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一个家庭最好的相处模式

  经营家庭,不仅是在一起,更需要有智慧。遇事“三七分”,就是与家人最好的相处模式。

  • 三分沟通,七分包容

  好的感情,既要有相互沟通的技巧,又要有彼此包容的耐心。

  再亲密的人也未必完全了解对方。面对不同,我们需要的是沟通,为彼此懂得创造条件。沟通和说服不一样,讲究平等和互让。好的沟通莫过于,也许彼此的观点不同,但愿意用爱去包容对方。

  放下对家人苛刻的要求,学会感恩、凡事体谅,是基本的教养。所谓家人同心,不过是一个懂得、一个大度,一个不抱怨、一个不指责。

  • 三分清醒,七分糊涂

  曾有人问:“幸福家庭的终极秘诀是什么?”一个高赞的回答是:“难得糊涂。”

  与家人相处时间越长越感觉到,生活中,不是每件事情都要分个对错。哪个家庭不存在一些磕磕碰碰?可家终究是个讲道理更讲感情的地方,如果事事斤斤计较、互相责备,只会让人心越来越远、矛盾越来越深。

  生活里的大风大浪毕竟是少数,那些融在柴米油盐的温暖才最令人动容。大事清醒些,小事糊涂些,才是一个家庭幸福的秘诀。

  • 三分建议,七分尊重

  听过这样一段话,觉得很有道理:“要学会和我们的父母亲密无间,倾听而不唯命是从;和我们所爱的人唇齿相依,紧密而不混淆;和我们的孩子亦师亦友,慈爱而不包办。”

  好的家庭关系,都自带分寸感。彼此关爱,互不干涉;彼此独立,保持尊重。

  对一个人好,必须要用对的方法。许多看似善意的干涉,打着关爱的旗号,实则是越了界。保持合适的距离,不过度插手,才能拥有温馨的家庭氛围。

  • 三分爱己,七分付出

  对待家人,陪伴胜过语言,行动胜过承诺。真正爱你的人,或许不会说很多爱你的话,但一定会做许多爱你的事。

  它是天气转凉时的一声问候,下雨时的一把伞,开心时的一起大笑,难过时的舒心安慰。家人之间,三分爱己,七分爱人,正是刚刚好。

  家,是爱和温暖的港湾。和家人相处,相互包容、真诚付出、永远尊重,才能久处不厌、幸福美满。


来源:人民日报微信综合洞见、渡兰 | 作者:Allergy、渡兰君 | 主播: 赵文龙

本期编辑:石磊 实习生:张玉洋、董畅、马涵诗

https://mp.weixin.qq.com/s/CvxjjgQGf5b9TNpnAB2wzg

夜读 | 家庭最好的相处模式

经营家庭,不但要有心,更需要智慧。

经营家庭,不但要有心,更需要智慧。

遇事“三七分”,就是与家人相处的智慧。

  • 三分沟通,七分包容。

好的感情,既要有相互沟通的耐心,又要有彼此包容的智慧。

再亲密的人也未必完全了解对方,我们需要的是沟通,为懂得彼此创造条件。沟通和说服不一样,沟通是平等的,是心平气和的。也许彼此之间的观点不同,但愿意用爱去包容对方。

有人说,一个家,包容越多,越兴旺。

真正好的家庭关系,是家人之间都学会“三分沟通,七分包容”。

凡事多包容,矛盾不过夜,再大的冲突也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 三分清醒,七分糊涂。

曾有人问:“幸福家庭的终极秘诀是什么?”

有个高赞回答只有简单的四个字:“不争对错。”

年岁渐长才懂得,不是每件事都要分个对错输赢。

人生,三分清醒,七分糊涂。

哪个家庭,不存在一些磕磕碰碰?

家不是讲理的地方,如果总是斤斤计较,互相责备,只会让矛盾愈演愈烈。

幸福家庭的所谓不争对错,并不是一家人没有正确的准则,而是彼此的包容,因为他们明白,家人的幸福远胜过所谓的对错,人与人之间本就不可能所有观点都一致、所有口味都相同,即便一家人,也有不同的个性。

生活里的大风大浪毕竟是少数,那些融在柴米油盐的暖才最令人动容。

大事清醒些,小事糊涂些,才是一个家庭幸福的秘诀。

  • 三分建议,七分尊重。

有位作家说过这样一段话:“要学会和我们的父母亲密无间,倾听而不唯命是从;和我们所爱的人唇齿相依,紧密而不混淆;和我们的孩子亦师亦友,慈爱而不包办。”

