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 | 人生,就是一场加减乘除

在生活中不断修炼自己。

看到一个问题说:“你是什么时候决定改变自己的?”

有人回答:“当我变成曾经自己最讨厌的人的时候。”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不知不觉被各种事情裹挟,有人选择逃避,想让世界适应自己;有人愿意改变自己,去应对一场场人生中的洪流。

而改变自己,就要学会生活中的加减乘除。

  • 用加法自律。

人生便是这样,想要成长与成熟,更要学会给自己做加法。

想要健康的体魄,那就坚持锻炼,不要半途而废;想要提高学识,那就加倍努力,持之以恒。

真正的自律并不是压制你的欲望,而是心里有一个更大的渴望,然后为着这份渴望,一路披荆斩棘,砥砺前行。

有句话说得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长久自律换来的,是不断成长的自己,以及亮眼的成就。

  • 用减法社交。

学会用减法社交,减少无效的人际交往。

有的人,在社交上花的时间少,因为他懂得人脉不在别人身上,而是藏在自己身上。不去提升自己的核心能力,就算再好的机会摆在面前,也把握不住。

少花一点时间给别人,多花一点时间给自己。

  • 用乘法谋局。

有的人永远只看到眼前的得失,不懂得为未来着想;有的人却目光长远,懂得未雨绸缪,为将来的发展规划好方向。

优秀的人,不计较一时之失,懂得站在长远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站在更高的视角去解决问题。

人生如棋局,高手总是走一步,看十步,谋划全局,自然看得高,走得远。

用不困于方寸之心,学会乘法谋局,方能事半功倍。

  • 用除法忘忧。

烦恼和痛苦有时并非因为事情的本身,而是因为我们加在这些事情上的观念。

有些人遇到问题,思虑过多,便会陷入自己无意间设定的圈套,庸人自扰。

与其纠结无法改变的现状,不如学会忘记。

忘记烦心事,才能去做有意义的事;忘记烦心人,才能去爱更值得的人。

要学会丢掉包袱,用除法忘忧,轻装前进,活得轻松自在。

所谓人生,是一刻也不停地变化着的。

生活中多样的变化,打得人措手不及,只有随机应变,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一切。

如果能做到用加法自律,用减法社交,用乘法谋局,用除法忘忧,你的人生会更进一步。

有人说:“人生不是一场物质的盛宴,而是一次灵魂的修炼。”

在生活中不断修炼自己,逐渐从平凡走向非凡。

愿你做好人生的加减乘除法,活得通透潇洒。


点亮“在看”,每个人的人生都是限量版,不求完美,但求无悔。

(收看收听更多《夜读》文章,请关注新华社微信公众号、下载新华社客户端。)

作者:晏书枝枝 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
监制:关开亮、吴炜玲
编辑:王宜玄、周喆、郝瑞
美术设计:赵丹阳
实习生:赵跃泽、高阳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华社音视频部

如果喜欢就点个赞吧!

https://mp.weixin.qq.com/s/nqWUHE1pABSDGyhoItCz3w

这是我最接近宋朝的一次。

一部热播剧,又引得我们梦回宋朝。

有人问:现代人穿越回古代,在哪个朝代生活最宜居?

有人答:宋朝!必须是宋朝啊。

就单拿“吃”来讲,一日三餐是从宋朝才开始流行起来的,煎炒烹炸到了宋朝才开始普及的,灌汤包、东坡肉、涮火锅、刺身在宋朝你都能尝到了……如果这些还不能打动你,“外卖小哥”总行了吧?在宋朝,酒店饭菜已经可以有外送服务了。不多说了,我先带着一部《关于宋朝的生活备忘录》穿越了,你随意。😍

《关于宋朝的生活备忘录》

01

一上来当然要恭喜你🤗

在宋朝,
“四大发明”你能见全乎了。

对世界文明产生重大影响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除了造纸术,有三样——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或是宋人发明创造,或是宋人将其推升至更为精湛的阶段,广泛使用于实际生活。

02

在宋朝,
你或许有幸与这些大文豪照面。

“唐宋八大家”宋人占了六席,除却韩愈、柳宗元,其余六位均为北宋人: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03

在宋朝,
你会用上名为“交子”的纸币。

交子,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纸币,出现于宋。1023年,宋仁宗出台政策,禁止商人自由发行交子,且在成都设益州交子务,主持交子发行。官交子,便是我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比美国(1692年)、法国(1716年)要早六七百年;而益州交子务,被学者认为是世界最早的中央银行。

04

在宋朝,
一日三餐,能吃饱。

你习以为常的一日三餐制,可是从宋朝流行起来的哟!宋以前,多数人一日两餐,早上饱一顿就得捱到下午了,其间饿了垫口点心;宋以后,多数人一日三餐。英国是从1786年才有了“lunch(午餐)”的概念。

