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最好的状态:一半书香,一半烟火

网上有个提问,应该怎样生活,才算不负此生呢?有个回答说,一个人最好的生活状态,就是手执烟火以谋生,心怀诗意以谋爱。书香伴着饭香,便是最温暖又笃定的幸福。

01

一个人最高贵的气质,是书香气

  关于读书,看过一段很喜欢的话,“许多时候,我们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阅读,是一个水滴石穿的过程。读一本书,你可能感受不到什么变化。读百本书,你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就能游刃有余地解决各种问题。读千本书,你的见识和胸怀打开了,遇到再大的波澜也能从容应对。

  生活中的许多不解与疑惑,都能在书中找到答案。无论是驱赶迷茫、对抗平庸,还是消解苦难,读书都是最简单也最实用的方法。

02

一个家最高级的仪式感,是烟火气

  你的记忆中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场景?炒锅在灶台上滋滋作响,炊烟伴随着饭香袅袅而起。母亲穿着围裙,催促着开饭;父亲赶忙张罗着,把饭菜端上桌。

  人生最幸福的,不过是一家人烟火味里的彼此守候。热气腾腾的餐桌,一家人团圆,笑语满堂,推杯换盏。

  人生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还好,有家人为你卸下一身风霜,有三餐治愈你的疲惫。那些最热烈的感情、最美好的故事,永远都藏在一粥一饭的守候和一颦一笑的温暖中。

03

最好的状态:一半书香,一半烟火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终会明白,我们一生所求,不过是枕边有书、家中有爱。一半诗意,一半烟火,才是生活最美的样子。

  工作再忙,也要记得读书,别怠慢了灵魂;生活再累,也要懂得陪伴,别怠慢了家人。

  新的一年,愿你把读书当成一种乐趣,内化为一种生活方式。在书香文墨之中,润泽生活的枯燥,充盈自己的头脑。愿你懂得珍惜家人的付出,好好经营家庭,好好经营人生,把日子过得活色生香。


来源:洞见(ID:DJ00123987)| 作者:洞见pumpkin | 主播:赵文龙

本期编辑:胡洪江 实习生:赵诗楠

【夜读】人民日报 微信公众号

https://mp.weixin.qq.com/s/ay7bvBMGkEI_ZKpXw-JBIA

沉淀自己,是一个人了不起的能力

沉淀自己,厚积薄发。

1

有人说:“一切需要时间沉淀的美好,都值得我们耐着性子去等待。”

可是,如今很多人,已经很难有耐心去看完一部电影、一本书了。

俗话说:“心浮气躁者,一事无成。”

一个人,只有让自己的心沉静下来,才能拥有掌控自己人生的力量。

有的人,因为觉得自己是“千里马”,却没有被“伯乐”发现,所以怨天尤人。

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沉淀自己,打磨自身的实力。

古语有云:“不患无位,患所以立。”意思是:“不要愁没有职位,只愁自己没有胜任职务的本领。”

当自己的能力还不够突出的时候,不必着急“凸显自己”。

如果发现自己处处碰壁、无人赏识,那么,此时便需要沉下心来,狠狠打磨自身的实力了。

当一个人的实力足够强大,机会自然会向他走来;反之,如果一个人的实力一般,却自命不凡,那么,即使再奋力地去抓取,最终也是徒劳无功。

2

有的人,总是喜欢说:“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以此来证明自己比别人更有经验。

其实,这是证明不了的。

一个人走过的桥,比别人走过的路还多,只能证明,他经历更多,但是,不能证明,他的经验更多。

如何才能增加经验呢?

一方面,需要有足够的经历,另一方面,还要善于反思,把自己的经历,转化成自己的经验。

如果只有经历,却从不去深入反思,那么,经历再多,对自己又能有多大的裨益呢?

3

古人云:“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源于我们对自己的认识,不够真切而深刻,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一个人最大的聪明,就是有自知之明。

我们的心,时时有杂念纷扰,如何能够保持内心澄澈?需要放下执念妄念,放下贪婪、追逐之心。

如此,心自澄明。

当一个人内心澄明,他便能够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自己,知道什么是自己真正需要的,什么只不过是“虚妄”的诱惑罢了。

一个人,只有沉得下心,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不断地沉淀自己,才能最终迎来那动人的鲜花与掌声。

愿你我,都能学会沉淀自己,厚积薄发。


点亮“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收看收听更多《夜读》文章,请关注新华社微信公众号、下载新华社客户端。)

主播 | 沙青

作者:石头 来源:夜读(ID: yedu857)

监审:于卫亚
监制:于卫亚、吴炜玲
编辑:周喆、王宜玄、郝瑞
美术设计:赵丹阳
实习生:李一凡、尤伊湄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华社音视频部

沉得住气!

https://mp.weixin.qq.com/s/py5ao6UCGeNpDsJUOixZiQ

啥也不说了,看完明天起好好运动!

不少人最近观看比赛时,都会生出一个感慨:

运动竞技中的人,真的太飒太酷太美了!是那种很健康很清爽很令人向往的美感。

专注,是美。跃起,是美。旋转,是美。追逐而后超越,是美。就连气喘吁吁,也美。

美在身姿曲线,美在英雄相惜,美在无声与嘶吼,美在信念,美在孤勇,美在誓不罢休。

总之,拼尽全力而散发着生命蓬勃能量的每一个姿态、每一个瞬间都很美。

如果你常被生活中的“小确丧”困扰着,那么,像运动员一样去运动吧!这绝对是投入最低回报最高、最值得养成的一个习惯。强行安利!

《咱就是说,生命果真在于运动》

01

问:在哪一瞬间,

你觉得长期运动特别值?