好的家庭关系,都自带分寸感。彼此关爱,互不干涉;彼此独立,保持尊重。

真正的爱,从来不是改变对方,而是彼此尊重。

  • 三分爱己,七分付出。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贝勃定律”。

意思是说:当人们经历强烈的刺激后,再施予的刺激就会变得微不足道。

家人之间,三分爱己,七分爱人,才是刚刚好。

情付七分,留下三分爱自己,是最好的体面与自尊。

有位哲学家说:“一个人能和家人和睦相处,这是人生的重大成就。”

人到了一定年纪,就会懂得真正决定生活质量的,其实是家庭。

和家人相处,相互包容,适当付出,永远尊重,才能久处不厌,幸福美满。


点亮“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收看收听更多《夜读》文章,请关注新华社微信公众号、下载新华社客户端。)

作者:洞见Allergy 来源:洞见(ID:DJ00123987)

监制:姜晨、吴炜玲

编辑:雷雯雯、李永锡、王宜玄、马骁驹、刘在

美术设计:赵丹阳

画家:俞致贞

实习生:罗庆文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华社音视频部、新华社黑龙江分社

https://mp.weixin.qq.com/s/wMmLCl18rsObXp1B-krWAA

夜读 | 中秋佳节:致我最牵挂的人

月至中秋明,人逢佳节亲。

不知不觉,又是一年中秋。

借着这个日子,想把最真实的心里话,送给最牵挂的人。

  • 致父母: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每逢佳节,漂泊在外无法归家的人,对父母的思念尤为浓烈。

人在异乡,更是深切地明白,不管什么时候,父母的爱最真。

无论身处何地,最牵挂我们的,是父母;无论成功与否,最心疼我们的,是父母。

人生最大的幸事,莫过于双亲健在,父母安康。世间最好的福分,莫过于家人齐整,灯下承欢。

无奈的是,为人子女,为生活奔波,为事业操劳,对父母却疏于关心和照顾。

时间不饶人,一晃,父母就老了。

亲爱的爸妈,这么多年,你们辛苦了。

千言万语,全都化作一句感恩:感恩你们赐予我生命,让我有机会感受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感恩你们含辛茹苦抚养我成人,免我惊,免我苦。

曾经你养我长大,护我周全;往后我陪你变老,慰你心安。

这个中秋,愿家乡的你们,身体健康,平安喜乐。

  • 致朋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呼朋引伴赏明月,把酒同庆好佳节。

无论古今,朋友,永远是我们生命里至关重要的人。

亲爱的朋友,一路走来,谢谢你在我沮丧的时候治愈我,让我重拾勇气;在我艰难的时候给我精神上的抚慰,让我收获温暖。

谢谢你陪伴我岁岁又年年,成为我生命里的曼妙风景。

平日里,我们各自忙碌,不能天天问候,经常相见。

但不联系不代表不惦记,不见面不代表不想念。

不管相隔多远,我的心里总会留着一个位置,安安稳稳地放着你我的情谊。

这个中秋,愿远方的你,工作顺利,生活称心。

  • 致爱人:人间系情事,何处不相思。

爱人,是我们灵魂的依托,也是需要珍惜的福分。

漫漫一生,有爱人陪伴的路,再长也不觉得难过。

虽然在柴米油盐的琐碎里,两个人总是免不了日常摩擦。

好在吵过闹过,我们终将明白,虽然彼此都不完美,但却是对方生命里不可或缺的存在。

谢谢你这么多年来包容我的不足,理解我的不易。

谢谢你驱散我一身风霜,消解我内心疲惫。

未来的日子,愿你我牵了手,就到白头,入了心,就伴一生。

愿我们的感情,像月饼一样甜,像月亮一样圆。

往后余生,无论岁月如何变迁,真心不变,恩爱相伴,不负此生。

月至中秋明,人逢佳节亲。愿所有我们牵挂的人,圆圆满满。


点亮“在看”,中秋快乐!

