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事第一反应,藏着你的格局

网上有人提问:“怎样才能看到一个人最真实的样子?”一个高赞回答是:“看他遇事第一反应是什么。”

细细想来,的确如此。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来不及思考的时候,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应对方式。一个人格局的大小,往往就体现在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里。

遇事见修养

很赞同一句话:“把脾气发出来,那叫本能;把脾气收回去,才叫本事。”当我们碰到令人不快的事,当负面情绪瞬间涌上心头,往往会忍不住大发脾气,倘若这时还能保持理智,就显得难能可贵。一个人的修养,也在此刻得以充分体现。

面对看不过眼的事,有修养的人懂得控制情绪,说话做事有礼有节,使人如沐春风。反之,缺少修养的人,行为举止随心所欲,从不顾及他人感受,让人愤怒难堪,甚至引发祸事。

人的一生总会遇到些许不称心之人,遭逢诸多不如意之事,只有学会换位思考,懂得淡然处之,才能在不知不觉中练就平心静气的本领。

遇事见胸怀

一个人的胸怀,往往会决定他能做多大的事情。一个人遇事时的第一反应,非常能体现其胸怀。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认知盲区,哪怕是某个领域的顶级专家,也可能遇到未曾深入了解过的知识。在触碰到知识盲点时勇于承认,虚心求教,更能获得他人的尊重,还能进一步提升自己。

生活中也有一些人,遇到棘手的问题时,不是夸夸其谈以抬高自己,就是恼羞成怒生怕丢了面子。殊不知,真正有格局的人,遇事时会表现得虚怀若谷,还善于用空杯心态汲取他人的智慧。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需要客观看待自己,谦逊对待他人。当你拥有了广袤的胸襟,未来的路自然会越走越宽。

遇事见眼界

曾看过这样一句话:“当有一天跌入了谷底,你的眼界决定了你反弹的高度。”有的人只看到万丈深渊的黑暗,在绝望痛苦中自怨自怜;而有的人却能看见头顶的光明,在坚定乐观中奋发崛起,一步一个脚印迈向顶峰。

人生道路起起伏伏,你的眼界会影响你的行动,你的行动会影响你的未来。真正困住一个人的,从来都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他的目光所及。只有跳出眼前的那一亩三分地,把眼光投向远方更广阔的天地,才有可能及时脱困,甚至创造出意想不到的奇迹。

有修养的人,遇事不急不徐,谨言慎行;胸怀大的人,遇事不卑不亢,谦逊坦诚;眼界宽的人,遇事不慌不乱,冷静睿智。

做事有格局,结果不会太差;做人有格局,人缘也会很好。愿你我都能成为有格局之人,拥有更美好的人生。


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 作者:悠然 | 主播:赵文龙

本期编辑:赵雅娇 实习生:赵诗楠

【夜读】人民日报 微信公众号

https://mp.weixin.qq.com/s/8MYN4B404WWMIdThbza4JQ

自我管理的5个好习惯

每天锻炼半小时

  锻炼不一定要去健身房,只要有心,随时随地都可以舒展筋骨。用骑车代替打车,用爬楼梯代替坐电梯,给自己一个出汗的机会。坚持一段时间,你的身体状态都会焕然一新。

  运动能增强你的体魄,锻造你的身材,还会让人心情愉悦。越是经常运动的人,身体越健康,看起来也更年轻。

凡事提前5分钟

  提前5分钟起床,给自己泡一杯牛奶,吃两片面包,这会让你有一整天的好心情;提前5分钟上班,检查一遍今天的日程,这会让你更快地进入工作状态;提前5分钟赴约,你可以避免见面时的仓促和慌张……

  与其每次都抢在最后期限前争分夺秒,不如凡事都提前5分钟,化被动为主动。做事提前5分钟,看似微不足道,却能让你更加从容不迫,掌握更多主动权。

早睡早起

  朋友甜甜曾分享自己的经历:由于工作关系,经常熬夜。熬到最后,皮肤黯淡无光,头发一掉一大把,体检报告也是一堆指标不合格。后来她想了个办法:给自己定了个入睡闹钟,到了12点必须睡觉。如果手上没有那么着急的事情需要完成,就第二天一早起来再做。这样过了一段时间,精神状态确实比之前好了很多。