答:当电梯停电只能爬楼梯时;

当你不用为哪一餐吃多了会发胖而烦恼时;

当你很坦然而不怕去拿体检报告时。

02

我二十岁的时候,心情很坏的时候,就跑到青年公园对面的骑马场去骑马。双腿用力一夹,它也会如箭一般呼啸着向前窜去,急速的风声就从两耳掠过。
我最记得的是马跑的时候,迅速移动着的草的青色,青茸茸的,仿佛饱含生命的汁液。跑了几圈下来,一切坏的心情也就在风中、在青草里、在马的呼啸中消散了。
林清玄

03

无意间在网上看到了这样的一段话:

“之前看奥运真的是简单看输赢,愿意看的项目也就是中国稳赢的那些项目。现在觉得什么都好看,脸好看,肌肉好看,力量好看,技巧好看,战术好看,团魂好看,带着微小情绪的表情好看,开怀大笑和嚎啕痛哭也好看。运动真好,运动让人类整个儿超越了可悲的物种局限,变得更好看。”

流畅的动作、滴着汗的额头、比赛结束瞬间的难以掩饰住的喜悦或懊恼……那些流动着的美,瞬间最真实的情感流露,背后一群人情绪力量的凝聚,才是运动最有魅力的时刻。

@咸鱼张不甜

04

我在学校读书的时候,

踢破过几双球鞋,

打断过几只球拍。

寄语年轻朋友,

千万要持之以恒地从事运动,

这不是嬉戏,不是浪费时间。

健康的身体是做人做事的真正的本钱。

梁实秋

05

跑步,在我迄今为止的人生中养成的诸多习惯里,恐怕是最为有益的一个,具有重要意义。我觉得,由于二十多年从不间断地跑步,我的躯体和精神大致朝着良好的方向得到了强化。

跑步对我来说,不独是有益的体育锻炼,还是有效的隐喻。我超越了昨天的自己,哪怕只是那么一丁点儿,才更为重要。

在长跑中,如果说有什么必须战胜的对手,那就是过去的自己。

村上春树

06

你做不做运动?散不散步?

有没有每天大笑三次?

有没有深呼吸?吃得够不够营养?

以上都是快乐的源泉之一二,

请一定试试看。

三毛

07

运动员怎么会不美呢?

那可是极其自律拼搏的肉体。

那些健康流畅的体魄和精气神,突然让我回想起来曾经的自己也是这样的人。

小时候我极其喜爱运动,热爱在操场、小区里疯跑,报名体育队跟练,每每学校举办体测、运动会,我都游刃有余轻松快乐。短跑比赛永远前两名,爆发力极强,我的体内有无数力量迎着风带着我飞过。

我小腿上的两块运动肌肉是我最骄傲的成果。

但是现在十年过去了,我躺在海外20平方米逼仄的房间里日复一日,小腿肌肉也被脂肪覆盖,变得松松垮垮没有形状。

我没有严重的身材焦虑,轻松的同时也开始不思进取,包括忽略健康、睡眠、学习和上进心。我甚至都忘了我在15岁之前是个成绩优秀体育万能的别人家的孩子。

我突然明白好像减不减肥都是无所谓的,关键是我好想再吹一次晚风,好想在落日余晖里围着跑道或狂奔或踱步,然后冲个澡回家,带着疲惫和无忧无虑进入儿时一般的梦乡。

就从今天晚上开始吧,我决定出门散散步。

@一罐奶瓶布丁

08

《写给正被“小确丧”困扰的你》

作者|朱光潜 出自《谈动》(节选)

从屡次来信看,你的心境近来似乎很不宁静。烦恼究竟是一种暮气,是一种病态,你还是一个十八九岁的青年,就这样颓唐沮丧,我实在替你担忧。

一般人欢喜谈玄,你说烦恼,他便从“哲学辞典”里拖出“厌世主义”“悲观哲学”等等堂哉皇哉的字样来叙你的病由。我不知道你感觉如何。我自己从前仿佛也尝过烦恼的况味,我只觉得忧来无方,不但人莫之知,连我自己也莫名其妙,哪里有所谓哲学与人生观!

这固然是由于缺乏修养,但是青年们有几个修养到“不动心”的地步呢?

从前长辈们往往拿“应该不应该”的大道理向我说法。他们说,像我这样一个青年应该活泼泼的,不应该暮气沉沉的,应该努力做学问,不应该把自己的忧乐放在心头。谢谢罢,请留着这副“应该”的方剂,将来患烦恼的人还多呢!

人,生来好动,好发展,好创造。能动,能发展,能创造,便是顺从自然,便能享受快乐;不动,不发展,不创造,便是摧残生机,便不免感觉烦恼。

这种事实在流行语中就可以见出,我们感觉快乐时说“舒畅”,感觉不快乐时说“抑郁”。

这两个字样可以用作形容词,也可以用作动词。用作形容词时,它们描写快或不快的状态;用作动词时,我们可以说它们说明快或不快的原因。

你感觉烦恼,因为你的生机被抑郁;你要想快乐,须得使你的生机能舒畅,能宣泄。流行语中又有“闲愁”的字样,闲人大半易于发愁,就因为闲时生机静止而不舒畅。

青年人比老年人易于发愁些,因为青年人的生机比较强旺。小孩子们的生机也很强旺,然而不知道愁苦,因为他们时时刻刻地游戏,所以他们的生机不至于被抑郁。小孩子们偶尔不很乐意,便放声大哭,哭过了气就消去。成人们感觉烦恼时也还要拘礼节,哪能由你放声大哭呢?黄连苦在心头,所以愈觉其苦。

歌德少时因失恋而想自杀,幸而他的文机动了,埋头两礼拜著成一部《少年维特之烦恼》,书成了,他的气也泄了,自杀的念头也打消了。你发愁时并不一定要著书,你就读几篇哀歌,听一幕悲剧,借酒浇愁,也可以大畅胸怀。从前我很疑惑何以剧情愈悲而读之愈觉其快意,近来才悟得这个泄与郁的道理。

总之,愁生于郁,解愁的方法在泄;郁由于静止,求泄的方法在动。

这个道理我可以拿两种小事来印证:从前我住在家里,自己的书房总欢喜自己打扫。每看到书籍零乱,灰尘满地,你亲自去洒扫一过,霎时间混浊的世界变成明窗净几,此时悠然就座,游目骋怀,乃觉有不可言喻的快慰;再比方你自己是欢喜打网球的,当你起劲打球时,你还记得天地间有所谓烦恼么?

朋友,闲愁最苦!愁来愁去,人生还是那么样一个人生,世界也还是那么样一个世界。假如把自己看得伟大,你对于烦恼,当有“不屑”的看待;假如把自己看得渺小,你对于烦恼,当有“不值得”的看待。

我劝你多打网球,多弹钢琴,多栽花木,多搬砖弄瓦。假如你不喜欢这些玩艺儿,你就谈谈笑笑,跑跑跳跳,也是好的。

就在此祝你谈谈笑笑,跑跑跳跳!


有人说,

“所有你想要的样子,都得靠自己来雕刻。”

所以,去运动吧,

不开心的时候,流泪不如流汗。

现在运动时流的每一滴汗,

都不会辜负未来的你。

春天近了,

跑在风里,便是热爱生活的开始!