(收看收听更多《夜读》文章,请关注新华社微信公众号、下载新华社客户端。)

作者:洞见·握书姑娘 来源:洞见(ID:DJ00123987)
监制:关开亮
编辑:雷雯雯、李永锡、马骁驹、卿珊、袁亨瑞
美术设计:赵丹阳
画家:李可染
实习生:陆沛霖、张馨兮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华社音视频部

夜读 | 想念的人,要常联系

常联系,才能亲密如初。

在时间洪流的冲刷中,大多数人的淡漠疏离,都是因为长时间没有联系。

或许,日常我们会偶尔想念,但因为长久不联系,生怕贸然地关心会让彼此尴尬;也或许,平时我们心里是在意的,但因为好久没有了联系,生怕突然间的问候成了生分后的打扰。

要知道好的感情,要常联系,才能亲密如初,才能稳固长久。

成年之后,我们忙于求学或是工作,只顾着埋头向前走,却忽视了身后的父母在翘首以盼,他们在奔忙的岁月中悄然老去。

现在的我们,离家的日子很长,联系的频率很少,总是忽略了父母一直在家静静守候,深深牵挂。

朋友说起一件事,一次他回家,在家门口看到妈妈在剥花生,就想和妈妈开个玩笑,于是发信息问妈妈在干嘛?

他看着妈妈拿出老花镜,远隔着屏幕,一笔一划地手写输入文字,一句话发了两分多钟。

当时他就红了眼眶,因为他想起了曾经对妈妈说过的一句话:“自己工作不方便,让妈妈多发文字少发语音。”

我们都在忙着自己的人生,忙着自己的生活,却因此忽略了父母也需要我们的温暖和陪伴。

所以,我们若不能时时陪在父母身边,就给他们多点时间和耐心。

想家人了,就多一些联系,语言能够传递思念的温度,联系能够拉近彼此的距离。

看过这样一句话: “再合适的两个人,不去关心慢慢就陌生了,再深的感情,不去呵护慢慢就淡了,彼此不说话,慢慢的就没话可说了。”

一段感情,往往因常惦记而互相吸引靠近,也会因为久不联系而渐行渐远。

彼此之间,没了交流,便没了关心,便没了交集。

所以经营一段感情的最佳方式,就是彼此勿忘承诺,常思量,多挂念。

离家久了,想念了,就主动联系,别让对方等,别让对方猜疑,感情从来都是在不间断的联系中日渐升温。

余生不长,趁爱还未远,多多联系;趁情还未冷,好好珍惜。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有一个不离不弃、相濡以沫的爱人在身边相守余生。

一位作家写道: “我们匆忙赶路,却逃不掉孤独疲惫;我们豪情万丈,却藏不住遍体鳞伤;我们回首想念,朋友已各自走远。”

真心的朋友,不是需要时才去找,真挚的感情,别等失去后才懂对方的好。

朋友之间,常联系的感情,背后代表着的意义,无非就是在乎两个字。

且行且惜,不要总想着等下一次有空,再好好联系对方。

要记住这世间没有什么来日方长,只有离别时的猝不及防,我们能做的就是多联系,珍视每一次相聚的机会和时光。

如我们留不住岁月,那就让我们珍惜当下。

有空了,多问候;想念了,多联系。

即使相距遥远,也别让爱和关心在我们的生活中缺席。


点亮“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收看收听更多《夜读》文章,请关注新华社微信公众号、下载新华社客户端。)

作者:北叔 来源:北叔有约(ID:beishu2016)
监制:关开亮、吴炜玲
编辑:雷雯雯、王宜玄、周喆、刘在
美术设计:赵丹阳
画家:陆抑非
实习生:罗庆文、王娴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华社音视频部、新华社黑龙江分社

https://mp.weixin.qq.com/s/u9b6WbPgBEUhiBWvIbbpaw

夜读 | 别辜负那个爱你的人

珍惜爱,才配拥有爱。

有人说,人之至福,是确信有人在爱着你。

生命因爱而美好,生活因情而温暖。但有些时候,对于已拥有的爱,我们又很容易犯习以为常的错,总把别人对自己的好视作理所当然。

无论何时,都要提醒自己,别忽视那些默默爱着你的人,别辜负他们。因为,人只有懂得珍惜爱,才配拥有爱。

  • 别辜负父母的等待

“这世上几乎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唯有父母之爱,最终指向的是别离。”

这句话中的深意与辛酸,为人父母者,最能真切领会。

每个孩子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无一不倾注着父母毕生的心血。可好不容易等到孩子羽翼渐丰时,分离也在悄然而至。