05

在宋朝,
煎炒烹炸,能吃香。

中餐精华在于煎、炒、烹、炸,这四种烹饪手法全都普及于宋。此外,烧、烤、爆、溜、炖、腌、卤等复杂的烹饪技术,也是在宋朝成熟起来的。

06

在宋朝,
我们能聚在一桌吃饭了。

在北宋,现代意义上的“饭局”出现了,围坐一起的合食制取代分餐制,流行了起来。公筷,也随之诞生了,讲究又文雅。

07

在宋朝,
火锅涮起来!🤤

你现在品尝到的灌汤包、火腿、东坡肉、涮火锅、刺身、油条、汤圆、爆米花等美食小吃,都是发明或流行于宋代。东坡肉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涮火锅在那会儿叫“拨霞供”,刺身即生鱼片,是传入日本后的称法,在宋代叫“脍”,苏东坡、陆游、欧阳修、梅尧臣等宋朝大文豪都是鱼脍的忠实爱好者。

08

在宋朝,
家有厨娘可是了不得。

在宋代,流行的是女大厨,大富大贵之家以聘请女厨师烧菜为时尚,市井中经营私房菜的饭店,也颇多手艺高超的厨娘。那时厨艺了得,气质不凡的厨娘,绝非寻常人家能聘得起的。

09

在宋朝,
川菜也流行。

(附无上美味秘方)🤫

到了宋朝,川菜脱颖而出。那时叫“川饭”,没有辣椒(辣椒尚未被引进中国)。不过宋人对麻辣的追求不亚于今天的四川人,他们以姜与芥菜营造辣味,以胡椒增添麻感。
宋太宗曾问大臣苏易简:“食品称珍,何物为最?”苏易简说:把姜、蒜、韭菜切碎,捣成泥,兑上水,加胡椒,加盐,混合均匀,是无上的美味。这个苏易简就是四川人。

10

在宋朝,
终于可以叫“外卖”了哦!😝

穿越到汴京街市,你一定不难看见饭店的外卖小哥在街巷穿梭送餐,《清明上河图》中就能寻见他的身影。饭店伙计若是服务不周,被客人给了“差评”,则会受到店老板叱责,或者被扣工资、炒鱿鱼,“一有差错,坐客白之主人,必加叱骂,或罚工价,甚者逐之”。

11

在宋朝,
逛吃逛吃的夜生活开始了。

直至宋代,宵禁之制才被突破,汴京成为“不夜城”,灯火通明,笙歌不停。除了昼夜迎客的酒楼茶坊,夜市上还有各色饮食小摊,瓦舍勾栏里上演着文娱节目。
《东京梦华录》里记,朱雀门外街巷,“街心市井,至夜尤盛”;潘楼东街巷,“北山子茶坊,内有仙洞仙桥,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马行街铺席,“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热闹之处,彻夜不眠啊!

12

在宋朝,
洗澡可是很方便的哦。

在宋朝,沐浴之事从贵族走向了大众。清洁文雅的宋人将浴堂叫作“香水行”。如果你行走在宋朝街市,看到门口挂一个壶,便是香水行了。在宋朝,长年不沐浴的士大夫是要受取笑的,有个名叫窦元宾,出身名门,才华很好,但因不常洗澡,同僚就叫他“窦臭”。

13

在宋朝,
终于可以在自家门口买东西啦。

直至唐代,长安还保留着古老的“坊市制”,就是居民区与商业区分开,有坊墙相隔,居住的街道是不准摆摊开店的。到了宋代,原来束缚商业自由的坊市制彻底瓦解了,人们沿河设市,临街开铺,一种如《清明上河图》长卷那样,更富有商业气息与市民气味的生活方式,从此兴起。

14

在宋朝,
饮茶,饮的是艺术。

宋人喝的不是茶叶,而是茶饼。把茶饼碾成茶末之后,下一个步骤就是击拂点茶,点茶出现的泡沫凝聚,宋人以“乳饽”“沫饽”“英华”“乳花”“粟花”“琼乳”“雪花”“白花”“凝酥”等华丽意象的词语唤之。再用茶膏在乳饽之上题一字作一画,犹如水之丹青,这便成了陶冶情操的观赏艺术:茶百戏。

15

在宋朝,
男子头戴花,你可别大惊小怪。🤪

宋人爱茶,也爱花。宋朝流行“簪花”的时尚,即将鲜花戴于发髻或帽冠之上,男女皆然。

16

在宋朝,
“马路杀手”也犯法。

中国历史上第一条真正意义的交通法规,诞生于宋。十二字,“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就是说路遇老翁老妪,或者挑着担子的人,先给他们让一让道。
宋朝还出现了关于飙车的“限速”规章。宋法典中明确规定:城内街巷和人多处,不许骑快马驾快车,除非十万火急,否则就要受打板子的刑罚。宋代兴礼让而厚风俗,由此可见。

17

在宋朝,
我劝你经商。

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中唯一一个长期不实行抑商政策的王朝。不论什么时辰都允许外商进城,并在市场上自由买卖的景象,对于宋朝之前的人而言,是不可想象的。宋太宗曾下令要求大臣们学习理财求富之道,宋神宗则下达过“政事之先,理财为急”的诏令。包拯、王安石等都是很有经济头脑的官员。

18

在宋朝,
天青色,一见倾心。

宋代,“中国陶瓷的伟大时期”。1987年,当宋代沉船“南海一号”重见天日时,船上装载的近六万件出口的瓷器,令世人惊叹。宋瓷,是当时远销海外的抢手商品,亦是宋人精神映照,将优雅内敛的极简美学体现得淋漓尽致。“天下宋瓷,汝窑为魁”,汝窑瓷器最别致在其“雨过天青”的天青色,可惜传世稀少。

19

在宋朝,
词是用来唱的“流行音乐”。

在宋代,每一首词的词牌都代表一种曲谱,词是用来演唱的。宋词是音乐文学。如今曲谱已经失传,我们能读到的仅留文字。彼时风靡的“流行音乐”,是婉约派词人柳永的词,“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

20

在宋朝,
说走就走的旅行,安排!