  其实早睡早起,可以让整个人神清气爽,不仅可以高效地把未完成的工作做完,还能顺便做顿简单的早餐。把晚上的时间用来休息,早上的时间用来做事,按时睡觉、提高效率,才是最高效的活法。

每周至少给父母打一次电话

  人生就是这样,我们在慢慢长大成熟,父母却在渐渐变老离去。不要总是等到失去才懂得珍惜的可贵,不要等到父母不在了才明白“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的温情。如果不能经常回家,那至少要每周抽一点时间,和父母打打电话,讲讲最近的趣事;也多听听家人的唠叨,珍惜难得的相处时光。

  情感管理,是自我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即使是家人之间的情感,也是需要用心维系的。

培养兴趣爱好

  有爱好和没爱好,过的是不一样的人生。如果没有爱好,会感到无聊,甚至每天都浑浑噩噩。但如果有了爱好,日子会过得有趣起来,自然也会充满活力。

  朋友小尹的职业是技术员,却爱好写作。她利用业余时间坚持写文章,慢慢成了很多平台的签约作者。她颇有感慨地说,写作既能换脑子,还增添了生活的乐趣。工作让生活更充实,爱好让生活更多彩。多一个爱好,不仅能让快乐加倍,还能让生活多一种可能。

  人生是一场孜孜不倦的求索之旅,养成这5个自我管理的好习惯,你的生命会变得更加丰盈。


来源:人民日报微信,综合十点读书、洞见、温暖的女子,主播:赵文龙

本期编辑:朱田恬 实习生:贾婷

【夜读】人民日报 微信公众号

https://mp.weixin.qq.com/s/SaJ2PTSiVP6ygWpHJAt-WA

自我增值的3件事

越早行动,收获越大。

个人成长这件事儿,永远是越早行动,收获越大。

1

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制定具体的目标。

目标不能含糊,比如说一年要读好多本书、一定要去旅游、我要开始运动……而是要有明确的数字,比如一年读30本书、学会2个技能……

如果觉得年度计划太庞大,那么可以拆分成季度、月度、周度。总之,一定把目标可量化,变成一个可以具体实施的落地计划。

这是一场马拉松长跑,而不是百米冲刺,我们要稳步前行,才能走到终点。

定具体目标的好处,是让人有目标聚集的方向,不再迷茫,时刻提醒着自己,不要浑浑噩噩度日。

2

第二件事,是改变惰性的惯性思维。

很多人计划读完30本书,列出书单和计划表,把每月、每周、每天的读书时间分配好,准备拿下每一本。

打算减肥,目标10斤,然后每天运动、控制饮食,记录自己的体重变化,规定每周最少运动次数和时间等等。

结果就是,90%的人都没能坚持下来。

其实这很正常,因为身体操控精神绝大程度上都会失败的,因为人惯有的惰性使然。

我们要学会用精神操控身体,比如读书,不管你多抗拒,多不愿意,都让自己的身体先坐下来,翻开书读五分钟,至少十五分钟,你就会慢慢地读下去。

比如锻炼,不想锻炼的时候,什么都可以变成借口,天气不好、今晚加班、身体不舒服……

怎么办呢?

强制自己的身体去锻炼的地方,抬抬腿跳跳绳,或者跟着视频运动,然后你会发现,动起来也不是那么难。

身体有欺骗能力,也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身体会在精神还没行动之前,启动所有感官欺骗你,设置无数个障碍——头晕、手痛、心累等等,让你不想行动,找借口懈怠。

一旦你识破了身体的谎言,去做该做的事情,身体会自然而然地接受变化,并顺势继续下去,甚至还能改变动机,将痛苦变成快乐。

这也是自律的人,为什么会越来越自律的原因。打败惰性的怂恿,克服自己的拖延症,让精神推自己一把力,帮助自己掌控生活。

3

第三件事,是过滤过剩的碎片信息。

如今网上信息过量,有的人不会区分优质和劣质信息。他们被动地接收信息推送,感觉到被信息群体围攻,不知道什么该学、什么不该学、该从哪儿学、怎么学,产生信息过载的焦躁感。