于是,不知从哪天起,父母就变成了我们身后站着的那棵树,只能以期盼的目光和姿态,等待着我们偶尔回首,将张望世界的眼光,重新投回他们的身上。

其实做子女的,没有人不爱自己的父母。只是很多时候,我们都习惯了这份等待。殊不知,世间并无来日方长,等来等去,等到最后,留给自己的只会是无尽遗憾。

不要再等了。趁父母健在,好好把握还能承欢膝下的日子,再忙也要抽时间,陪他们说说话,散散步。

世事无常,唯有珍惜当下。

不辜负父母的等待,不只是为了爱,更为了在往后岁月中能让自己少些遗憾,多点心安。

  • 别辜负爱人的信任

每段感情的建立,一定都离不开信任。因为信任,所以选择;因为信任,所以愿意去给予另一半全心全意的支持和理解。

然而信任这个东西又是很微妙的。它看似无影无形,实则弥足珍贵,一旦失去,就再难找回。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啊,就像编织毛衣,建立的时候一针一线,小心翼翼而过程漫长,拆除的时候却只要轻轻一拉,就能毁于一旦。

所以,永远不要把爱人对你的信任视为稀松平常,更不要用谎言和伤害,去挑战对方信任的底线。

得到信任是一辈子,失去信任是一瞬间。

无论是结婚,还是恋爱,两个人在一起,最应该做的不是要求被信任,而是努力去成为值得对方信任的人。

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拥有一段长久而美好的亲密关系。

  • 别辜负朋友的关心

成年人的友情,多少需要讲究一些分寸感。 但这其实并不影响彼此的情谊。

有些时候,越是熟悉的朋友,表达关心越会有所顾忌。怕触及对方的情绪,只能把关心放在心里,以无言的方式默默支持。

你要相信,只要你有需要,就一定会有朋友为你伸出援手,敞开怀抱。

人心永远是相互的。主动经营维系好每一段你认为值得珍惜的关系,有空多聚聚,没空多联系,别辜负朋友对你的一番真情意。

这世上没有人是一座孤岛,那些冬天为你搓手,夏天为你扇风,深夜为你留灯的人,都在用力地证明,你是值得被爱的人。

人潮汹涌,有幸相逢,是多么难得的缘分。

愿这一生,我们都能遇到爱,珍惜爱。也愿所有爱,都能被真心以待,不负所寄,不留遗憾。


点亮“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收看收听更多《夜读》文章,请关注新华社微信公众号、下载新华社客户端。)

作者:念念 来源:念念沐心(ID:nnsg1021)
监制:张越
编辑:雷雯雯、李永锡、马骁驹、卿珊、何莉
美术设计:赵丹阳
画家:刘海粟
实习生:赵博闻、周汀兰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华社音视频部

https://mp.weixin.qq.com/s/g7seId9rYUGjZhEVkYOrAg

夜读 | 最好的家风:不怨父母,不怪伴侣,不责子女

家人和睦相处,是最大的幸福。

一个家庭最好的样子,不在锦衣玉食,而在于一家人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

一个家庭最好的家风,大概就在三点:不怨父母,不怪伴侣,不责子女。

  • 不怨父母

总有一些人把生活的不顺,归咎于父母,埋怨他们没有给自己创造更好的条件。如果一个人眼中只有利益,对父母百般挑剔,他就丧失了为人子女的资格。

也许有的父母没能给子女优渥的家境、不俗的人脉,但他们已经竭尽全力给了自己所能给的一切。

有人说道:“亲情,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纯净的感情了,除了爱与呵护,还应该有感恩。”

生养之恩大于天。

放下对父母苛刻的衡量标准,学会感恩,凡事体谅,是为人子女最基本的教养。

一个人真正的成熟,不是与父母的平凡为敌,而是与他们的不完美和解。

  • 不怪伴侣

网上有个问题:“哪一刻觉得自己委屈得不行?”

有个高赞回答:“不是小时候被外人欺负,也不是长大后被上司训斥,而是我犯了一个错,自责难过,亲密的人不仅没有宽慰,还不停地指责。”

很多时候摧毁一段婚姻的,不是某件事情,而是伴侣面对这件事情的态度。

将过错都推到对方头上,只会激发夫妻矛盾,将对方越推越远。

最幸福的婚姻,是牵起一双温暖的手,踏实往前走。平淡中互相依偎,风雨中互相搀扶。

遇到问题时一万句“都怪你”,不如一句“我陪你”。

所谓夫妻同心,不过是一个懂得,一个大度,一个不抱怨,一个不指责。

  • 不责子女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永不退休的老师,家长和孩子朝夕相处,潜移默化。

孩子是影子,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有些家长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