宋人热爱旅游。寄情于山水的士大夫自不待言,寻常百姓也有出游的兴致。洛阳的牡丹天下闻名,花开之时,“士庶竞为游遨”“都人士女必倾城往观,乡人扶老携幼,不远千里,其为时所贵重如此”。

内容参考 | 总台纪录片《追寻宋金时代的别样生活》
《宋:风雅美学的十个侧面》邓小南等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宋:现代的拂晓时辰》 吴钩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吃一场有趣的宋朝宴席》 李开周著 中国法制出版社

当然,

说宋朝宜居,

因她跟现代生活更为接近。

所以,最好的生活还是此时,此地,此身。

愿君徐徐赏之,煦煦惜之。


你最喜欢宋朝的什么

监制 | 徐冰
编辑 | 王若璐 校对 | 高少卓
©央视新闻

喜欢宋朝,所以点赞!

https://mp.weixin.qq.com/s/3Anv8AtrlaiHJrOeGJs88g

【夜读】这里有一份独处清单,让人悄悄逆袭

每个人都有独处的时间,好好加以利用,不断精进自己,你会慢慢在自己身上发现意想不到的变化,悄悄实现逆袭。这里有一份清单,独处时做起来吧!

  1. 运动 帮你变美

运动是独处时一个很好的选择,不仅可以让你保持健康,还可以让你在形象和气质上实现蜕变。不管是瑜伽还是跑步,打球还是游泳,当你开始珍视自己的身体,身体也会给你最好的回馈。你所走的每一步、流的每一滴汗,身体都能看得见。

  1. 读书 开阔眼界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脚步不能丈量的地方,文字可以;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在独处时读书,可以用最小的成本,与厉害的人交流。即使你不一定能记得读过的每个句子,但那些文字就和粮食一样,会潜藏进你的气质、谈吐和胸襟里,成为滋养你的养料。

  1. 静思 保持宁静

你有多久没有去觉察自己的情绪、聆听自己的内心?如果能够独处,不妨给自己几分钟去静静思考,这不仅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认识自己,也会让你更清晰地去理清人、事、物的关系,在纷繁复杂的世界,觅得属于自己的一方清泉。

  1. 拍照 记录美好

人生最美好的事情是什么?或许是能够把遇见过的所有美好都收集起来,可以是妈妈的一个微笑,窗外灿烂的阳光,空中簌簌落下的花瓣……那些存在于光影间的美好,将短暂变成了永恒,也将你捕捉到的瞬间变得璀璨无比。

  1. 复盘 回眸展望

学会复盘,是一个人成长最快的方式。所谓复盘,就是能反观过去,反思不足,总结经验。当一个人走过一段路后,能及时停下,不仅可以关注过去,找到前行的方向,还能展望未来,谋取发展先机,寻得属于自己的一套成功秘笈。

  1. 整理 保持干净

整理房间,也是独处时一种很好的方式。定期整理,不仅可以让生活更加有序,也能让人在干净整洁的环境中,心情更加愉悦。叠好被子、擦干净桌子、扫干净地、插一束花……给自己营造一个优雅的环境,不仅能改变生活状态,也能改变心理状态。

  1. 写作 练习表达

独处的时候,可以试着写点东西。当今社会,离不开写作和表达。写作不仅是在创造和输出,还是在倒逼自己输入和自省。写不了长篇,就写短句;写不了小说,就写散文。当你的思想变成文字,凝结在纸面上时,就已经完成了思想上的一次升级。

你在独处时喜欢干什么?
不妨在留言区和我们一起交流!

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 作者:纳豆 | 主播:赵文龙

本期编辑:王萍萍 实习生:缪卓含、莫等娴

【夜读】人民日报 微信公众号

https://mp.weixin.qq.com/s/-dnqAPgdAqgvGVJDqiIStg

夜读 | 和对的人在一起

每一刻都要活得舒服自在。

和舒服的人在一起,养生

人生很贵,每一刻都要活得舒服自在。

曾看过一段话,有人问:“除了注意饮食作息,干什么最养生?”

