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 | 你的人生应该由你自己决定

听从自己的内心。

看过一段话:“这个世界,没有任何一条规定,要你必须温柔开朗,要你必须善解人意。你就做你自己,奇怪一点也不要紧,做得不是很好也不要紧。因为做自己这件事,不会有人比你做得更好。”

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会被别人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 我们常常因为别人的评价或者看法,动摇自己内心的选择。

人生只有一次,该怎么过,应听从自己的内心。

不必因为别人的看法而耿耿于怀。不必在别人的世界里寻找自己。你的人生应该由你自己决定。

在人生的旅途中,不要被别人三言两语击倒,也不要被别人的看法裹挟前行。

请记住,你就是你!

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何惧他人目光,做你的清风,掠过重重的山岗,遇见只属于你的风景。这才是最美的人生。

这一路走来,有时也许会疲惫、迷茫、沮丧,但请坚定地做自己。

有本书里写道:“用一个下午的时间看蚂蚁搬家,等石头开花。小时候不期待结果,小时候的哭笑都不打折。”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辛苦地赶路,在人山人海里生存,习惯了早起叼着面包赶地铁,习惯了晚归面对生活的一地鸡毛,在为数不多的休息日里,还一遍遍催促自己弯道超车。

因为我们始终在热切地期盼着,期盼所有的付出都能有一个结果,写一份策划会希望得到肯定与采纳,发一条朋友圈会希望得到点赞与回应,看一部电影会希望有所感悟,读一本书会希望有所启发。

但不是所有的期盼都会付诸现实,如果实现了,你只会淡然一笑,因为它本就是你的预设;如果落空了呢?便妄自菲薄,自怨自艾。

我们被禁锢在一次次的期盼里,似乎已经很久都没有获得一份真正的快乐了。

可是我们也曾是无忧无虑的孩子,也曾坐在家门口,翘着小脚,终日看日升日落,盼星星月亮和午后的麻雀嬉笑,为搬家的蚂蚁指路。

或许,并不是每一件事都需要目的,不妨花一些时间尽情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比如在初春的微雨里静坐,在仲夏的蝉鸣中闲聊,在清秋的黄昏下散步,在暮冬的淡淡时光里数雪花片片。

我们终其一生不是为了一个特定的目的,而是要用人间烟火治愈这一生,虽然这世界有时很喧嚣,但希望你快乐就好。

人生,不要轻易交白卷。

一定要勇敢一点,想爱的人大胆地去爱,想要的生活大胆地去争取。

当生活给你100个理由让你哭泣时,你就拿出1000个理由笑给它看。

再疲惫,也别忽略欣赏沿途的风景,再迷茫,也别错过倾听内心的声音,再沮丧,也别忘记告诉自己:“你很棒,往前看,有人爱。”

任他风吹雨打,终将乘风破浪。


点亮“在看”,和朋友们共勉!

(收看收听更多《夜读》文章,请关注新华社微信公众号、下载新华社客户端。)

作者:酣月望、阿南、扶摇 来源:夜听(ID:yetingfm)
监制:关开亮 、吴炜玲
编辑:周喆、王宜玄、王雅璇
美术设计:赵丹阳
画家:赵无极,西方现代抒情抽象派的代表,
法兰西画廊终身画家,巴黎国立装饰艺术高等学校教授
实习生:罗庆文、阮思羽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华社音视频部

https://mp.weixin.qq.com/s/I8_aCAxBfMpo1PfpGQzEBA

夜读 | 人生不应该弄丢的三样东西

既要学会追寻,更要有所坚守。

人字只有两笔,一撇一捺,却写尽了人生哲理。
撇是放,捺是收。
要想过好这一生,既要学会追寻,更要有所坚守。
有些东西,是我们行走人世的底线与后盾,不能也不该让它丢失。

尊严

成年人的世界,充满不易,但无论面临多大的难题,都不要让自己尊严扫地。
正如有句话所说:要人敬者,必先自敬。
当然,尊严不等同于盲目自信,不是放任自尊心作祟以逃避现实。
而是懂得抬起头,活出底气与风骨,坚信自己的美好,不委屈讨好,不自轻自贱。
做个灵魂有根基的人,经得起磨砺,命运自会还你奇迹。