监制丨李浙
编辑 | 王若璐 校对 | 少卓
©央视新闻

点完赞,真的要好好运动了🤗

https://mp.weixin.qq.com/s/5ZKmhWaUb5zVHuTXQ3Q32w

生活最好的状态:一半书香,一半烟火

手执烟火以谋生,心怀诗意以谋爱。

1

有人问,应该怎样活着,才算是不负此生呢?看到一个答案,觉得特别在理。

生活最好的状态是:既有思想的高地,又沾点烟火气。

手执烟火以谋生,心怀诗意以谋爱。

书香伴着饭香,才是红尘俗世最温暖而笃定的幸福。

有位作家说:“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阅读,是一个水滴石穿的过程。

读一本书,你可能感受不到什么变化。

读百本书,你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就能游刃有余地解决各种问题。

读千本书,你的见识和胸怀打开了,遇到再大的波澜,也能从容应对。

生活的一切不解与疑惑,都能在书中找到答案。

无论是驱赶迷茫,还是消解苦难,读书都是最简单实用的方法。

愿你把读书当成一种乐趣,内化为一种生活方式。

在书香文墨之中,润泽生活的枯燥,充盈自己的灵魂。

2

一个家最高级的仪式感,是烟火气。

家和房子不一样,房子是冰冷的建筑,只有当房子里有了爱的人,有了烟火气,才有了温度。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想一想,你记忆里的家是不是这样?

炒锅在灶台上滋滋作响,炊烟伴随着饭香袅袅而起,窗外闪耀着万家灯火。

母亲系着围裙,催促着开饭,父亲赶忙张罗着把饭菜端上桌。

人生最幸福的,不过是一家人烟火味里的彼此守候。

美食纪录片中有这样一句话:“中国人总会将苦涩藏在心里,而把幸福变成食物,呈现在四季的餐桌之上。”

正因此,热气腾腾的餐桌,一家人笑语满堂,才会成为中国人最简单也最踏实的幸福。

生活可能一地鸡毛,工作可能不如人意,但还好,有家人为你卸下一身风霜,有三餐治愈你的疲惫。

那些最热烈的感情,最美的故事,永远藏在一粥一饭的守候中、一颦一笑的温暖中。

3

很喜欢一句话:“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终会发现,曲意逢迎的话不如家人的温言软语动听,深夜的酒不如清晨的粥可口。

午夜城市的灯红酒绿,不如小家的粗茶淡饭。

我们一生所求,不过枕边有书,家中有爱,和喜欢的人一起度过三餐四季,慢品人间烟火味,闲观人间岁月长。

一半诗意,一半烟火,才是生活最美的样子。


点亮“在看”,愿你左手生活,右手理想,以清净心看世界,以平常心生情味,把日子过得活色生香。

(收看收听更多《夜读》文章,请关注新华社微信公众号、下载新华社客户端。)

主播 | 张大鑫

作者:洞见pumpkin 来源:洞见(ID:DJ00123987)

监审:于卫亚
监制:于卫亚、吴炜玲
编辑:王朝、周喆、杨慕茜
美术设计:赵丹阳
实习生:马如玥、宋书扉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华社音视频部

把日子过成诗!

https://mp.weixin.qq.com/s/mwaUhb1RlSder9V9ynORuw

成为更好的自己,从学会自我管理开始

新一年的工作生活开启,你是否已做好了年度规划?真正厉害的人,不仅善于管理各项事务,更重要的是能够管理好自己。做到这8点,你也能成为自我管理的高手。

1

仪表管理

干净整洁,衣着得体,是对自己的生活负责,也是给岁月最好的修饰。晚上睡觉前,提前为自己搭配好一身得体的衣服;早上出门前,记得从头到脚整理一下穿戴服饰。你的仪表里,不仅藏着你的生活,还藏着你的生活态度。

2

时间管理

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凡事提前准备,你就能不急不乱。发言提前思考,思路可以更清晰;出行提前动身,就不怕堵车等状况;工作提前安排,就能更快更从容地进入状态。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你的时间观影响着你的生活质量。

3

健康管理

管理好自己的身体,才有资本去改变生活。从今天起,规律作息、合理饮食、多运动、少熬夜。别让不规律的作息,毁了你一天的精气神;别拼搏半生,到头来输给了一句“身体抱恙”。健康的身体是实现一切理想的基础。身体无病,才是真正对自己负责。

4

人际管理

随着阅历增加,你会发现真正的朋友贵精不贵多。不感兴趣的群聊,就退掉吧;无意义的饭局,能不参加就不参加吧。与其把精力浪费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不如抽出时间专注于自己想做的事,更好地自我精进。

5

兴趣管理

在忙碌的工作学习之外,记得培养一个属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听一首歌、读一本书、做一次饭、打一场球,有益的兴趣爱好是忙时的慰藉,是闲时的充实,能让快乐加倍,让生活多一种可能。热爱,可抵岁月漫长,让平庸琐碎的日子变成诗。

6

心态管理

顺境时不妨看淡一点,逆境时不妨看开一点,坦然面对生活的得失。睡前原谅一切,与这个世界握手言和,毕竟星星偶尔也会被云层遮住;醒来不问过往,就像从没摔倒过一样奔跑,像从没有受过伤一样生活。愁是一天,乐也是一天,何不开心过呢?

7

思维管理

很赞同这样一句话:“不懂反省的人,只会从生活的这个坑掉进另外一个坑。”学会总结反思,才能在逆境中积累经验,在顺境中加深幸福。有时候,付出得不到收获,不是你不够努力,而是思维方式需要更新。苟日新,日日新。换种思维,天地可能更开阔。

8

情绪管理

情绪就像水一样,稳定时是涓涓细流,不稳定时是咆哮波涛。能管理好情绪的人,才能更好地生活。不开心了,可以去跑一跑步、见一见朋友;心不静了,可以读一读书、品一品茶。当我们学会释放压力,与情绪和解,就会发现:很多事,其实没什么大不了。

