扇底的乡人蔼蔼絮语。铺好砚台,宣纸走笔,一纸淋漓,心思尽处原来还是你。

10
《清明上河图》

“孰不知是谁的墨笔

淡淡胭脂遮住了思绪

小酌几杯却有醉意

多少能人将相书画三千里

上河图雕琢的意义

绫罗飘起遮住日落西”

听着这首歌,思绪仿佛飘进《清明上河图》的胜景:农家小院、茶坊酒肆、汴河商船,街市行人熙熙攘攘,有骑马的官吏,有叫卖的小贩,有乘坐轿子的大家眷属,有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有听说书的邻家小儿。说不定,人海之中蓦然回首,你还会与大学者欧阳修、王安石、周邦彦、晏几道不期而遇!对吟几行诗词,点化一缕心境,思量起来好不惬意。


文/央视新闻《夜读》

尝试用古风写一段你此时的心境吧!

制片人 | 张天宇 主编 | 王若璐
编辑 | 李津婵
©央视新闻

有喜欢的歌,就点个赞

https://mp.weixin.qq.com/s/tl4dKx_QU3z-tHEAoaA36w

夜读 | 所有的相处舒服,背后都是一种善良

做个善良的人。

我们判断一个人值不值得交往,与他的学历高不高,能力强不强并不重要,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相处起来是否让人舒服。

相处舒服的背后都藏着一种善良。

  • 善良的人,懂得感同身受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

世界之大,我们可以不知道全貌,但不能无视别人的艰辛。

一个人若是没有了同理心,没有了共情的能力,内心何来温暖。

共情是能够理解别人内心深处的感受。共情的能力决定了一个人爱的能力。

这世界上的爱,正是由人与人之间一点一滴的温暖组成的。

有人说,要仁慈,你所遇见的每个人都在与生活打一场“硬仗”。

懂得感同身受,是一种处世智慧,也是一种高级的善良。

那些善良的人,往往最能体察到别人的不容易,并给予温柔与善意,让他人舒服自在。

  • 善良的人,懂得换位思考

越是善良的人,越懂得在别人陷入窘境时,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替他人考虑。

生命,是一种回声,唯有懂得“换位做事、换位做人、换位思考”,才能换得真心。

人心是相互的,你为别人着想,别人才会替你考虑,用换位思考,换来真心的朋友;用包容大度,换来轻松的一生。

每个人都不是单独的个体,在生活中、工作中,都避免不了要与别人打交道。不能总站在自己的角度想事情,要懂得换一下位置看问题。

心生怒气时,不宜武断,应静心分析;心生怨气时,不宜责怪,应换位思考。
一个人的灵魂越高贵,就越善良,越懂得让人舒服。

正所谓,君子如玉,触手可温。

  • 善良的人,懂得宽以待人

有位心理学家说过:你让人舒服的程度,决定着你所能抵达的高度。

层次越高的人,越是有共情能力,越是宽以待人。

有句话说得好:“干净,舒服,温柔的语言,自发的关怀,都是源于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善良。”

那些相处舒服的人,内心是柔软的,相处中都选择宽以待人。

一位作家曾说过:“人的心只有拳头那么大,可是一个善良的人的心容得下全世界。”

换个角度,看待万物,便是善良。

心怀悲悯,互相体谅,才是人情。

懂得仁慈,近城远山,都是人间。

这世界,美就美在,有人是照耀他人的光,有人是等待黎明的夜。

孤独不会消失,灵魂却可相拥。但愿我们,做个善良的人,成为那一束照亮别人的光。


点亮“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收看收听更多《夜读》文章,请关注新华社微信公众号、下载新华社客户端。)

作者:哲学君&张又年 来源:哲学人生网(ID: zxrsnet)、国学文化(ID: gxwh001)

监制:张越、吴炜玲

编辑:李昂、伍越、张欢

美术设计:赵丹阳

实习生:阮思羽、吴宇欣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华社音视频部

https://mp.weixin.qq.com/s/Uicws46K3OUr7BXVLtZr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