如何整理碎片化信息?首先要学会筛选信息。我们需要提高的是思考能力,对看到的信息进行思考,想清楚对自己有没有用。思考得多了,自然就有分辨信息的好坏标准。

其次,是学会整理信息。把现有的资料消化巩固,就能有很大的进步了。然后再去收集新的知识。

最后,是对吸收的信息进行管理。信息管理,就是一直强调的复盘,这一步最有用。

这三件事,只是自我增值的冰山一角,你要找到属于自己的方法,并强有力地坚持下去。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现在,等待树的成长,需要耐心。

切记不要太过功利,也不要急求结果,享受过程,用心体会我们每个瞬间的突破。


点亮“在看”,相信时间差的力量,做你该做的,时间会公平地给每个人写出该有的结局。

(收看收听更多《夜读》文章,请关注新华社微信公众号、下载新华社客户端。)

主播 | 陶冶

作者:黛西 来源:黛西巫巫(ID:dexiww001)

监审:于卫亚
监制:吴炜玲、周年钧
编辑:周喆、李昂、何莉
美术设计:赵丹阳
实习生:陈小娇、孙誉宁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华社音视频部

https://mp.weixin.qq.com/s/smeEf3r5gj5yZktfG8eUbw

苏东坡,生辰快乐!

“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1月8日,是我们的“宝藏”文学家苏轼的生日。别看他已985岁,他同他笔下的诗词文赋,永远被我们挂在嘴边,永远在国人心间占据一席之地。话说,还没问过你,你是因为哪一句迷上苏东坡的?

  •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 一蓑烟雨任平生
  •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 诗酒趁年华
  •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 人间有味是清欢
  • 腹有诗书气自华
  • 天涯何处无芳草
  • 此心安处是吾乡
  •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01

临江仙

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02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03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04

望江南

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05

临江仙

送钱穆父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06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唯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07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08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09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0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11

前赤壁赋
(节选)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2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3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14

浣溪沙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15

和董传留别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16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7

定风波

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因为缀词云。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18

水调歌头

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他落笔,我臣服,
臣服于他句句写在我心坎上,
臣服于他次次踏着荆棘,不改乐天。
纵前路漫漫,谁怕?我有苏轼。”

有请苏子的“迷弟”林语堂

为你再解这位千古风流的魅力——

《苏东坡: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

作者丨林语堂 节选自《苏东坡传》

元气淋漓富有生机的人总是不容易理解的。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

我们未尝不可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可是这些也许还不足以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

我若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

苏东坡的人品,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在苏东坡这些方面,其他诗人是不能望其项背的。这些品质之荟萃于一身,是天地间的凤毛麟角,不可多见的。而苏东坡正是此等人!

他的作品之中,流露出他的本性,亦庄亦谐,生动而有力,虽需视情况之所宜而异其趣,然而莫不真笃而诚恳,完全发乎内心。

他之写作,除去自得其乐外,别无理由,而今日吾人读其诗文,别无理由,只因为他写得那么美,那么遒健朴茂,那么字字自真纯的心肺间流出。

从他的笔端,我们能听到人类情感之弦的振动,有喜悦,有愉快,有梦幻的觉醒,有顺从的忍受。

他享受宴饮、享受美酒,总是热诚而友善。他自称生性急躁,遇有不惬心意之事,便觉得“如蝇在食,吐之方快”。

他开起玩笑来,不分敌友。他会因事发怒,但是他却不会恨人。他恨邪恶之事,对身为邪恶之人,他并不记挂于心中,只是不喜爱此等人而已。因为恨别人,是自己无能的表现。

总之,我们所得的印象是,他的一生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他的这种魔力也就是使无数中国的读书人所倾倒、所爱慕的。


你还喜欢苏轼哪一句


制片人丨张天宇 编辑丨王若璐

©央视新闻

https://mp.weixin.qq.com/s/5uj-lGr8xZxAb0NqsMF7xw

要努力,但也别焦虑

成功可能会迟到,但是不会缺席。

1

最近你是否感觉到很累?是身体上和精神上的那种疲惫感和消极感吗?