有人说:“生活不需要比别人好,但一定要比以前好。”新的一年,让我们学会管理自己、完善自己、磨砺自己,每一天都优于过去的自己。


来源:洞见(ID:DJ00123987)| 作者:洞见Allergy | 主播:赵文龙

本期编辑:赵雅娇 实习生:龙彦辰

【夜读】人民日报 微信公众号

https://mp.weixin.qq.com/s/34i9uMvv161EiaRDdSp8UA

《艺术设计与生活》讲座(3)衣、食、住、行与艺术设计

主讲人:陈小林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第三期:衣、食、住、行与艺术设计

日常生活中的设计包括衣、食、住、行,因此无论是衣着和美食都需要更优雅的感受。日本的盒饭特别讲究摆放,味道其次,这是他们雅致的生活方式。中国人则较关注味蕾感受,也比较讲究视觉审美,同时还重视餐具,也即“美食、美器”。例如《舌尖上的中国》通过音乐、动漫、时间维度、视觉及审美等多方面综合表现来调动你的视觉、味觉,最后撩拨你的心理情绪。又如青城山的“六善宾馆”,是一种返璞归真的自然风格。工作室的雅致和色调,以及公共空间层次的表现给人带来联想,极易给予内心以舒适、平静。再如我们国家的高铁,整车流线型造型设计,给人以速度和安全感,减少了人们心理压力,这也是生活质量提高最好的体现。当然现实社会中到处充斥着视觉垃圾,很多公共环境毫无秩序可言,有些设计物几乎是反人类的,甚至恶心!某些医疗健康内容的电视节目,舞台与背景色彩的考虑却反给人不健康之感;部分商店和购物场所不人性化,没有舒适感,甚至还让人感到难受。面对这些实际情况大众则熟识无睹,心安理得,其现象只能说明催生的土壤出了问题,一定是长期文化及审美导向的错位。

不知俗,难明雅,在雅中包含着文人们赖以立身的价值观,但是雅俗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时间和语境的变化应该有所调整。余秋雨先生曾经谈到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中国的雅致世界第一。书法、国画中黑白两色是中国艺术的精典,中国不缺大雅。言行是表象,本质是价值取向,逐利的风雅还是俗,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时常“雅”不被待见,这是国民素质的问题。“雅”在网上必定是牺牲品,俗言乡语出意境,大俗大雅,但这里的“俗”是本真的俗,是自然的流露,而不是装出来的,更不是花里胡哨的扮演,也不是被设计出来的。中国式的雅致是生活的哲学,是传统文化孕育出的一种古典生活方式,其特征在于强调精神与文化,表象是简约、闲适,不为苦而悲,不受宠而欢,一种淡定的心境。立身以德,养生以艺。很多人以错误的方式感受艺术,有人总是以各种借口避免与生活产生亲密接触与观察,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总有部分人群接受艺术影响方式错误,用磁带替代音乐会,看作品集替代去美术馆,殊不知人们在接受艺术熏陶时不只是眼见对象,而更需要身心去感受现场的气场,特定的场域是为了艺术表达所营造的一种氛围,而这种氛围会从内心对人产生影响。例如维也纳音乐会开幕时会有长时间的静场,故意设计的进场仪式是为了给人们调整心气,也可以被看成是心理助跑。又如饮葡萄酒的场合,服务生会按一定程序提供服务,首先观看葡萄酒的年份、产地,然后拿专用醒酒器醒酒,紧接着选杯、观色、闻香、搭口、斟酒等一系列的流程。看似复杂的行为,实则为心理上的助跑,让接受者更全面的感受美味,甚至外延至酒文化。由此我们可以说,生活需要优雅,设计优雅的环境,创造充满生命启迪的“物”,它会直接影响生活质量。而接受艺术熏陶需要有心灵助跑,这会提升审美感受的浸润深度。
雅致的前提是教养。“雅”不是贵族的专利,是后天的习得,是高尚内心的奢侈。这点是可以从小培养的,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注意自身的言谈举止,处处以“利他”为立场,就可以慢慢修得教养。现实中有不少人认为着一身名牌,手拿奢侈品,驾驶一辆价格不菲的名车,就可以得到别人的尊敬。实属妄想无知。雅致是人的心由内而外自然的生发,气质是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靠外表装是装不出来的。
好了!我们来谈谈“通俗与艳俗”。通俗是一种生存的本质,一种方式;是易懂的,民间的,不登大雅之堂的,是不为士大夫所重视的文化现象。通俗是所有文化的起源,会从两个方向发展,一个走向雅致,另一个方向是走向恶俗。艳俗与恶俗基本是一个类别的两种说法,是借通俗之名污秽而成的文化现象,艳俗是集恶俗、污秽、庸俗、卑劣于一体的代表,是一种伪文化现象。艳俗是通俗的一条尾巴,极容易把通俗拖入庸俗之地;艳俗是庸俗的变本加厉,是恶俗的故意,是为了讨好低级趣味需要用性挑逗来实现。视觉上俗上再增加一份俗,破坏常态下的审美规律,是一种过渡的劣质的审美形式,花哨、无序、不正常、病态、糜烂的方式。因此要警惕艳俗,因为艳俗常常以无知的形态出现,很多人无法自我意识。

生活中的各种现象通常呈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生活环境和“物”又包含着不同审美意味,艺术设计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去塑造更具价值意义和审美秩序。而作为设计者我们有责任和担当来引领价值取向。我们身边所有一切生活形态都是设计的产物,对环境敏感和刻意追求美是人们生活意义获取的唯一途径。

观众提问与回答

观众一:吴冠中先生说:世界上不能没有鲁迅,哪怕有一千个齐白石都没有鲁迅的作用大。但很多艺术家已经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的后代,因此是不是所有的艺术家都有社会责任感?

陈老师:我非常认同您的观点,无论是艺术家还是设计师,其实都应该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设计更是如此,设计面对的是整个人类共同的问题,通过设计的力量去改变它。来这里讲座是公益性,以后也会更多参与此类讲座,这或许也是在尽自己的社会责任吧!

观众二:陈老师您好,感谢您今天和我们的分享,您今天谈到了有关雅和俗的话题,那么我想问一下在您以前的作品中有没有哪件在现在看来是比较俗气的呢?

陈老师:当然有,这是肯定的。所有的设计作品中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时代性是很正常的,因为在某个特定时间段内做的作品更多的是在满足当时的需求,例如帮助企业创造经济价值,如果不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只顾自己的艺术性表达的话,也是无法得到大众认可的。虽然现在看来比较俗的设计作品,对于特定时期都有一种超越和提升,现在的设计作品在尽所能往“雅”字上靠,因为现在的大众审美也在逐步提升,如果大众普遍审美水平没有提升,自己高雅也是没有市场的。设计很多时候就像是带着镣铐的舞者,在面对市场环境和消费者需求时都不能只是追求艺术的高雅性,还需要有更多的考虑和对市场的解读。

观众三:您今天提到关于设计的他欲性和艺术表现的自欲性。那么您在平面设计中如果遇到自欲性和他欲性之间的冲突时应该如何去平衡呢?