信誉

俗话说,处世以谦让为贵,做人以诚信为本。
行走人世,每个人都遵守这个社会的评价体系。不守信用,就如同亲手砸掉自己的招牌,只会得不偿失。
真正有智慧的人,会明白:有好信誉,才是成事立业最大的资本。
古语有言: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当下毁约很容易,到头来却必定会给你带来更大的困难。反之,信守并履行自己立下的约定虽是一件难事,但只要你能做到,就能为自己积攒福报。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把信誉当成不可丢失的财富去经营,以诚待人,以信立身,才能让人生路越走越宽广。

爱你的人

一个人最坚实的后盾,是被人爱着。
生命因爱而美好,拥有爱自己的人,是何其幸运的事。可惜很多时候,我们又很容易犯习以为常的错,总在不经意间就忽视了身边默默守护的人。
人在感情中最大的错误,就是习惯把对方的好视作理所当然,却忘了真心其实最无价,最难得。
若拿不出同等的情意来相待,它迟早会有熄灭冷却的一天。到那时,被你弄丢的爱也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所以,永远不要辜负对你好的人,更不要用谎言和伤害,去挑战对方对你的满腔信任。
人心永远是相互的,当一段关系值得你珍惜时,就多主动付出,用心维系好它。
喜欢这样一句话:“这世界没有人是一座孤岛,那些冬天为你搓手,夏天为你扇风,深夜为你留灯的人,都在用力地证明,你是值得被爱的人。”
人潮汹涌中能够遇见,是命中注定的缘分。两个人在一起越久,越应该温柔以待,好好感恩彼此的陪伴付出。有一种幸福,是有人问你粥可温,有人与你立黄昏。
而有一种温暖,是让爱有回应,永不错付。


点亮“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收看收听更多《夜读》文章,请关注新华社微信公众号、下载新华社客户端。)

作者:念念 来源:念念沐心(ID: nnsg1021)
监制:关开亮、吴炜玲
编辑:王宜玄、周喆、张欢
美术设计:赵丹阳
画家:赵少昂,字叔仪,
中国画家,擅花鸟走兽。
实习生:罗庆文、赵博闻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华社音视频部

https://mp.weixin.qq.com/s/J_BM0B_x3MKYd4tFBNg0iQ

夜读 | 人生的历程就是一段长途跋涉

人生的历程就是一段长途跋涉。

自愈,是平凡人的超能力,体现出一种智慧,一种强大。

学会自愈,让自己勇敢而坚韧,多难过的事,明天也是往事。

心有一束阳光,是驱赶无滋无味烦恼的一种利器。

或许每个人的生活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或是工作上的负担,或是家庭的压力,或是人际交往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生活的琐碎,可能会磨灭我们的热情。但不管生活给予我们什么,都是我们的经历;不管好的坏的,都是我们人生途经的风景,都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

生活中没有四时不变的风景,只要心永远朝着阳光,你就会发现,每一束阳光都闪着希望的光芒。

其实,每个人生活在万花筒似的迷茫世界,各有各的委屈与压力,这时不必埋怨自己无能,也不必埋怨家人无作为。

诚然,我们都渴望获得别人的认可和尊重,生活迈出的每一步,都不容易,能够理解自己的不容易,才会在关键的时候,告诫自己,凡事有度。

一旦陷入僵局,感到很难很累时,不必一直硬扛。

我们可以去见一见朋友,聊一聊天儿。

心情压抑时,望一望无际缥缈的天空,眼中呈现远近美丽的山川河流,总之,远离那些毫无意义的发泄。

在某种意义上,人生的历程就是一段长途跋涉。

这世上,没有任何人可以打垮你,除非你自己先投降。

学会治愈,才能调整你的一生欣然之气,靠近你的秀慧之灵,绕过每一次滂沱大雨的泥泞。

有人说:“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如山间清爽的风,如古城温暖的光。晴时满树花开,雨天一湖涟漪,阳光席卷城市,微风流连指间。”

请珍惜一分一秒的光阴,因为它离去时,不会与你切磋,还会悄然无声地把你的脸颊,刻上岁月的斑痕。

容易忘的,随入大海,容易怀念的,耸如高山。

只需将眼前的事做好,未来的事交给运气,人一生的浮浮沉沉,如远帆侧畔,柳暗处自有春天。

心有阳光的人,早已把成败,看作一种心态。

人生其实就是一次次的选择题,选对了是成功,选错了是成长。

一边学会积极生活,一边学会治愈,就像人走远路一样,目标有了,终点站才可达。

每一段岁月静好的人生,背后都有一个咬牙坚持的灵魂。

每一个拼搏奋斗的人,远方并不遥远,你要做的就是开启一扇冰封的心门。


点亮“在看”,好好勉励自己,水到渠成实现一次阳光与灵魂的交汇。

(收看收听更多《夜读》文章,请关注新华社微信公众号、下载新华社客户端。)