打开通讯录,想要找一个人来诉说此时此刻的所思所想,犹豫许久还是放弃了。但是,就算无人问津也好,所有人都不理解也好,你也要坚持一会儿,再坚持一会儿。

别焦虑,别灰心,我们不可能一努力就成功,也不可能一直努力还是一无所有。

所有的努力都不会被辜负,所有的等待都会是值得的。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我们不要对自己太苛刻。因为不完美,我们才会去努力,才会去拼搏。

一本书中写道:“我生怕自己并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却又半信自己是块美玉,故而不肯碌碌无为,与瓦砾为伍。于是我渐渐疏远他人,结果便是任愤懑与羞恨日益助长内心那怯懦的自尊心。”

越是无法接纳自己,就越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只要是人,都会有缺点,都不完美。

有人说:“幻想光亮是没有用的,唯一的出路是认识阴影。”

客观评价自己很重要,承认自己的优点,接纳自己的缺点。

2

不要太在乎别人的评价,太在乎别人的看法,一般都会过得很累。根据别人的判断做出的决定,也有可能违背自己的本意。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独一无二的,不需要粘贴复制他人的生活方式。只要做到问心无愧,生活就有意义。

你要悄悄努力,然后惊艳所有人,总有一天,你会站在最闪亮的地方,活成自己最喜欢的模样。

不要太在乎别人的看法,因为你很难做到令所有人都满意。

3

有的人毕业早,但是花了五年才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有的人很早就开始写作,40岁才成为优秀的作家;有的人40岁才创业,但是没过几年就事业有成……

请你相信成功可能会迟到,但是不会缺席。

但是所有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蓄谋已久”。你只管努力,不必焦虑,其他的交给时间。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话题:读书的意义在哪里?

有一个高赞回答:“读书好比吃饭,你长这么大,吃过的那么多的饭都消化掉了,但你肯定明白,总有一些成了你的骨头,你的血液,你的肉。”

读书如此,无论做什么事都如此,你的努力不会白费。

很喜欢的一个词叫厚积薄发,努力是一个慢慢积累、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要沉得住气,耐得住性子,不必慌张,心平气和,你想要的一切,都会如约而至。

人生“最坏”的结果,无非大器晚成。

愿你努力,也别焦虑。


点亮“在看”,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收看收听更多《夜读》文章,请关注新华社微信公众号、下载新华社客户端。)

主播 | 张大鑫

作者:温心 来源:夜读(ID: yedu857)

监审:于卫亚
监制:于卫亚、吴炜玲
编辑:李昂、周喆、刘在
美术设计:赵丹阳
实习生:姜龙庆、满兴莲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华社音视频部

https://mp.weixin.qq.com/s/kg_59WAQ_7N3pCV8aL3WfQ

人与人相处,记住这三句话

尊重是标配

不尊重别人的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他。只有尊重别人的人,才能让人尊重。有人说过:“我尊敬任何一个独立的灵魂,虽然有些我并不认可,但我可以尽可能地去理解。”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经历都不一样。不必完全求同,但求互相尊重。与人交往,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予对方足够的尊重。尊重别人的兴趣,尊重别人的三观,尊重彼此的差异。

只有你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平等对待,相互尊重,是人与人交往最基本的规则。

靠谱是高配

听过一句话:“真正交朋友要找靠谱的人。”什么叫靠谱?有人曾下过一个精辟的定义:处处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一个人值不值得交往,能不能相处长久,往往取决于他有多靠谱。靠谱,说起来简单,落下去复杂;听起来像感觉,做起来是原则。

真正靠谱的人,都拥有让人放心的能力。在这个世界上,从来不缺聪明的人,缺的是为人处世可靠踏实之人。余生,一定要和靠谱踏实的人同行,同时也要时刻提醒自我,要做一个有担当、办事牢靠的人。

厚道是顶配

俗语说得好:“计较不如坦诚,精明不如厚道。”一段情谊的维系,通常需要双方同等的付出,倘若出现偏颇,再好的情分也会变淡。

有人说:“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善良,终于人品。”漫漫人生路上,我们会遇到许多人,会与许多人相知相识。与人品好的人交往,感情才会随着时间的沉淀,变得更加深厚而稳固。

相处,靠缘分;深交,看人品。为人厚道、品行端正的人,最值得我们深交一辈子。

归根结底,人和人之间,能不能处得来,首先看的是彼此是否尊重;能不能深交,主要看是否靠谱;能不能走得长久,最终还得看人品如何。短期交往看脾性,一生交往看品行。人生的路途漫长曲折,一定要与对的人并肩同行。