有人说:“小孩子宁愿被仙人掌刺伤,也不愿听见大人对他冷嘲热讽。”无休止的指责和批评会化作利刃,刺伤孩子的心。

父母的言行能给孩子关上一道门,也能给他开一扇窗。父母以身作则,胜过千万句训斥、呵责。

看过一句话:每一个孩子,都是站在父母的舌尖上舞蹈。

疾言厉色的父母,很难在孩子心中撒下阳光的种子;春风般和煦的家庭,也很难养出自卑怯懦的孩子。

友爱、和善的家庭氛围,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要想孩子改变,家长先要改变。

如果你还在暴力沟通,是需要认真反思的。

家人和睦相处,生活平安喜乐,就是人这辈子最大的幸福。


点亮“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收看收听更多《夜读》文章,请关注新华社微信公众号、下载新华社客户端。)

作者:洞见onetong 来源:洞见(ID:DJ00123987)
监制:张越、吴炜玲
编辑:雷雯雯、李昂、伍越、赵世芸
美术设计:赵丹阳
画家:田世光
实习生:赵博闻、高阳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华社音视频部

https://mp.weixin.qq.com/s/fx1vUxQ_Oc4uDUcsWpPOuw

夜读 | 这才是真正的高情商

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情绪的垃圾场。

看过一句话:“高级的情商,是对最熟悉、最亲近的人,仍然保持尊重和耐心。”

其实,了解一个人的情商很简单,就看他对家人的态度。

因为在家人面前,他会表现出最真实的一面。

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家人和颜悦色,那他对周围外人的态度也不会差。

在外的好脾气,可能只是处世的圆滑;在家的好情绪,才是一个人难得的情商。

对家庭而言,一个人的坏情绪,会影响家里所有人的情绪。

情商高的人,不会把情绪带进家。

前天深夜,碰到邻居老张站在自家楼下抽闷烟。

他苦笑着说:“最近工作有点不顺,心里烦,在楼下缓缓,不然老婆孩子会担心。”

一个高情商,有教养的人,会把压力和情绪消化在家门之外。

生活中,如果我们能把对待外人的和风细雨带一些回家,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原本是一句责怪的话,换种方式、换个角度,为对方着想,会让人感觉很舒心。

俗话说,家只是方寸之间,若装满了怨气,便腾不下温暖与爱。

如果我们能够包容体贴家人,那家里就少了一半的彼此埋怨。

有人说:“儿女有条件很容易做到给父母买车、买房,但是最难做到的就是不给父母脸色看。”

与父母相处,最难不过“色难”二字。

越是情商高的人,越懂得善待家人。

家,是爱和温暖的港湾。脚底的灰尘应该留在家门外,心里的灰尘也是。


点亮“在看”,最好的脾气要留给最亲的人,因为他们最值得。

(收看收听更多《夜读》文章,请关注新华社微信公众号、下载新华社客户端。)

作者:洞见Allergy 来源:洞见(ID:DJ00123987)
监制:关开亮、吴炜玲
编辑:李昂、伍越、周喆、张欢
美术设计:赵丹阳
画家:娄师白
实习生:赵跃泽、吴林坤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华社音视频部

https://mp.weixin.qq.com/s/51ijNfM8PQ38B_iMoH0K5Q

夜读 | 七夕,珍惜

珍惜每一个当下。

珍惜遇见

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懂得珍惜,才配拥有。

这世上最遗憾的,不是我们走散了,而是我们本可以。

人间匆匆几十载,无论爱与不爱,下辈子我们都不会再见了。

愿余生,做个知足感恩的人,感恩每一份拥有,珍惜每一段缘分,别等到对你好的人被弄丢了,才追悔莫及。

珍惜自己

人生就是一场不断与遗憾握手言和的旅途。

我们要在这一程中,寻找真实的自己,坦然地面对自己的优缺点,慢慢地与内心那个很脆弱又很强大的自己和解。

要记得,你是这世上独一无二的风景。

珍惜家人

年岁渐长,越来越觉得,再没有什么比一家人健健康康地在一起更幸福的事了。

以前总想去看看诗和远方,后来才发现自己最挂心的,永远是家乡里的那片田野,那里站着父亲母亲,还有少年时自己的影子。

这世上最爱你、最为你着想的,永远是家人。

多打打电话,常回家看看,别给自己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珍惜挚友

记得看过一个问题,真正的朋友是什么样子的?有个很赞的回答这样说:“不必经常联系,因为不曾忘记。”

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我们会遇到不同的人,融入到不同的圈子,过上不太一样的生活,但那些给过你温暖和陪伴的朋友,无论什么时候,都别忘了。