作者:雁飞 来源:安般兰若(ID:anbanlr)
监制:张越
编辑:李昂、伍越、何莉
美术设计:赵丹阳
画家:娄师白,湖南浏阳人,

专事绘画,画作简练,生机勃勃。

实习生:赵跃泽、周汀兰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华社音视频部

https://mp.weixin.qq.com/s/uFDsmZ7462NumFiFDUYfrA

夜读 | 顺境不傲,逆境不忧,绝境不慌

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失态,方能行稳致远。

生活无常,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

面对种种人生境遇,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失态,方能行稳致远。

  • 顺境不傲

看过一个概念,叫“顺境管理”,说的是人在特别顺的时候,一定要稳住自己的势头。

当一个人顺风顺水时,容易得意忘形,一旦变得不踏实,极有可能误入歧途。

一路顺风,自然是福,但是在顺境里太久,就会忽略潜在的隐患。

生活中最难的,是在高光时刻还能做到不狂不傲。

顺境不傲,满而不盈,才称得上是人间清醒。

越是一帆风顺的时候,越要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不要刚刚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

有时最大的敌人,不是难为你的人,而是不冷静的自己。

  • 逆境不忧

曾经读到一句话:“逆境,是很多人都要经历的人生。”

有的人,遇到挫折便心烦意乱,甚至一蹶不振,感叹命运不济。

而有的人,却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人在逆境,就像吃一碗难吃的面,越品越不是滋味,不如张大嘴巴把苦涩吞进肚子。

有时,打败我们的不是坎坷,而是低能量的心态。

有人说:“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击,唯有内心强大,方能越挫越勇,峰回路转。

  • 绝境不慌

看过一句话:“不要慌,不要慌,太阳下了有月光。”

谁也无法保证,自己一辈子都风平浪静。而那些不轻言放弃的人,即使被逼到悬崖边,也不会慌慌张张,自己先认输。

看过这样一个视频:

一头角马的后腿被鳄鱼死死咬住,它拼命挣脱,而它的同伴远远看着,没有一个敢上前帮忙。

渐渐地,那头角马精疲力竭,被鳄鱼一步步拉向水中,它的同伴也开始离去。

角马感到绝望和无助,它又努力试了试,然而越陷越深。

似乎已经看不到希望,但它仍然不甘心,使出浑身力气,继续与鳄鱼僵持着。

这时,有两头河马路过,似乎感受到了角马求生的意愿。于是,河马出手对抗鳄鱼,角马终于获救了。

人生亦是如此,你自己不放弃,别人才有机会帮你。

有位作家写道:“生活可能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好,但是也没你想的那么糟。”

没有暗无天日的绝境,只有甘愿认输的自己。

怀有绝地反击的勇气,才能冲破迷雾,迎来柳暗花明。

人活一辈子,无论处于何种境地,至少可以把握住自己的心态,不张狂,不退缩,不慌忙,始终保持泰然自若。


点亮“在看”,人生路漫漫,沿途的荆棘,如果没能阻拦住你的脚步,就只能让你的旅程更炫丽。

(收看收听更多《夜读》文章,请关注新华社微信公众号、下载新华社客户端。)

作者:莞尔一笑 来源:儒风大家(ID: rufengdajia)
监制:周年钧、吴炜玲
编辑:李昂、伍越、王雅璇
美术设计:赵丹阳
实习生:周汀兰、阮思羽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华社音视频部、新华社黑龙江分社

https://mp.weixin.qq.com/s/eGsA8p_dqRfD_2eJgdXlig

不设限的人生,可以有多精彩

她投身天文事业70载,是我国天文地球动力学的开拓者,也是中国首位女天文台台长,被誉为“北京时间之母”;
她在国际科学界享有盛誉,是国际天文联合会有史以来首位担任副主席的中国科学家,人们尊称她为“Madam Ye”;
她有一颗以她名字命名的小行星,虽然这颗小行星被她说成是“虚名”“奇形八怪的东西,一点意思也没有”;
她在应聘时被告知“我们只招收一名男性”,直接提笔给台长写信,一口气附上五个“不应该不用我”的理由;
她在95岁高龄流利地做全英文演讲,鼓励女性打破“玻璃天花板”,直言:如果你想要什么,就去争取……
她是今天这篇文章的主角——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天文台原台长叶叔华。
《夜读》元旦专栏,同时也是《我有国士,天下无双》系列第六期,带你去看叶老的不设限人生。