底下有一条高赞回答说:“再好的养生之道,都不如和舒服的人在一起。”

最好的养生,不是上好的补品,而是和让你舒服的人在一起。

和他们在一起,你不用小心翼翼,不用没话找话,随时都觉得心悦神怡。

有位作家说:“跟谁在一起舒服就和谁在一起,包括朋友也是,累了就躲远一点。能入我心者,我待以君王,不入我心者,不屑敷衍。”

相处舒服,才会春色满面,怡然自得。相处不和,只会如坐针毡,如鲠在喉。

与人交往,如同穿鞋,一定要合脚,才能走得舒服,否则,将寸步难行。

和有趣的人在一起,养人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和有趣的人在一起,人会越来越积极,生活会越来越有趣。

和有趣的人交往,就像得到了一笔宝藏,时不时都能给你一番惊喜。

人生最要紧的,就是要活得有趣。

和有趣的人在一起,即使上一秒狂风暴雨,下一秒也能晴空万里。

和有趣的人在一起,即使生活再单调无味,依然能妙趣横生。

选择让自己变得有趣,养好心,烦闷的生活也能开出花儿来。

当你试着变得有趣,你会发现,所有的事情都能以欢喜收场。

和靠谱的人在一起,养心

一个人的顶级魅力,就是靠谱。

什么是靠谱?更直接一点来说,就是指一个人可靠,非常值得信任和托付。

在家庭上,他们踏实、稳重,给伴侣足够安全感;

工作上,他们不急不躁,做事有理有据,鲜少出错;

处世上,他们谦卑、诚实、善良,从不缺贵人。

靠谱的人,就像一盏明灯,无论走到哪里,哪里都会发光。

和他们来往,往往会走得更远,运气也会更好。

要想做成事,就一定要和靠谱的人在一起。有人疑问:“难道不是和聪明的人在一起更容易办事?”

其实不然。聪明只是一个人的天赋,而靠谱,才是使一个人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人生路上,人心难测。

聪明的人能帮你一时,靠谱的人却能帮你一世。

常与靠谱的人在一起,看清自己,修炼自己,改变自己。

能与靠谱的人在一起,才是一生的幸运和福气。

余生不长,好好爱自己,珍惜深交人。


点亮“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收看收听更多《夜读》文章,请关注新华社微信公众号、下载新华社客户端。)

作者:韩九叔 来源:国学文刊(ID: GuoXuewenkan)

监制:关开亮

编辑:李永锡、马骁驹、卿珊、何莉

美术设计:赵丹阳

实习生:高阳、阮思羽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华社音视频部

点亮“在看”,和对的人在一起!

https://mp.weixin.qq.com/s/IjaszTUJWsQBDsz8EJTtsw

抬头哇!别辜负了今晚的月亮

你看了今晚的“超级月亮”吗?这轮本年度“第二大满月”,真是绝美。

月亮这个意象,自古就尤为人们喜爱,它温柔、素雅、清冷、美丽……人们愿意将种种感情都尽付与它。
抬头仰望,别浪费了今晚的月亮。

当我们说月亮,其实是在说……

月亮是思念,“我给在老家的奶奶/打电话说/我现在正在看月亮/你也看月亮/这样/我们的目光/就会在月亮上/相遇了。”(姜二嫚)

月亮是告白,“夏目漱石说,I love you 应该翻译成‘今晚月色真好’。”

月亮是含蓄,“我不看月亮,也不说想你,这样月亮和你都蒙在鼓里。”

月亮是伪装,“月光打在你脸上的时候应该是滚烫的,因为混进了我的目光。”

月亮是浪漫,“有个词叫moonquakes,意思是月震。据说遥远的月亮每年都会发生约1000次月震,月亮轻颤,地球上的人却浑然不知。这真浪漫,就像当你站在我的面前,我的心在crush(心动),只是那些heartquakes(心震)你永远不会知道。”

月亮是自由,“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得是个自由的人。白天一定要做的事情,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不理。”(朱自清)

月亮是理想,“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月亮。”

月亮是乡愁,“新月弯弯,像一条小船,我乘船归去,越过万水千山。”

月亮是治愈,“我的医生就是清风流水,日月星辰。”(迟子建)

月亮是灵感,“一定是那些看月亮看痴了的人发明了爱。”

月亮是借口,“别等他了,就当月亮失了约。”

月亮是挽留,“我用什么才能留住你?我给你瘦落的街道、绝望的落日、荒郊的月亮。我给你一个久久地望着孤月的人的悲哀。”(博尔赫斯)

月亮是童真,“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

月亮是磊落,“明月直入,无心可猜。”(李白)

月亮是希冀,“莫如云易散,须似月频圆。”(晏几道)

月亮是持守,“应是水中月,波定还自圆。”(陈与义)

月亮是气节,“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王夫之)

月亮是誓言,“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范成大)

月亮是辜负,“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高明)

月亮是不忍,“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苏轼)

月亮是心碎,“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李益)

月亮是知己,“清绝。影也别。知心惟有月。”(萧泰来)

月亮是故人,“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袁枚)

月亮是意趣,“端一碗水,出门去捉一碗月亮。”

月亮是惦念,“生活细碎万物成诗,今晚的月亮分你一半。”

月亮是变幻,“太阳未出时,全世界都像一个梦,唯有月亮是真实的;太阳出来后,全世界都真实了,唯有月亮像一个梦。”(李娟)

月亮是绝色,“若逢新雪初霁,满月当空,下面平铺着皓影,上面流转着亮银,而你带笑地向我步来,月色与雪色之间,你是第三种绝色。”(余光中)

月亮是魔力,“人在月光里容易梦游,渴望得到也懂得温柔。”(舒婷)

月亮是情怯,“想把心事说给月亮,又觉得月亮太干净了,我的心事配不上。”