要感谢那些老朋友,陪你哭过陪你笑过,陪你疯过陪你醉过。

愿在彼此遥远的身边互相陪伴,熠熠生辉。

珍惜时光

人生有三样东西无法挽留, 时间、生命和爱。

谁也无法阻挡时间长河的流淌,我们能做的,就只有珍惜自己手里拥有的时光。

一生不长,去掉吃饭睡觉等必要生活日常,去掉工作等生存需求,再去掉一些社交应酬,一些留给家庭的时间,最后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真的没多少。

没事早点睡,有空多读书、多赚钱、多成长自己,让当下的自己,不断靠近自己想要的生活。

该珍惜的就好好握着,该舍弃的就早点放下,学会给生活做减法,时刻记得:过日子过的是以后,不是以前。

珍惜健康

人生下半场,拼的是健康。就像很多人说的,你所拥有的那些东西,就像一串串的0,健康的自己才是最前面的1,没了健康,再多的拥有,也是0。

别总顾着低头往前走,要养成好的作息和锻炼的好习惯,跑步、瑜伽、打球,什么都好,人是需要运动的。

按时成长的同时,请保持温柔和可爱。好好爱自己,从当下开始。

珍惜爱人

伴侣,是这个世上与我们没有血缘关系,却最亲最近的一个人。

对另一半,少点苛责,少点抱怨,多点理解和尊重,多点夸奖和赞美,多点微笑和拥抱,生活真的会变美好很多。

老来总健忘,唯不忘相思,再用力地去爱去珍惜,也只有这几十年的光阴。

余生漫漫,记得珍惜爱人,珍惜爱情,珍惜人生中,最特别的缘分。

所谓“七夕”,是普通的一天,但也是不普通的一天。我们需要仪式感,来使我们的人生,变得不那么平淡。

接下来,把每一个当下,都当作最好的开始。


点亮“在看”,珍惜每一个当下。

(收看收听更多《夜读》文章,请关注新华社微信公众号、下载新华社客户端。)

作者:茶茶 来源:小茶夜读(ID:vipyq95)

监制:周年钧
编辑:马骁驹、李永锡、卿珊、刘在
美术设计:赵丹阳
画家:田世光
实习生:吴林坤、赵博闻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华社音视频部

https://mp.weixin.qq.com/s/jjr8JnNCKR0YSESm0fom3Q

想老家的人了!

大抵,每个离家在外的人,心中都有一想到就心头一酸或一热的人,落在故土。这个人,是插在故乡上的一把钥匙,扭动他,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寒一暑,一狗一瓢,一丝一缕,顷刻如潮涌来。这个人,也是你理解生活的关键一环,人生的底色,是他给铺上的。

01
我的阿太:
整天伺候你的皮囊,不会有出息的

我那个活到九十九岁的阿太——我外婆的母亲,是个很牛的人。
有次她在厨房很冷静地喊“哎呀”,在厅里的我大声问:“阿太怎么了?”“没事,就是把手指头切断了。”接下来,慌乱的是我们一家人,她自始至终,都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病房里正在帮阿太缝合手指头,母亲在病房外的长椅上和我讲阿太的故事。她曾经把不会游泳,还年幼的舅公扔到海里,让他学游泳,舅公差点溺死,邻居看不过去跳到水里把他救起来。没过几天邻居看她把舅公再次扔到水里。所有邻居都骂她没良心,她冷冷地说:“肉体不就是拿来用的,又不是拿来伺候的。”

等阿太出院,我终于还是没忍住问她故事的真假。她淡淡地说:“是真的啊,如果你整天伺候你这个皮囊,不会有出息的,只有会用肉体的人才能成材。”说实话,我当时没听懂。
我因此总觉得阿太像块石头,坚硬到什么都伤不了。
出自蔡崇达《皮囊》

02
我的母亲:
再苦也要让她把大学读完

我的基础教育都来自母亲,很小的时候她就把《三字经》写在日历纸上让我背诵,并且教我习字。我如今写得一手好字就是受到她的影响,她常说:“别人从你的字里就可以看出你的为人和性格了。”
姐姐考上大学的时候,母亲力排众议对父亲说:“再苦也要让她把大学读完。”在二十年前的乡间,让女孩子去读大学是需要很大的决心与勇气的。
母亲是个很温和的人,最不同的一点是,她从来不埋怨生活,很可能她心里是埋怨的,但她嘴里从不说出,我这辈子也没听她说过一句粗野的话。
出自林清玄《飞入芒花》