陈老师:不管是做平面设计?还是其它设计?首先要找到设计的依据,这个设计是为谁服务的,造型、色彩等技巧的实施是为了营造怎样的氛围和效果等,这个梳理的过程就是在研究他欲。同时,设计也是分阶段性进行的。有的阶段需要感性思考,例如做创意思考时,自欲的成分较重,可以任意发挥想象让思绪飞扬,通过发散思考将内心对艺术的表达全部演绎出来。有些阶段则需要理性思考,例如在涉及到相关技术处理时,还得深度解读产品的脉络,在有所限制时介入其他手段加以调整改变。某些特定阶段甚至还需设计者与客户之间相互妥协,因为在设计过程中都要对社会和市场负责。例如,我们做“水井坊”包装的时候,甲方要求设计主调为红色,原因是中国老百姓喜欢红色。但我们在考虑市场上同类产品太多红色,无法呈现差异化,在感性方面也觉得雅致不够,显然这对设计继续推进是一道坎。能不能在保持红色前提下,色彩上做降度处理,使之不过于躁动火爆又别于其。在充分沟通后,甲方接受了这一建议。同时甲方在包装表面提出覆膜工艺,因为产品在生产时若受潮湿环境影响,纸张会变软,失去包装的强度。但我们考虑更多的是包装的回收环保,尽量保持特种纸的表面质感。而覆膜的工艺对纸张的降解过程带来更多不利,能不能不覆膜但又能达到企业想要的效果。最后采用表面用肌理特种纸,内里用工业再生纸板,既保持视觉上的肌理效果,又不降低包装强度,最终实现了设计可持续与环保可循环的有机结合。设计家用智慧做深度思考去撬动那些看似不可能的困局,正是检验设计者关键能力的支点,也是各种因素的平衡结果。

观众四:陈老师您好,我们知道艺术是源于生活,设计又服务于生活。那在生活中如果遇到客户认为您的设计和他所需支付的费用差距过大时应该如何处理?

陈老师:每个设计者面对这一话题,我想都会很纠结,也无法有一个准确答案。可能关键是要与客户建立起一种信任,要把设计能带给客户什么利益说清楚,也可以帮助客户算一算帐,估算可能的附加价值。同时也可告诉客户设计者要做的事包含有什么内容,以及技术的储备和具体的工作量等,或许可以得到客户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设计师对很多技术性的处理要有全方位的了解。如果做包装设计的就必须了解相关材质,比如玻璃、陶瓷、金属、纸张,不同的材料给人质感的差异,制作工艺及技术难度,成本及制造时间周期等。同时还应该考虑到加工制造及环保问题,也包括包装上法律法规的了解,这是在设计过程中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把很多关联知识进行转换才可以完成设计,当把这些都说了之后,可以问下客户,要把这些知识都学习到位,成本又该多少?表达与说服力度也是一种设计综合能力。

观众五:陈老师您好,原来以为设计只与艺术有关,听了您的讲座后发现它与技术、经济、科技都有所关联,是一个综合性学科。因此想从艺术的角度请教陈老师,您在艺术设计中,有没有形成自己特定的某种风格,或是属于自己很清晰的审美理念或模式等?

陈老师: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设计者是不适合形成自己风格的。设计者和画家不一样,因为画家需要与其他画家形成一种不同画风或者特点,甚至还有比较大的观念差异,在对比下才能突出其独特的个性以及各自内心对艺术的体悟和理解。但设计不能如此。当下产品同质化严重,设计更需要寻求产品在差异性方面的突破,一旦有自己特定的风格,创造出来的产品又都回到了同一种状态,故而出路也就很容易被限制。设计家的设计产品不是自己主观的产物,而是社会大众需要的,主观、客观相结合的产物。但设计者也需要具备解读风格或观念的能力,只是在设计过程中要有意识回避,理性把控自己不自觉形成的某些下意识风格。

观众六:您好陈老师,在您的讲座中谈到有关设计与音乐之间的共通性,那么想请问您有没有在设计中因为音乐带来灵感的时候?

陈老师:这种情况是常有的,一直都有听音乐的习惯。在上大学时,要做模型作业制作,那时就喜欢一边制作作品,一边听收音机里的音乐,心理有一种放松。其实更多的时候是因为音乐的陪伴,让人内心舒缓平静地感受生活的美好。如果谈到灵感,那就得从更深的角度去理解,音乐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在很多时候对设计艺术的表现有极大的启发,比如调性、声线、和弦等都在设计中有所表现。有时借音乐感觉来转换图形语言或色彩表现,其结果会令人耳目一新。

观众七:陈老师您好,我想请教您一个关于艺术设计表达中丰富性和安全性的问题。在我看来,我国在艺术设计表达中似乎更重视大众接收内容的安全性,而日本的艺术作品似乎更加重视其效果的丰富性。例如在中国作品中提到暴力和色情的话题都比较敏感,但日本浮世绘作品在他们国家好像也没有得到道德上的否定,因此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我国在大众文化上接受的自由度还不够?

陈老师:这样的理解不是特别准确。因为不同的国度有不同文化背景,每个国家肯定是有差异的。日本浮世绘在日本也并不是其主流文化,当下也不是被大众普遍接受的内容,很多时候是不同的人从自我角度去理解和探讨的。其实现在中国对于大众文化的开放度已经很大了。一个人不能在完全没有限制的地方实现自由,反过来讲如果一个人在被限制了的地方,通过自由发挥你的能力来解决某些存在的问题,这样的自由度才能被更好的接受。

观众八:陈老师您好,我是从事与艺术不相关的职业,在听了您的讲座后深受启发。由于我平常千篇一律的工作性质,因此想要请教您怎样才能提升自己的审美?

陈老师:年轻人确实应该有意识地对自己进行艺术的滋养,培养自己的感性认识不一定要从事与艺术相关的职业。其实获取审美的方式很多,关键还在于思维方式的转变。例如在看了一部电影后去深度分析它给自己带来了什么思考、好与不好的原因,解读它画面具有的特点、营造的气场、音乐与画面之间的吻合度等等。又例如读书的时候,找个很安静无人打搅的地方,通过读书将自己植入到故事情节中成为里面的人物,去深刻体会作者笔下带来的感受。这些都是获取审美的方式。感性素质的提高是需要长期在文学、音乐和艺术的浸润中慢慢达成,越是平淡的生活就越需要这样的点缀,这样才会让生活更加美好!丰富多彩!