月亮是约定,“你承诺过的月亮,还是没有出现。而我无眠,或者,我只是衣单天寒地,替你多爱了一夜人间。”(张子选)

月亮是心伤,“月光光,月是冰过的砒霜/月如砒,月如霜/落在谁的伤口上?”(余光中)

月亮是偏执,“月亮照耀青窗,窗里窗外皆有青色的光。不管远方如何声讨你是背信的人,月光下总有一扇青窗,坚持说你是唯一被等待的人。”(简媜)

月亮是偏爱,“我就像挂在夜空中的那轮弯月,两头尖尖,中间弧形,翻译过来就是,锋芒对外,温柔对你。”

月亮是穿越的载体,“当我仰望月亮,我所望见的并不仅仅是天空中一个发光体,它也是维吉尔(古罗马诗人)、莎士比亚、魏尔伦(法国诗人)、贡戈拉(西班牙诗人、剧作家)的月亮。”(博尔赫斯)

月亮是永恒的吸引,“当你走进来,我感觉就像重新认出月亮,自从小行星最后一次撞击月球,几十亿年已经过去:很显然,有些磁场可以亘久不息。”

月亮是相爱的痕迹,“昼夜偷偷交换一个吻,吻痕叫做月亮。”

月亮是清醒的无奈,“我知道那不是我的月亮,但有一刻,确实照在了我身上。”

月亮是人类的本质,“人类的本质是:海水、月亮和一些心碎。”

月亮是生活的勇气,“我依旧敢和生活顶撞,敢在逆境里撒野,直面生活的污水,永远乐意为新的一轮月亮和日落欢呼。”

月亮是不变的笃定,“明月为云所遮,我知明月犹在云层深处;碧潭在无声的黑夜中虽不能见,我知潭水仍清。”(林清玄)

月亮是岁月的见证,“朝代不断更替,但月亮一直都在,这个月亮曾经照过炎黄二帝,曾经照过秦皇汉武,曾经照过屈原、李白、杜甫、苏东坡、辛弃疾、李清照、薛涛、司马迁、王安石,曾经照过竹林七贤,曾经照过建安七子,曾经照过唐宋八大家……我所有美好的祖先,都曾经沐浴在这如水的温柔月光下,现在它又照着我,未来当我死去,它还会继续照着我的子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这条绵延不绝的人类长河都将一直被它温柔地照拂着!”(@岁月之恩)


文/央视新闻《夜读》整编、撰写

你觉得“月亮是……”?

制片人 | 柴婧 主编 | 王若璐
编辑 | 杨瑜婷 校对 | 高少卓
©央视新闻

你的赞,是今晚最美的月光~

https://mp.weixin.qq.com/s/v3QztbI9jL7hU2RjQF7vKw

【夜读】真正的教养,是装不出来的

  1. 教养是人前的约束,更是人后的自律

什么是真正的教养?看过这样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实验人员在街角安装了摄像头,每个走过的人都很安静优雅,甚至还会捡起地上的垃圾;可当监控被收走后,地上多了不少的垃圾。

在人前,每个人都会习惯性地展示出自己美好的一面,但真正的教养是装不出来的,它是人前的约束,更是人后的自律。最高级的教养,就是恰到好处的让人舒心,无需提醒的让人放心。

  1. 有教养的人懂得一视同仁、换位思考

看一个人是不是真的有教养,不要看他如何对待比自己身份高的人,而要看他如何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一个有教养的人,不会心安理得地指使清洁阿姨,不会对外卖小哥颐指气使,而是懂得换位思考,发自内心地尊重、体谅和友爱他人。这样的人,才能获得别人长久的青睐和信任。

  1. 真正的教养,都藏在生活的细节里

教养说起来很大,但其实就藏在日常生活的细节里:

①尊重别人的不同,哪怕别人的行为你完全不理解;

②跟人一起,不要总说自己独特的一面,克制自己的优越感;

③不打听别人的私事,更不要四处宣扬别人的私事;

④与人交往时不要太情绪化,不要一不高兴就摆出一张臭脸;

⑤问别人一个问题,如果别人不愿意回答,不要刨根问底;

⑥尊重不同的喜好,不随意评价别人喜欢的东西;

⑦与人沟通时,不要随意打断别人说话,也不要面无表情、眼神游离;

⑧注意保持社交距离,不要随便拍人肩膀,不要过于贴近别人身体;

⑨别人发给你的微信或短信,尽量都回复,晚一点也没有关系;

⑩服务员、快递员、外卖员为你提供服务时,请说一声谢谢。

  你还知道哪些藏在细节里的教养,欢迎留言与我们分享。愿我们都成为有教养的人,拥有美好人生。共勉!


来源:洞见(ID:DJ0012398) | 作者:May | 主播:赵文龙

【夜读】人民日报 微信公众号

本期编辑:石磊 实习生:徐笑盈、李婧涵

https://mp.weixin.qq.com/s/XNJfN7YE-1i_flAIh5PZwg

唐宋八大家,这家人占了三个名额!

唐宋八大家,这家人占了三席!没错,说的就是大名鼎鼎的“三苏”:父亲苏洵,哥哥苏轼,弟弟苏辙。

苏门三父子里,大家最熟悉的可能是苏轼,但其实父子三人个个有其殊才,真应了那句“一门父子三词客”。

名垂青史的
“三苏”父子是怎样炼成的?