03
我的父亲:
庄稼密密麻麻的,全是他的指纹

有一年的大年初一,下午,家里就剩下了我和我的父亲。我们在喝茶、吸烟、闲聊,其乐融融。我的父亲突然问我,如果把“现在的你”送回到“那个时代”,让你在村子里做农民,你会怎么办?
我想了很长时间,最后说:“我想我会死在我的壮年。”

父亲不再说话,整整一个下午,他不再说话。我说的是我的真实感受,但是,我冒失了,我忘记了说话的对象是父亲。我的回答无疑戳到了他的疼处。我还是要说,父亲活下来了,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壮举。
庄稼人在艰辛地劳作,他们的劳作不停地改变大地上的色彩。最为壮观的一种颜色是鹅黄——那是新秧苗的颜色。它要经过你的手,一棵一棵地、一棵一棵地、一棵一棵地插下去。在天空与大地之间,无边无垠的鹅黄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地上密密麻麻的,全是庄稼人的指纹。
出自毕飞宇《大地》

04
我的姥姥:
可不许欺负不会说话的哇

童年时在故乡,因为狗没有看好家,我踹过狗肚子;鸡不爱下蛋了,我用柳条捅过鸡屁股;猪对我采的野菜挑三拣四,我会掐断它一顿主食儿,饿得它嗷嗷直叫。
这些行为若是被姥姥发现了,会遭到她的责备,她惯常说的是,瞧瞧人家的眼睛多清亮哇,怪可怜人的,可不许欺负不会说话的哇。姥姥,把小动物看做了“人类一族”。
出自迟子建《一座城的生灵烟火》

05
我的爷爷: “重男轻女”是
男生拿重的东西,女生拿轻的

我们村,重男轻女。
16岁时,爸妈不让我继续读书,让我打工供两个弟弟上学。
爷爷知道后,拿着一根棍子打上门,把我爸揍了一顿。

爷爷搂着我说:“丫头你放心,只要我还在一天,我就算去乞讨也供你上学。”
爷爷还告诉我,重男轻女的意思应该是:男生拿重的东西,女生拿轻的。
出自@susu

06
我的同乡:
赤手空拳,对付一生

很多年,我注意着冯四这个人。
从这些不同年龄的人身上,我能清楚地看到我活到这些年龄时会有多大意思。一个人一出世,他的全部未来便明明白白摆在村里。当你十五岁或二十岁的时候,那些三十岁、五十岁、七十岁的人便展示了你的全部未来。而当你八十岁时,那些四十岁、二十岁、十岁的人们又演绎着你的全部过去。

我们太弱小,所以才想干出些大事业来抵挡岁月。一年年地种庄稼,耕地,难道真因为饥饿吗?饥饿是什么?我们不扛一把锨势必要扛一把刀一杆枪或一支笔,我们手中总要拿一件东西——叫工具也好,武器也好。身体总要摆出一种姿势——叫劳动、竞争或打斗。
冯四是赤手空拳对付了一生的人。当浩大漫长的一生迎面而来时,他也慌张过、浮躁过。但他最终平静下来,在荒凉的沙梁旁盖了间矮土屋,一天一天地迎来一生中的所有日子,又一个个打发走。
出自刘亮程《冯四》

07
我的奶奶:
地上的人,变天上的星

世界给我的第一个记忆是:我躺在奶奶怀里,拼命地哭,打着挺儿,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哭得好伤心。窗外的山墙上剥落了一块灰皮,形状像个难看的老头儿。奶奶搂着我,拍着我,“噢——噢——”地哼着。
夏夜,满天星斗。奶奶讲的故事与众不同,她不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熄灭了一颗星星,而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又多了一个星星。
“怎么呢?”
“人死了,就变成一个星星。”
“干吗变成星星呀?”
“给走夜道儿的人照个亮儿……”
出自史铁生《奶奶的星星》

08
我:一个人怎么会把故乡忘记呢?