问答环节后的总结与思考

1、所有艺术家要有社会责任感。
2、设计要在满足市场条件下做就必须考虑到社会的接受。设计艺术也有其阶段性,需要分阶段考虑设计的过程,从而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
3、设计家必须清楚技术、材料、工艺、质感、生产等各方面的领域。
4、跨界设计是一种整合思维的能力。
5、设计是综合性的内容和学科。设计者不适合有自己的风格,因为要针对各个产品的差异性进行设计,否则商品同质化倾向严重。要适度把控和回避某种风格才不至于在里面迷失。


来源:四川美术馆 微信公众号

在线公教|《艺术设计与生活》讲座(三)(总第二十五期)

https://mp.weixin.qq.com/s/FHFft2yMGNI6zwIyNXE6pw

“再次感谢,就此别过”

近日,著名作家张洁逝世,张洁曾两度获得茅盾文学奖,其代表作《爱,是不能忘记的》《沉重的翅膀》《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等都为许多读者熟悉,不过大家最熟悉的,可能还是入选语文课本的《挖荠菜》《捡麦穗》。
张洁生前曾说:“我死了以后,第一,不发讣告。第二,不遗体告别。第三,不开追悼会。也拜托朋友们,不要写纪念我的文章。”
如果这是作家的本意,那今天《夜读》选择用这样的方式怀念:静下来读一读她的作品,忆一忆她写过的那些文字。

她写亲情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是张洁创作的长篇散文,详尽记录了母亲生命中最后的八十多个日夜。人民文学出版社说这部作品:是对母亲去世的最沉重的悼念;是对母爱凄婉、深长的颂歌;很少有这样刻骨铭心的长篇自述;它讲述的是生命、爱和灵魂的故事。

01

妈虽不是弱者,却因爱而弱。在这人世间,谁爱得更多,谁就必不可免地成为弱者,受到伤害。

02

有她在,我永远不会感到无处可去,无所依托。即便是现在,我看上去已经是足够的强大、自立、独立的样子了。只有妈深知,这不过是看上去而已。

03

妈深知我在各方面对她的依傍,没有了她,我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可依靠的呢?在我漫长而又短促的一生里,不论谁给我的支撑,都不能像她那样的穷其所有,都不能像她那样无时无刻不在我的左右。

04

妈的抵赖、隐瞒、解释里,总含着隐隐的歉疚。好像她不但不能再扶我一把,反倒把我一个人丢下,让我独自在这实在没有多少乐趣,甚至苦不堪言的人生里继续跋涉、挣扎,是她对我的一种背弃。

05

我终日为他人着想,却很少为自己的妈着想,老是觉得“来得及,来得及”,妈的日子还长着呢,好像妈会永远伴随着我……我甚至荒谬地觉得,妈还年轻着呢。虽然我知道谁也不会永远活着,但轮到妈身上却无法具体化。所谓的为他人着想,不过是牺牲自己的妈,为自己经营一个无可挑剔的口碑。我现在甚至怀疑起一切能为他人牺牲自己亲人的人。

06

我不知道每一个孩子的出生、成活、成长,是否都是母亲的灾难。又有哪个母亲不是穷其一生为她的孩子榨干最后一滴血?而我的母亲尤甚。

07

妈的手在我的手里剧烈地抖动着,在这抖动的颠簸中我慌乱地迷失了心智。我迷乱地牵着她的手,像牵着一根系在我和妈或是妈和这个世界之间的,不论怎样小心翼翼也难保不会随时飘扬而去的游丝。

08

妈去世后,再也没人为我听天气预报,让我注意加减衣服,或是出门带伞了。

09

其实,一个人在五十四岁的时候成为孤儿,要比在四岁的时候成为孤儿苦多了。

10

人世是一个既不可拒绝,也不可挽留的过程。

文节选自丨《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

人民文学出版社

她谈文学

我的痛苦,其实就是我的财富

张洁曾两次获得茅盾文学奖,但和许多其他作家相比,她走上文学道路的时间有些晚,她在39岁时才发表自己的处女作。虽然在文学这块土地上,她的耕耘有些“为时过晚”,但因为“那怎样也不肯死去的对文学的爱好”,她坚持了下来。

大学毕业后二十几年单调的、不让人有独立思考的、等因奉此的生活,可以把任何人的想象力磨得溜光。唯有那怎样也不肯死去的对文学的爱好,给我一线希望。但是爱好并不等于“能够”。

在文学这一块前有古人,后有来者的土地上,我开始了为时过晚的耕耘。

在成为职业作家之前,我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写作。我只有一间房子,晚上为了不影响母亲、女儿的休息,我在厨房的切菜板上写。在洗衣服时,或是上班的路上进行构思,就这样慢慢地集成了我的第一本书。

当我第一次把稿费交给母亲的时候,我对她说:“妈,我们终于有钱了,您可以不必再去卖冰棍、卖牛奶了。”母亲哭了。

我自己因为入不敷出,白天忙完办公室里的工作,晚上还要给工厂缝手套,给工程师抄讲义,以补偿工资收入之不足。母亲正是因为年迈,才从小学教师的位子上退休下来,但是为了帮我支撑这个家,不得不替奶厂卖牛奶,替冷饮厂卖冰棍,在将近七十岁的高龄,还要在风吹、日晒、雨打之下辛苦地劳作。

当我摩挲着我第一本装帧粗糙、纸张低劣的书的时候,我又悟到,我的痛苦,其实就是我的财富。

文节选自丨《我的第一本书》

她论生命

生命如四季

张洁说,生命如四季。

春耕耘,夏寻雨,秋收获,冬回首。

生命如四季。

春天,在这片土地上,我用细瘦的胳膊,扶紧锈钝的犁。深埋在泥土里的树根、石块,磕绊着我的犁头,消耗着我成倍的力气。我汗流浃背、四肢颤抖,恨不得躺倒在那要我开垦的泥土地上。可我知道我没有权利逃避,上天在给予我生命的同时,也给予我的责任。

无需问为什么,也无需想有没有结果;不必感慨生命的艰辛,也不必自艾自怜命运的不济:为什么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只能咬紧牙关,闷着脑袋,拼却全身的力气,压到我的犁头上去,也不必期待有谁来代替,每个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耕种的土地。