01

许多人对苏洵的印象,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是面目较为模糊的“唐宋八大家”之一,还有很多人知道他,则是因为他被写进了《三字经》里:“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这当然不是说苏洵在27岁之前都不读书,事实上,他在十几岁的时候就考过一次进士,但没考上。古代科举难考,屡败屡战的大有人在,但苏洵却在考了一次之后就不考了,非但不考,连书也不想读了,整日游山玩水。

苏洵的父亲苏序对此的态度是“纵而不问”,但与此同时,却对苏洵的两个哥哥督责有加。苏序的“区别对待”也可以说是“因材施教”,宋代考科举,读的都是“声律记问之书”,这是苏洵不擅长读也不爱读的,父亲苏序深知这一点。再加上苏序自己也“读书务知大义,为诗务达其志而已”,自己读书写诗只观其大略,所以也不勉强儿子,任他“野蛮生长”去了。

到了27岁,苏洵大概是觉得自己不能再继续“摆烂”了,生出了重新读书的想法,他的妻子程氏也十分支持。就这样,27岁“高龄”的苏洵开始专心读书备考。

在苏洵27岁开始用功读书之后,他相继有了苏轼、苏辙两个儿子,与日后儿子们的少年成名不同,苏洵始终未能科举成功。终于,在37岁这年,他下定决心,彻底不考了,他要自由地读书,不为应付考试而读书。他也因此成了八大家中“学历”最低的一个,只有他没有进士资格。

但在他放下功名潜心读书后,在他走上一条自觉的、自由的探索之路后,他的学问反而突飞猛进,他的《权书》《衡论》《几策》等名作均创作于闭门读书这十多年间。苏洵的读书之路,似乎也给了今天的我们一个启示:一个人只有为自己的内心而活,才能够得到真正的自由,而自由的灵魂,才能创造出真正的作品。

02

在苏洵闭门读书的时间里,他还有一项更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苏轼和苏辙兄弟。

苏洵的教育非常有特色,首先就体现在他给两个儿子起的名字上。(两兄弟都是先有小名,及至读书时才正式取名)

“轼”是指古代车辆前端供手扶的横木,看似可有可无,但如果去掉它,就不再是完整的车了,为人当如车轼,虽处于显要位置,却也要懂得掩藏自己,避免锋芒过露。

“辙”是指车轮辗过的痕迹,对车子来说,功过祸福都跟车辙无关,既能避祸也能让功,如此安度一生。

知子莫如父,苏洵把对儿子性格的了解,以及对未来的期待都凝聚在了名字上。苏轼性格外露,父亲担心他在社会上生存口无遮拦,不会隐藏自己的锋芒;苏辙性格沉稳,是十分让人放心的。对照苏轼苏辙此后的人生境遇,不得不说,苏洵是很有先见之明的。

尽管自己屡考不第,但在教育两个儿子上,苏洵却很有一套。他自己就不是死读书的人,对苏轼苏辙的教育自然也很灵活,比如藏书,对一些好书奇书,苏洵自己看后故意藏起来,引得苏轼兄弟二人因为“猎奇”而偷来看。或者以奖励的方法,鼓励兄弟俩读书并提问。又如抄书,他让二人以抄书来读书,规定古籍经典须抄一遍阅一遍。还有游学,苏洵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坚定践行者,他也经常带着两个儿子走访名师高仕。

他还经常和两个儿子一起搞同题作文比赛,以激发他们的写作欲,并通过不同视角的探讨交流,共同提高写作水平。现存的三苏同题《六国论》,既各抒己见,又各有千秋,十分值得一看。

在苏洵的引导下,苏轼苏辙遍读经史百家之书,培养了成熟的思想和写作手法。两兄弟初出茅庐参加制科考试时,便一举成名,双双高中。苏辙后来回忆说:“惟我与兄,出处昔同,幼学无师,先君是从,游戏图书,寤寐其中。”“读书犹记少年狂,万卷纵横晒腹囊。”可见父亲这位良师对他们的影响。

03

和名满天下的哥哥苏轼相比,弟弟苏辙似乎完全埋没在了兄长的光芒之下。很多人对苏辙的了解,除了“苏轼弟弟”这个响亮的头衔外,其他的几乎一片空白,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却又好像说不出来他有什么代表作。

虽然名气不如苏轼,但苏辙同样有着光彩耀人的传奇人生,他的才情和才干同样不容小觑。连苏轼自己都说:“子由之文实胜仆,而世俗不知,乃以为不如。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为人,故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

无论他人和后人如何比较评价,苏轼和苏辙之间深厚的兄弟情谊都是不容置疑的,贯穿了彼此的一生。

苏辙只比苏轼小两岁,年纪相仿的兄弟二人,从小一起读书与成长,科场共搏击,仕途同起落。彼此不仅是手足,更是人生路上最为信任和持久的知音与挚友。青少年时期,他们一起在老家眉山度过了无忧无虑的时光;入仕后,二人聚少离多,但从未中止过联系,诗文唱和伴随着他们的一生。那些互相交流的诗词佳句,既是研究宋史的宝贵资料,更是他们兄弟情深的明证。

