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 | 想念的人,要常联系

常联系,才能亲密如初。

在时间洪流的冲刷中,大多数人的淡漠疏离,都是因为长时间没有联系。

或许,日常我们会偶尔想念,但因为长久不联系,生怕贸然地关心会让彼此尴尬;也或许,平时我们心里是在意的,但因为好久没有了联系,生怕突然间的问候成了生分后的打扰。

要知道好的感情,要常联系,才能亲密如初,才能稳固长久。

成年之后,我们忙于求学或是工作,只顾着埋头向前走,却忽视了身后的父母在翘首以盼,他们在奔忙的岁月中悄然老去。

现在的我们,离家的日子很长,联系的频率很少,总是忽略了父母一直在家静静守候,深深牵挂。

朋友说起一件事,一次他回家,在家门口看到妈妈在剥花生,就想和妈妈开个玩笑,于是发信息问妈妈在干嘛?

他看着妈妈拿出老花镜,远隔着屏幕,一笔一划地手写输入文字,一句话发了两分多钟。

当时他就红了眼眶,因为他想起了曾经对妈妈说过的一句话:“自己工作不方便,让妈妈多发文字少发语音。”

我们都在忙着自己的人生,忙着自己的生活,却因此忽略了父母也需要我们的温暖和陪伴。

所以,我们若不能时时陪在父母身边,就给他们多点时间和耐心。

想家人了,就多一些联系,语言能够传递思念的温度,联系能够拉近彼此的距离。

看过这样一句话: “再合适的两个人,不去关心慢慢就陌生了,再深的感情,不去呵护慢慢就淡了,彼此不说话,慢慢的就没话可说了。”

一段感情,往往因常惦记而互相吸引靠近,也会因为久不联系而渐行渐远。

彼此之间,没了交流,便没了关心,便没了交集。

所以经营一段感情的最佳方式,就是彼此勿忘承诺,常思量,多挂念。

离家久了,想念了,就主动联系,别让对方等,别让对方猜疑,感情从来都是在不间断的联系中日渐升温。

余生不长,趁爱还未远,多多联系;趁情还未冷,好好珍惜。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有一个不离不弃、相濡以沫的爱人在身边相守余生。

一位作家写道: “我们匆忙赶路,却逃不掉孤独疲惫;我们豪情万丈,却藏不住遍体鳞伤;我们回首想念,朋友已各自走远。”

真心的朋友,不是需要时才去找,真挚的感情,别等失去后才懂对方的好。

朋友之间,常联系的感情,背后代表着的意义,无非就是在乎两个字。

且行且惜,不要总想着等下一次有空,再好好联系对方。

要记住这世间没有什么来日方长,只有离别时的猝不及防,我们能做的就是多联系,珍视每一次相聚的机会和时光。

如我们留不住岁月,那就让我们珍惜当下。

有空了,多问候;想念了,多联系。

即使相距遥远,也别让爱和关心在我们的生活中缺席。


点亮“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收看收听更多《夜读》文章,请关注新华社微信公众号、下载新华社客户端。)

作者:北叔 来源:北叔有约(ID:beishu2016)
监制:关开亮、吴炜玲
编辑:雷雯雯、王宜玄、周喆、刘在
美术设计:赵丹阳
画家:陆抑非
实习生:罗庆文、王娴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华社音视频部、新华社黑龙江分社

https://mp.weixin.qq.com/s/u9b6WbPgBEUhiBWvIbbpaw

想老家的人了!

大抵,每个离家在外的人,心中都有一想到就心头一酸或一热的人,落在故土。这个人,是插在故乡上的一把钥匙,扭动他,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寒一暑,一狗一瓢,一丝一缕,顷刻如潮涌来。这个人,也是你理解生活的关键一环,人生的底色,是他给铺上的。

01
我的阿太:
整天伺候你的皮囊,不会有出息的

我那个活到九十九岁的阿太——我外婆的母亲,是个很牛的人。
有次她在厨房很冷静地喊“哎呀”,在厅里的我大声问:“阿太怎么了?”“没事,就是把手指头切断了。”接下来,慌乱的是我们一家人,她自始至终,都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病房里正在帮阿太缝合手指头,母亲在病房外的长椅上和我讲阿太的故事。她曾经把不会游泳,还年幼的舅公扔到海里,让他学游泳,舅公差点溺死,邻居看不过去跳到水里把他救起来。没过几天邻居看她把舅公再次扔到水里。所有邻居都骂她没良心,她冷冷地说:“肉体不就是拿来用的,又不是拿来伺候的。”

等阿太出院,我终于还是没忍住问她故事的真假。她淡淡地说:“是真的啊,如果你整天伺候你这个皮囊,不会有出息的,只有会用肉体的人才能成材。”说实话,我当时没听懂。
我因此总觉得阿太像块石头,坚硬到什么都伤不了。
出自蔡崇达《皮囊》

02
我的母亲:
再苦也要让她把大学读完

我的基础教育都来自母亲,很小的时候她就把《三字经》写在日历纸上让我背诵,并且教我习字。我如今写得一手好字就是受到她的影响,她常说:“别人从你的字里就可以看出你的为人和性格了。”
姐姐考上大学的时候,母亲力排众议对父亲说:“再苦也要让她把大学读完。”在二十年前的乡间,让女孩子去读大学是需要很大的决心与勇气的。
母亲是个很温和的人,最不同的一点是,她从来不埋怨生活,很可能她心里是埋怨的,但她嘴里从不说出,我这辈子也没听她说过一句粗野的话。
出自林清玄《飞入芒花》