干旱的夏日,我站在地头上,焦灼地望过南来的风吹来载雨的云。那是怎样的望眼欲穿?盼着盼着,有风吹过来了。但那风强劲了一些,把载雨的那片云吹过去了,吹到另一片土地上。我恨不得跳到天上,死死揪住那片云,求它给我一滴雨——那是怎样的痴心妄想?我终于明白,这妄想如同想要揪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大地。于是不再妄想,而是上路去寻找泉水。

秋天,我和别人一样收获,望着我那干瘪的谷粒,心里涌起又苦又甜的欢乐,并不因自己的谷粒比别人的干瘪而灰心丧气。我把它们捧在手里,贴近心窝,仿佛那是新诞生的一个我。

我已爱过、恨过、笑过、哭过、体味过、彻悟过……细想起来,便知晴日多于阴雨,收获多于劳作,只要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谁也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

到了冬日,那生命的黄昏,难道就没有别的可做?只是隔着窗子,看飘落的雪花、落寞的田野,或点数枝丫上的寒鸦?

不,也许可以在炉子里加几块木柴,让屋子更加温暖,在那火炉旁,我将冷静地检点自己,为什么失败;做错过什么;是否还欠别人什么……但愿只是别人欠我。

文节选自丨《张洁文集:散文随笔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她的告别

张洁就此道别了

本文(节选)为2014年张洁在“张洁油画作品展”上的致辞。也许,那时候,她就已经与我们告别过了。

我们的文字中,常常会用到“永远”这个词儿,但永远是不可能的……“花开花落会有时”“长江后浪推前浪”……适时而退,才是道理。我一直盼望有一个正式的场合,让我郑重地说出这些话,但这个机会实在难以得到。

(这个画展)说是画展,对我来说,确实是一个告别演出。

很多年前,我写过一篇短文,我说当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希望我只记得那些好的,忘记那些不好的。

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太不容易了。就在七八年前,睡到半夜,我还会噔地一下坐起来,对着黑暗大骂一句,然后再腾地一声躺下,可我现在真的已经放手了。

我常常会坐在一棵树下的长椅子上,那个角落里的来风,没有定向,我觉得那从不同方向吹来的风,把有关伤害、侮辱、造谣、污蔑等等不好的回忆,渐渐地吹走了,只留下了有关朋友的爱、温暖、关切、帮助等等的回忆。同时我还认识了一只叫Lucy的小狗,它的眼睛干净极了,经常歪着小脑袋,长久地注视着我。当它用那么干净的眼睛注视我的时候,我真觉得是在洗涤我的灵魂。

最后我还想说,我在一家很好的律师事务所留下了一份遗嘱:我死了以后,第一,不发讣告。第二,不遗体告别。第三,不开追悼会。也拜托朋友们,不要写纪念我的文章。只要心里记得,曾经有过张洁这么一个朋友也就够了。

再次感谢各位来宾,张洁就此道别了。

摘自丨《 光明日报 》2014年10月31日


2006年,张洁听从医生的建议,

开始画画,那时她已经60多岁。

凭着一腔热爱,

她在这个全然陌生的领域耕耘不懈。

在人生的暮年,

她找到了写作之外的新的表达方式。

今天《夜读》的最后,

奉上张洁的部分油画作品。

看看这位作家在“白纸黑字”之外,

更多的“色彩”。


文/央视新闻《夜读》整编

你读过张洁的作品吗?

监制丨李浙 主编 | 王若璐
编辑 | 杨瑜婷
©央视新闻

https://mp.weixin.qq.com/s/zP1PpvoCxAZilp6u0xndpw

在变好的路上,坚持自己的选择

时光流转,你会越来越好。

1

在奔赴前程的路上,我们都会经历许多坎坷,累了苦了、倦了乏了、痛了哭了,都不要紧。只要能一直保持身体健康,无病无灾,就是生命中最大的幸运。

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拥有健康,才是我们毕生所求的最大心愿。

无论钱挣的是多是少,房子住的是大是小,经历的事情是好是坏,都别太计较,别太执着,别太在意。

人生最难得的,不是对过往念念不忘,而是对当下满怀希望。

来日方长,现在平淡地过着,健康地活着,合理地忙着,其实就是一笔可贵的财富,也是一种难得的幸福。

得到与失去都是人生的常态,你也该提醒自己,应该重新出发了。

要做,就做一个大大方方的人,笑起来眉眼弯弯,跑起来身后带风,温柔而又坚定,平静而有力量,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努力优秀,努力开心。

2

很喜欢一句话:“往前走,你才会拥有崭新的生活、崭新的期待和崭新的爱。”

反正四季轮换,风会一直温柔,时光流转,你会越来越好。

有人说,能让自己慢慢变好的,是认准了目标,日复一日的坚持。

但坚持又是我们最难做到的一件事,如果不想坚持,可以找到太多放弃的理由。

比如跑步,夏天,太热了,一身汗;冬天,太冷了,跑不动。比如学习,今天太累了,不想学;明天太忙了,没时间。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绳锯木断非一日之力,冰冻三尺也非一日之寒。

一次努力,只能换来一次成长。持续努力,才会有持续的收获。

在变好的路上,我们从来不缺计划和行动,但比它们更宝贵的,是在看不到结果时,还能坚持自己的选择。

就像有人说的,我们最终会变成什么样的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那些焦虑的时光里,是选择迎风奔跑,还是转身逃跑。

好的人生,比拼的往往不是运气和聪明,而是谁能再多坚持一会。在别人松懈时,你多一分认真,在别人放弃时,你多一分坚定,在日复一日中,去拉开距离。

坚持很难,但很酷,你每一次的坚持,都是在为自己、为明天!

3

每一个用心生活的人,都能奔走在自己的热爱里。

每一个行走在路上的人,都能所行化坦途,所爱皆所得。

愿我们所爱的每个人,都能事事顺心,岁岁平安。

愿你今后向阳而行,过得潇洒,笑得肆意,做个快活人,不问烦心事。


点亮“在看”,世界越爱越精彩,未来越爱越期待,一起向未来!