《叶叔华:人生不设限》

不设年龄之限

95岁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年龄?功成身退,安享晚年……这些都是很好的,可叶叔华偏不。

年龄对她来说似乎并不是一个“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限制,95岁的她只要不出去开会,依然每天来上海天文台上班,中午就在食堂吃,再打两个菜带回去当晚饭。在她看来,这种状态已经是“人生的一部分”。

总台《吾家吾国》节目主持人王宁见到她时,她刚从一个SKA的会议上下来。SKA是指巨型射电望远镜阵列,也是迄今为止人类计划建造的最宏伟的天文观测设备之一。叶叔华是世界上最早认可SKA重要性的科学家,在她的推动下,上海正在建设SKA亚洲数据中心。

她希望能在太空放两个30米口径的射电望远镜。宇宙到底是怎么起源和进化的?银河系结构到底什么样?95岁的叶叔华还在追问。

一个年过九旬的老人仍然如此勤勉,除了对天文事业的孜孜追寻,更有为年青一代天文人的考虑。几年前,叶叔华曾在一个演讲里说:“其实不是说‘我想做什么事’,我只能说‘92岁的我还能做什么’,我想给我们的年轻同志搭舞台,我们去敲锣打鼓摇旗呐喊,希望以后中国能在天文事业上,真正做出好项目来。”在她看来,年轻人是“没有开彩的彩票”,希望非常大,“中奖”的机会很多。

关于年老和年轻,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变老并不是一个悲剧,只要头脑保持灵活,世界的景象仍然吸引着你,好奇心没有衰退,青年和老年之间并没有一道深渊。

叶老的人生似乎就是这句话最好的证明。

不设性别之限

不久前,叶老谈女性如何打破“玻璃天花板”的话题登上了热搜,她在演讲里讲道:“如果你想要什么,就去争取。”这话也让许多网友深受鼓舞,说“这才是我们应该追的偶像”。

这段话之所以反响热烈,很重要的原因也许是它让大家看到了:一位95岁的女性用她一生的时间为她所钟爱的事业尽力争取,最大限度地突破了性别的天花板。

叶叔华坦言自己有时候是脾气很大的一个人,说到当年去紫金山天文台找工作的事情,她更是直言“气死了”,当时她和丈夫程极泰一起去,对方说只招一个男的,“我当时真是生气‘死’了,回去就写了一封信给台长,说你不该不请我,写了五个理由。”虽然后来仔细想了一下,觉得应该体谅对方的困难,但在她看来,“无论怎么难,你也不能说只招一个男的。”

后来,已经是天文台长的她去法国访问,离别的时候,对方说为女天文台长干杯。叶叔华听罢,“大言不惭”道:“可能若干年后,女台长跟男台长会一样多。这个话虽然说得太早了一点,但确实有做得很好的女台长,而且越来越多,到你们这辈会更多。”

在叶叔华看来,女性想要获得尊重,首先要具备的品质应当是独立,“你有一个思想,有一个向往的地方,有一个想要做的事。这个事不一定是学问,哪怕是扫地、洗碗,只要做得好,也可以受人尊敬。”

这大概也是叶叔华在国内外备受尊敬的原因。她的国际威望很高,其他国家的科学家尊称她为“Madam Ye”;上海天文台的同事则称她为“女中豪杰,我心中的偶像”。

叶叔华曾在一个采访里说:“现在是一个女人可以涉足任何不同领域的时代,所以我想为什么在天文学界,女人不能成为重要的参与者之一。但不得不说,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重要的是,因为越来越多叶老这样的女性,我们已经稳稳地走在了这条路上了。不是吗?

不设困难之限

说起天问一号、嫦娥探月、北斗卫星等这些工程,大家可能都听说过,但这背后的航天测控系统VLBI网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如果没有这个测控系统的精确护航,这些探测器就像没了眼睛。这项技术,简而言之,就是把几个小的射电望远镜分别放在北京、乌鲁木齐、西安、昆明,联合起来达到一架横跨几千公里的超大望远镜的观测效果。

在主持人王宁看来,叶叔华最牛的地方正是她超常的远见:“嫦娥一号”是2007年发射的,而在此之前的30多年,上世纪70年代,叶叔华就开始苦心布局、积极推动并最终建起了VLBI,那个时候,几乎没有人理解这一切。要把这件事做成,难以想象需要多少韧劲和智慧。