“无论走到哪里,都把你想望。”
这当然是我几十年来在外面生活对于故乡的心情。也希望孩子们长大到外头工作的时候,不要忘记养育过我们的深情的土地。
我有时不免奇怪,一个人怎么会把故乡忘记呢?凭什么把她忘了呢?不怀念那些河流?那些山岗上的森林?那些长满羊齿植物遮盖着的井水?那些透过嫩绿树叶的雾中的阳光?你小时的游伴?唱过的歌?嫁在乡下的妹妹?……未免太狠心了。

我走在五十年前(半个世纪,天哪!)上学的石板路上,沿途嗅闻着曾经怀念过的气息,听一些温暖的声音。我来到文昌阁小学,我走进二年级的课堂,坐在自己的座位上。
“黄永玉,六乘六等于几?”
我慢慢站了起来。
课堂里空无一人。
出自黄永玉《乡梦不曾休》


🍃
或许,我们从未离开过家乡,
只不过,走得远了一点,
看的风景多了一点,回去得更晚了一点。
心念故乡,更惦念故乡的人。

监制 | 李浙

编辑 | 王若璐 校对 | 高少卓
©央视新闻

这是一个想家的赞

https://mp.weixin.qq.com/s/kXaVldMmAHZ7gcIuBNjCJw

家人之间:小事不争,大事不责,遇事一起扛,事过不翻账

以爱之名学会让步和包容。

1

家庭是人生最好的庇护所,家庭的温暖,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生活的幸福程度。

互相体谅,才能把日子过得和和美美;齐心协力,才能应对生活的风风雨雨。

一个家庭最好的相处模式,莫过于:小事不争,大事不责,遇事一起扛,事过不翻账。

俗话说,牙齿和舌头都会有磕磕碰碰的时候,在一起过日子争吵更是在所难免。

如果凡事要争个高下,论个长短,随便哪一件小事都可能掀起一番矛盾争执。

幸福的家庭,不是没有矛盾,而是有着不较劲的智慧。

有句话说得好:所谓的好关系,都源自一个人的包容和迁就,以及另一个人的适可而止。

要始终记住,一个家庭中,亲人比道理重要,包容比改造重要,感情比计较重要。

面对生活中的小事,懂得各退一步,日子才能越过越好。

2

遇事不能冷静地去解决问题,只顾得上责备对方,这种沟通方式,在心理学上叫做“异化的沟通方式”。

当一个人情绪上头的时候,深藏于内心的关心,很有可能变成了脱口而出的责备。

正确的解决方式是什么呢?

有人说过这样一段话:

“在最无助和软弱的时候,在最沮丧和落魄的时候,有家人托起你的下巴,扳直你的脊梁,命令你坚强,并陪伴你左右,共同承受命运。那时候,你们之间的感情除了爱,还有肝胆相照的义气,不离不弃的默契,以及铭心刻骨的恩情。”

生活中难免有磕磕绊绊,在问题面前的反应,是一段关系的试金石。

当错误已经发生,后果已经造成,一味地发泄情绪,指责对方,不仅无法挽回损失,而且还容易激化矛盾,让对方更加懊恼。

一万句“都怪你”,都不如一句“我陪你”。

张开双臂拥抱对方,彼此温暖,互相鼓励着走出困境,才是最理智的选择。

要知道,这世界上从来没有最正确的理,只有最真切的情。

一位作家曾说:“家是一只小小的船,要载我们穿过那么长的岁月。”

人生,总有猝不及防的意外。

家的意义,就是在风雨来临之际,为我们建起一个避风港。

在一起互相打气,抱团取暖,福祸同享同担,再大的困难也变得没那么棘手,再难熬的绝境也有转机。

3

陈年旧账,就像是“案底”,时不时被人提起,就像是一次次在伤口上撒盐。

再好的感情,也经不起这样的“攻击”。

再温柔的爱人,也会在一次次旧事重提后变得面目狰狞。

其实两个人在一起长久的诀窍,就是别翻旧账。翻了又能怎么样呢?不过是一个更难过一个更恼怒罢了。

翻旧账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而是每翻一次,感情就多一道裂缝。

有时候,我们总会把礼貌留给外人,把脾气带给家人,把和气分给别人,把责备全给爱人。

要知道,家庭不是战场,家人不是敌人。

愿我们以爱之名学会让步和包容。

遇小事不计较,遇大事不责难,难事来了一起扛,事情过了就放下。

唯有如此,才能把家庭经营得温馨红火。


点亮“在看”,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愿我们以爱之名学会让步和包容。

(收看收听更多《夜读》文章,请关注新华社微信公众号、下载新华社客户端。)

主播 |吴炜玲

来源:每晚pumpkin 来源:每晚一卷书(ID:JYXZ89896)

监审:于卫亚
监制:张越
编辑:王朝、张欢
美术设计:赵丹阳
实习生:武师宇、郭菁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华社音视频部

https://mp.weixin.qq.com/s/cCtdTsEEyVO7AuhbFsuUK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