03
我的父亲:
庄稼密密麻麻的,全是他的指纹

有一年的大年初一,下午,家里就剩下了我和我的父亲。我们在喝茶、吸烟、闲聊,其乐融融。我的父亲突然问我,如果把“现在的你”送回到“那个时代”,让你在村子里做农民,你会怎么办?
我想了很长时间,最后说:“我想我会死在我的壮年。”

父亲不再说话,整整一个下午,他不再说话。我说的是我的真实感受,但是,我冒失了,我忘记了说话的对象是父亲。我的回答无疑戳到了他的疼处。我还是要说,父亲活下来了,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壮举。
庄稼人在艰辛地劳作,他们的劳作不停地改变大地上的色彩。最为壮观的一种颜色是鹅黄——那是新秧苗的颜色。它要经过你的手,一棵一棵地、一棵一棵地、一棵一棵地插下去。在天空与大地之间,无边无垠的鹅黄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地上密密麻麻的,全是庄稼人的指纹。
出自毕飞宇《大地》

04
我的姥姥:
可不许欺负不会说话的哇

童年时在故乡,因为狗没有看好家,我踹过狗肚子;鸡不爱下蛋了,我用柳条捅过鸡屁股;猪对我采的野菜挑三拣四,我会掐断它一顿主食儿,饿得它嗷嗷直叫。
这些行为若是被姥姥发现了,会遭到她的责备,她惯常说的是,瞧瞧人家的眼睛多清亮哇,怪可怜人的,可不许欺负不会说话的哇。姥姥,把小动物看做了“人类一族”。
出自迟子建《一座城的生灵烟火》

05
我的爷爷: “重男轻女”是
男生拿重的东西,女生拿轻的

我们村,重男轻女。
16岁时,爸妈不让我继续读书,让我打工供两个弟弟上学。
爷爷知道后,拿着一根棍子打上门,把我爸揍了一顿。

爷爷搂着我说:“丫头你放心,只要我还在一天,我就算去乞讨也供你上学。”
爷爷还告诉我,重男轻女的意思应该是:男生拿重的东西,女生拿轻的。
出自@susu

06
我的同乡:
赤手空拳,对付一生

很多年,我注意着冯四这个人。
从这些不同年龄的人身上,我能清楚地看到我活到这些年龄时会有多大意思。一个人一出世,他的全部未来便明明白白摆在村里。当你十五岁或二十岁的时候,那些三十岁、五十岁、七十岁的人便展示了你的全部未来。而当你八十岁时,那些四十岁、二十岁、十岁的人们又演绎着你的全部过去。

我们太弱小,所以才想干出些大事业来抵挡岁月。一年年地种庄稼,耕地,难道真因为饥饿吗?饥饿是什么?我们不扛一把锨势必要扛一把刀一杆枪或一支笔,我们手中总要拿一件东西——叫工具也好,武器也好。身体总要摆出一种姿势——叫劳动、竞争或打斗。
冯四是赤手空拳对付了一生的人。当浩大漫长的一生迎面而来时,他也慌张过、浮躁过。但他最终平静下来,在荒凉的沙梁旁盖了间矮土屋,一天一天地迎来一生中的所有日子,又一个个打发走。
出自刘亮程《冯四》

07
我的奶奶:
地上的人,变天上的星

世界给我的第一个记忆是:我躺在奶奶怀里,拼命地哭,打着挺儿,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哭得好伤心。窗外的山墙上剥落了一块灰皮,形状像个难看的老头儿。奶奶搂着我,拍着我,“噢——噢——”地哼着。
夏夜,满天星斗。奶奶讲的故事与众不同,她不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熄灭了一颗星星,而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又多了一个星星。
“怎么呢?”
“人死了,就变成一个星星。”
“干吗变成星星呀?”
“给走夜道儿的人照个亮儿……”
出自史铁生《奶奶的星星》

08
我:一个人怎么会把故乡忘记呢?

“无论走到哪里,都把你想望。”
这当然是我几十年来在外面生活对于故乡的心情。也希望孩子们长大到外头工作的时候,不要忘记养育过我们的深情的土地。
我有时不免奇怪,一个人怎么会把故乡忘记呢?凭什么把她忘了呢?不怀念那些河流?那些山岗上的森林?那些长满羊齿植物遮盖着的井水?那些透过嫩绿树叶的雾中的阳光?你小时的游伴?唱过的歌?嫁在乡下的妹妹?……未免太狠心了。

我走在五十年前(半个世纪,天哪!)上学的石板路上,沿途嗅闻着曾经怀念过的气息,听一些温暖的声音。我来到文昌阁小学,我走进二年级的课堂,坐在自己的座位上。
“黄永玉,六乘六等于几?”
我慢慢站了起来。
课堂里空无一人。
出自黄永玉《乡梦不曾休》


🍃
或许,我们从未离开过家乡,
只不过,走得远了一点,
看的风景多了一点,回去得更晚了一点。
心念故乡,更惦念故乡的人。

监制 | 李浙

编辑 | 王若璐 校对 | 高少卓
©央视新闻

这是一个想家的赞

https://mp.weixin.qq.com/s/kXaVldMmAHZ7gcIuBNjCJ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