苏轼一生当中的许多著名诗词,都与苏辙有关:“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的旷世名句,“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的毕生理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喟叹……

乌台诗案时,苏辙得到消息后,积极展开营救,写下情深切切的传世名文《为兄轼下狱上书》,向朝廷请愿:只要能为兄长赎罪,愿免一身官职。心情低落的苏轼在狱中,也给弟弟写下诀别诗,把一家人都托付给弟弟照顾,“与君世世为兄弟,再结来世未了因。”可见兄弟情深。

此后,两兄弟又多次被贬调迁,但在艰难时局中,一直相互支持勉励,不曾断联。

公元1097年,苏轼被贬谪于海南儋州,苏辙被贬谪于广东雷州。农历五月十一日,二人相遇于广西藤州,苏辙送苏轼出海,六月十一日诀别于海滨。苏轼作诗云:“劝我师渊明,力薄且为己。微疴坐杯酌,止酒则瘳矣。”这是兄弟二人最后一次相见。

公元1101年,苏轼病逝,苏辙在祭文里写道:“手足之爱,平生一人。”

而苏轼也曾在写给好友的诗中说:“嗟余寡兄弟,四海一子由。”

苏轼和苏辙,不仅是兄弟,更是知己和挚友,纵然人生漂泊聚少离多,但他们的感情从未疏远,“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

04

三苏,为父、为子、为兄、为弟,都是人间理想。


文/央视新闻《夜读》整编

部分资料来自/央视《百家讲坛》节目

新华每日电讯《苏门三父子:文章传千古,家风润神州》 等

你最喜欢“三苏”的哪句诗词?

监制 | 李浙 主编 | 王若璐
编辑 | 杨瑜婷 校对 | 高少卓
©央视新闻

给才华横溢的“三苏”点赞~

https://mp.weixin.qq.com/s/AexcE7vC2z9dFWLw8HMqlg

夜读 | ​叫醒自己

生活没有过不去的坎。

生命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拓展人生的宽度和深度,是一辈子的课题。

人这一生,最怕总是计划着某事,却从不付出行动,最后在无限的悔恨中度过自己的一生。

俗话说:“恨铁不成钢。”

我们习惯对他人的生活指指点点,却忘了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叫醒自己。

  • 叫醒自己,不念过往

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沙。限制自己前进脚步的,往往是放不下已经过去的人和事。

叫醒自己,是不念过去,也是不畏将来;是原谅别人,也是与自己和解;是承担和接受,也是重新开始再次起步。

过去的已经过去,不如放下,越懂得放下的人,才能越快乐。

有位作家曾写道:“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人生需要这种生活智慧。

生活就像一杯水,只有倒掉原本的水,才能装进新的水。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许多不如意的事。大到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买不到合适的房、谈不到合适的对象;小到因为一个失误被领导批评、马上就要迟到却挤不上地铁。

最终击垮你的,也许并不是你无法承担坏结果,而是你始终放不下自己的糟糕情绪。

人生除了生与死,其他都不算事。

生活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叫醒自己,才能不再沉溺过往。

  • 叫醒自己,找准定位

万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属性,只有用对地方,才能发挥价值。

往错误的方向努力,必然得到错误的结果。

人要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只有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才能将优势发挥到最大。

很多时候,不是你的本事不行,而是没有找到正确的环境。

当发现环境不适合自己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及时止损,重新选择,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

不要害怕失败,多尝试,在一次次的经验中找到最适于自己的,才能快速成长。

  • 叫醒自己,活得通透

有位诗人说:“还是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会有被埋没的痛苦。”

活得通透的人,总能以清醒的心智和从容的步履轻松地走过岁月。

这样的人,无论在哪里都会取得成就。因为他们明白自己的潜力,拥有不被他人态度影响的通透。

人生就是这样,积极的人总是用最乐观的态度去掌握自己的人生。而消极的人,却总是陷入失败与困惑的阴影里。

要知道,人这一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但也不可能都是困难险阻。

一个人能走多远,取决于他的心能走多远、他的目光能看多远。

不要因为一点点挫败而放弃,只要坚持走下去,定有不同的风景。

世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

天下之事,总是困于想,而破于行。

人最怕自己骗自己,你在什么状态,只有你自己知道。

人生路上,千万不要有“得过且过”的心态,必须要有叫醒自己的决心。

回看人生,你会感谢自己,不论最后结果如何,那份曾经努力过的成就感无法替代。

就从此刻开始,给自己一个机会,让自己重新开始。


点亮“在看”,愿余生所愿皆所得,让将来的事情,留给时间去证明。

(收看收听更多《夜读》文章,请关注新华社微信公众号、下载新华社客户端。)

作者:小小 来源:哲学人生网(ID: zxrsnet)

监审:于卫亚

监制:张越、吴炜玲

编辑:李永锡、马骁驹、卿珊、张欢

美术设计:赵丹阳

实习生:吴林坤、阮思羽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华社音视频部

点亮“在看”,所愿皆所得!