事实上,这件事的困难,是叶叔华自己想起来都害怕的程度,“我们平时用的设备也就十几厘米这么大(口径),你突然要25米,自己想想都害怕。”但彼时的叶叔华已经完全感到了技术革命时代的到来,如果还守着原来的东西的话,注定要被淘汰,“我觉得非干不可。”

为了做出口径25米的射电望远镜,叶叔华冒冒失失地跑到四机部,问能不能造25米的天线?对方头也不抬,说不行。叶叔华没办法,后退了一步站在那里,“当时想的申包胥哭秦庭,申包胥到秦国去请救兵,秦王不理他,他就站在那个朝廷上面哭了几天几夜,眼泪都哭干了,都哭出血了,后来秦王才答应他去救楚国。人家几天几夜都哭了,那你等一下就放弃了?”

叶叔华不肯就此罢休,她又站了一刻钟,直接问道:“我能不能见部长?”这个大胆的要求把对方也吓了一跳,但对方还是给安排了。等见了部长,部长很和气,听了叶叔华说的事情,一句话就答应了。

再回忆起这件事,叶叔华很感慨,“你做成一件事,关口很多,不顺的事情常常有,有时候我会觉得气‘死’了,晚上躺在那里就觉得别干了,后来慢慢想想看,这是对国家有用的东西,你是不是尽力了?还有一些地方没跑到吧?所以第二天起来,又起来再想再跑。”

大概正是因为这样,上海天文台的同事才会说:“叶先生是个帅才,但是她又是个急先锋,万事开头难,开头都是她打天下。”

就这样,先是上海,再是昆明、乌鲁木齐等,叶叔华带领同事们一点点建立起了VLBI,为我国的航天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

不设自我之限

“八五”期间,国家提出了攀登计划,这是一个基础领域里的重大科学项目,牵涉到四个部门,中国科学院,国家地震局,国家测绘局,总参测绘局,相当于团结了国内天文地球动力学的所有力量。当时大概给十个项目,但叶叔华知道的时候已经申请完了。

叶叔华那股不放弃的劲儿又上来了,她把章程拿过来一看,“我是完全适合的嘛,焉能没有我呢?”

在天文台搞地球动力学,质疑的声音很多,很多人说你天文台是干吗的?你是搞天还是搞地?但是叶叔华从来不跟人吵,她就是以理服人。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个项目叫“空间技术的和平利用“,叶叔华一个人到北京开会,同时写了一个提案,“亚太地球天文地球动力学计划”(即APSG计划)。

第二年,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会(IUGG)在美国召开,三四十位国际上有名的专家来听叶叔华的报告,很多人不相信,说这么大的计划你们能做吗?叶叔华的同事回忆起这一段,直言:“她是标准的舌战群儒,每个人的问题她一一回答。”

后来,国际大地测量学会作出决议,决议推进中国提出的APSG计划,并且推荐叶叔华当这个计划的主席,很多国家都参与了进来。要知道,当时由中国科学家领头的国际合作项目还寥寥无几。

这个激动人心的故事背后,却有一个让叶叔华心怀愧疚的“小插曲”,参加会议前,叶叔华的丈夫骑车摔了,当时没有其他看护的人,但这个会四年才开一次,重要性不言而喻,最终她还是在丈夫开刀三天后就出发了。回想起来,她觉得自己“真是太过了”,但她也坦言,如果再来一次,恐怕也是一样的选择。

结语

美国有一个天文台台长,用“执着”来评价叶叔华,他说她想做什么事情,就一定要做成。

但这个“一定办成”的“一定”是怎么来的呢?叶叔华有她自己的看法,她曾说:“要办成一件事情,如果有百分之四十的可能性,但你不去努力的话,百分之四十就变成百分之二十,甚至百分之零,你就做不成了。但是你去努力的话,百分之四十的可能性就会变成百分之六十,八十,百分之百,最后完成。”

叶老正是带着这份心劲和坚持,一步步探索和拓展着她所热爱的天文事业的。

新的一年,叶叔华已经95岁了,提到她心心念念的天文梦想,依旧可以在她眼中看到光,一如她所热爱的星河。


文/央视新闻《夜读》
图/除标注外均来自《吾家吾国》节目
资料参考/《吾家吾国》节目、主持人王宁手记
纪录电影《星河一叶》、央视《开讲啦》、叶叔华公开演讲等

监制丨李浙 主编丨王若璐
编辑丨杨瑜婷 校对丨高少卓

©央视新闻

https://mp.weixin.qq.com/s/ahepT5PvwqcJiatDgvxq6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