(收看收听更多《夜读》文章,请关注新华社微信公众号、下载新华社客户端。)

主播 | 陶冶

作者:未央、莓丝、惠子 来源:夜听(ID:yetingfm)

监审:于卫亚
监制:于卫亚、吴炜玲
编辑:王朝、周喆、王宜玄、袁亨瑞
美术设计:赵丹阳
实习生:尤伊湄、武师宇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华社音视频部

持续努力,持续收获!

https://mp.weixin.qq.com/s/0Nf-eXNHLga_qXyIPOgBgg

这8句话,藏着新一年最好的生活观

春节假期已经结束,面对新一年的工作和学习,你准备好了吗?这8句话送给你,愿你在自己的节奏里,活出别样的精彩。

1 致陪伴:感恩同行,最真实的心安

“陪伴是一种无言的温暖,陪着你,一直到把故事说完。”书中看到的这句话,让人倍感温柔。

陪伴,意味着有人愿意把最珍贵的东西与你共享。越长大越发现,常伴的家人、知心的爱人、交心的挚友,才是最值得放在心间的人。亲情、友情、爱情,是我们一辈子难以割舍的情感链接。

2 致健康:保养好身体,守护住幸福

随着阅历增加,我们终会明白,健康的身体,是一切的前提。

“健康之精神,需要寓于健康之身体。”万物有常,健康也有道。遵循身体规律,每天早睡早起,有时间了做做运动,坚持下去,相信你也会有不错的收获。

3 致工作:努力进步,为生活托底

时代如大浪淘沙,变化飞快。懂得自我提升、终身成长的人,才有可能在时代的浪潮中屹立不倒。

修炼一身谋生的本领,能为生活托底,是一个人、一个家最坚实的靠山。

4 致读书:不断丰厚,自我提升

在人生这段不间断的旅程中,知识的储备一定要跟得上你前进的脚步。读书,是最简单、最快速的成长方式。

有句话说得好:“读书,看似是一个平凡的过程,实际上是个人的心灵和伟大的智慧相结合的过程。” 一点一滴积累,一寸一寸精进,读书得到的智慧,会成为你日后的垫脚石。

5 致挑战:积蓄力量,突破成长

非洲草原上有一种草,每年前半年一直只有一寸。半年后雨季到来,短短几天就会窜到一两米。人们刨开土地,发现它的根部早已长达二十多米。原来,它一直在不动声色地积蓄力量。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直面生活挑战,把眼光放远,把格局放宽,等时光打磨出坚韧,岁月稀释了伤痛,你会发现自己早已变得更加强大。

6 致心愿:主动追求,终会实现

人,绝不能内心空洞无物。心怀梦想,是填补日常平淡的一剂良方。

这个心愿,可以不必那么远大,也不一定是非得达成某个目的。它存在的意义,在于指引着我们不断向前,更好地成长。

7 致生活:眼里有光,前方皆长路

生活,是一场充满未知的旅途。以积极的心态,活出最佳状态,便是交给生活最好的一份答卷。

生活的样子该由我们自己决定。活在当下,珍惜眼前,心中有诗,眼里有光,日子也会灿烂绽放。

8 致自己:从容向前,未来可期

再多的过往也挡不住我们面对新一年的热情。你向往什么,就向着那里努力;你期待什么,就全身心地追寻。

人,最大的贵人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也是自己。只要你不认输,就没有什么能阻挡脚步。未来的日子,增长见识,抓住机遇,从容向前,未来可期。

山一程,水一程,走过的都是风景。愿你我付出有所得,所想皆成真,在新的一年,收获最完美的自己。


来源:有书(ID:youshucc)| 作者:有书悬悬 | 主播:赵文龙

本期编辑:赵雅娇 实习生:罗明旭

【夜读】人民日报 微信公众号

https://mp.weixin.qq.com/s/KSete__9WC-8wpeR7gH2iw

幸福是用来感觉的,不是用来比较的

没有如意的人生,只有看开的生活。

1

人的一生中,若是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别人的身上,幸福反而容易从自己身上溜走。

有时候,在乎的太多,烦恼就越多,日子也就越发难过。

人生的烦恼,一小半源于生存,一大半源于比较。

生活中的很多不满足,都是跟人家比出来的。

有的人,原先日子乐得自在,和别人比完之后,就开始唉声叹气;本来过得心满意足,和别人比完之后,就开始愁容满面。

这世上,总有比我们强的人,也总有我们难以企及的高度。

若是总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总拿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优势比,日子只会越过越糟心。

生活的快乐,从来不是因为拥有得多,而是因为比较得少。

在人生的长跑中,每个人的起点不同,赛道不同,又何必非要执着地在终点比个高低。

就如一位作家所说:“比较,是一切悲剧的源头,是一剂让你永远无法快乐的毒药。”

幸福是用来感觉的,而不是用来比较的。

这世上,总有人过得比你好,也总有人过得不如你,有生之年不要和别人比,为自己好好地活着。

2

成长的道路,并非总是一帆风顺。会有质疑的声音,也会有负面的评价。

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只会活得束手束脚;太关注别人的看法,只会过得畏首畏尾。

有人说:“人难免会受到周遭事物影响,但我希望自己做每件事的动机都是自发的,与自己有关的事都能自己掌控。”

或许我们堵不住别人的嘴,但可以选择走自己的路。

看过这样一个问题,“原谅别人真的是放过自己吗?”

有一个回答是:“不原谅是一种权利,但让自己活得更好是一种义务。”

不是所有的“对不起”,都能换来一句“没关系”。

有些事,没办法风轻云淡地忘记,也没办法若无其事地释怀。只是,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毕竟,当你在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

与其浪费心情在一件不值得的事上,不如去做一件会让自己开心的事;与其挖空心思去恨一个不相干的人,不如好好过自己的日子。

3

一位作家写道:“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是夹杂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

没有如意的人生,只有看开的生活。

如果觉得日子无趣,就让自己变得有趣;如果觉得生活太苦,就自己给它加点儿糖。

就像有句话说的那样:“每天吃一颗糖,然后告诉自己——今天的日子果然又是甜的。”

漫漫人生,我们都是自己的摆渡人。


点亮“在看”,愿我们都能为自己而活,拥有幸福美满的人生!

(收看收听更多《夜读》文章,请关注新华社微信公众号、下载新华社客户端。)

主播 | 李林欣

作者:洞见·夕夕酱 来源:洞见(ID:DJ00123987)

监审:于卫亚
监制:周年钧、吴炜玲
编辑:周喆、李永锡、张欢
美术设计:赵丹阳
实习生:马如玥、武师宇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华社音视频部

过好自己的生活!

https://mp.weixin.qq.com/s/Sxv2AMhETX31XkicSvZM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