https://mp.weixin.qq.com/s/b6SE4fZCkNlAAV_HVbfQyA

【夜读】从现在起,你要停止对自己做的8件事

你的人生怎么样,不仅在于你选择去做什么,还在于你选择不去做什么。在不断变好的路上学会取舍,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今天的夜读,和你分享需要停止对自己做的8件事,愿你能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样。

  1. 不要在冲动时做决定

当你‍感到愤怒、情绪激动时,试着深呼吸几次、冷静下来。你要知道,有些事一旦做了,很可能会后悔一辈子;有些话一旦说了,可能就没有挽回的余地了。

  1. 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眼光

人活着,不必太过在意别人的眼光,给自己徒增痛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在不伤及他人的前提下,应该开心地过。不管别人怎么评价你,都不及你自己过得好更实在。

  1. 不要太过依赖他人

凡事依赖别人,就容易处处被动。遇到问题时,先问问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应该怎么去做,而不是随时随地将友情、爱情等当成避难所。自己的事情自己拿主意,树立目标,做好计划,靠自己的能力去解决问题。

  1. 不要太过计较和纠缠

纠缠于一时的锱铢得失,只会让自己迷失初心。当你把自己耗在不美好中,自然就会错过其他的美好。最聪明的做法是,远离不必要的计较和纠缠,把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活出热气腾腾的样子。

  1. 不要总跟自己过不去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走了弯路及时掉头就好,爱错了人及时止损就好,做错了事及时改正就好。不要总抓着错误不放,否则只会折磨自己。只要你愿意给自己重新开始的机会,就没有什么可以难倒你。

  1. 不要总是羡慕他人

许多时刻,我们总是在羡慕他人的人生。其实在这个世上,每个人都是一个缺了角的圆。当你只看别人光鲜、快乐的一面时,也就忽略了他们失落、悲伤的另一面。当你在仰望别人时,别人也正在仰望你。

  1. 不要太贪心

其实更多时候,幸福是一种感受。拥有好的胃口,哪怕青菜萝卜也可以吃得很香;拥有好的睡眠,哪怕只是一张窄窄的小床也会睡得安心和坦然。当我们学会了知足常乐,就会发现自己过得轻松愉快。

  1. 不要让自卑困住你的人生

有时我们会因为怀疑自己不够好,于是没有勇气去大胆尝试和追求。可是你要知道,在这个世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完美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光芒和爱。许多时刻,消除自卑最好的办法不是获得他人的认可,而是你自己要相信自己。


来源:温暖的女子(ID:wennuan-312) | 作者:李思圆 | 主播:赵文龙

【夜读】人民日报 微信公众号

本期编辑:朱田恬,实习生:徐笑盈、缪卓含

https://mp.weixin.qq.com/s/emlNtg1zjhH9tVyIUF4WCw

急事不慌,大事不惧,小事不怒,琐事不念

好的人生,要有好的心态。

好的人生,要有好的心态。

人们常说,你如何处理所遇到的问题,决定了你会收获怎样的人生。

分享4种好心态的处事方式,有一种你就了不起!

  1. 急事不慌

听过一句话:凡人多烦事,急是乱之源。

人生之事,十之八九不如意。倘若一遇到急事就着急忙慌,非但不利于事情的解决,反而很容易生出其他事端。

心态好的人,往往懂得选择一种相对安全的方式解决问题,不忙乱、不慌张。

他们不是不着急,而是在漫漫人生中,学会了如何让自己冷静下来,理性地分析问题,尽最大可能降低成本,最大限度解决问题。

  1. 大事不惧

有人说,“你遇事时的反应,决定了事情的结果。”

人这一生,总要经历很多大事的考验,越是大事,越考验一个人的心态。倘若一遇到大事就过度忧惧,反而容易患得患失。

遇到大事时,恐慌忧惧解决不了问题,唯有好的心态,才是应对大事的不二法门。

无论身处何方,陷于何种境地,试着去做环境的主人,向下生根、向上开花,不忧不惧、方能顺遂。

  1. 小事不怒

生活就是由一件件鸡毛蒜皮的小事组成,当你没有去包容生活小事的心态,遇事不是烦躁,就是冲身边人发火,那生活注定也会一地鸡毛。

大事看格局,小事看人品。

那些拥有好心态的人,往往懂得从容面对周遭小事。学会宽心,懂得控制情绪,才能将琐碎的生活过得自在坦然。

  1. 琐事不念

生活中,有很多事与愿违,有人会因此陷入悲伤、内耗,纠结于其中不能自拔。

到头来,不仅自己被翻来覆去地折磨,身边人也往往心情不顺。

而那些心态好的人,他们知道与其反复让琐事消耗自己,不如把时间用来做更有意义的事。

把心放宽,该看开的看开,该放下的放下,才能看到不同的风景。

人生路漫漫,愿你我都能有个好心态,笑对生活,笑对人生。


点亮“在看”,与朋友共勉!

(收看收听更多《夜读》文章,请关注新华社微信公众号、下载新华社客户端。)

作者:周美好 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

监审:于卫亚

监制:张越、吴炜玲

编辑:李昂、伍越、袁亨瑞

美术设计:赵丹阳

实习生:赵博闻、赵跃泽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华社音视频部

点亮“在看”,笑对生活!

https://mp.weixin.qq.com/s/o9FY2dg_n73NkmV1yaal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