来源:每晚一卷书(ID: JYXZ89896)、新华社 | 作者:yebo | 主播:赵文龙

本期编辑:胡程远 实习生:罗明旭

【夜读】人民日报 微信公众号

https://mp.weixin.qq.com/s/SaJ2PTSiVP6ygWpHJAt-WA

一个人待会儿,挺好。

你是否有这种感觉?过一段时间,必须去独处一会儿。像鲸鱼跃出海面呼吸,像舞台的幕间休息,你需要那么点时间,从热热闹闹的人事中逃离,和自己稀缺的平静待在一起。

我爱独处,我从来没有发现比独处更好的伙伴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外出,到人们中间去时,比呆在自己的屋子里更为孤独。
——梭罗《瓦尔登湖》

01

独处,成年人的回血时刻。

网上,有这样一个精准击中成年人情绪的发问:为什么很多人开车回家,到楼下了还要在车里坐好久?

最多的回答是:“需要独处。”

很难说清成年人的生活中,一天之中有多少时间是完全属于自己的。我们的时间像一幅巨大的拼图,每一块拼图都被清晰地分配了任务:

在办公室里是效力的员工;在社交场合中,是应酬的一员;在家的屋檐下,是要尽责的成员……

当时间被精细地功能化之后,独处就像对机械运转的钟表按下了暂停键,给自己一个“换气”的出口。哪怕仅仅是在沙发上发一会呆、放空,都是有益身心健康的,它不一定产生直接价值,却能润物无声地修复心情,是生活里必要的布白。

02

独处,重建心灵的秩序。

当你从热闹中撤回自己的领地,你不会因为冷清而寂寞脆弱,反而能感受到一份精神的自如,收获心灵意义上的平静。

你看,月色满园的夜晚,朱自清先生因为白日的俗务而“心里颇不宁静”,于是从家中踱步而出。他在文章里写道: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似这般,与荷香月色静静地待一会,让他疲累的身心受到了美的洗礼,从不安枯索的状态再次充盈饱满起来。

03

独处,是换个方式输出。

若论独处最好的副产品,当属“安静”。而静,是我们割断浮躁,潜下心来踏实做事的前提,甚至成为你人生中最好的增值期。

作家木心年轻时,曾借口养病,雇人挑着两箱书,躲进了莫干山中的一个房子里读书写字。

山民笑木心:“不好好当少爷,非要跑来冷清的荒山中受苦。”

冬雪封山,寂静肃杀,一人一屋,很孤单,也很简单。

但木心不这么想,他在山中过着一种简单素朴的生活,白天借天光,晚上借烛光,沉浸在福楼拜、尼采、莎士比亚的世界中,热闹极了。

那个冬天过去后,木心下山时,挑夫的篮子里多了几册木心写出来的书稿。

在山民眼中的孤单冷清,换来的是木心求之不得的文学世界。

先生说:“生活的最好状态,是冷冷清清的风风火火”。他爱的便是这寂寞与清闲,直到生命的末年,他依然眷念地提起这段时光。

04

独处,每个人必选的课题。

陪伴虽然可以缓解一些痛苦,但也可能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捷径,生命中有些问题是必须自己去面对、克服的。

独自翻山越岭,憋着一口气,抵达山顶时的满足感是无法描述的;独自扛下生活的难题,从柳暗处走到花明的喜悦是终身难忘的,且带来的成长也更加扎实可靠。

周国平先生有言:

和别人一起谈古说今,引经据典,那是闲聊和讨论;唯有自己沉浸于古往今来大师们的杰作之时,才会有真正的心灵感悟。和别人一起游山玩水,那只是旅游;唯有自己独自面对苍茫的群山和大海之时,才会真正感受到与大自然的沟通。
所以,一切注重灵魂生活的人对于卢梭的这话都会发生同感:我独处时从来不感到厌烦,闲聊才是我一辈子忍受不了的事情。

05

独处后,而天地宽。

人们常认为独处是隔绝世界、封闭自我,这恰恰是把独处看小了。真正的独处,是一种自由的状态,一种淡然的心境,在一呼一吸、一张一弛中,与生命对话,与世界对话。

“无事此静坐”是汪曾祺先生很喜欢的五个字,他说静不是一味的孤寂,不问世事,而是如宋儒写的那样:“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独处也是这个道理,退守到一个人的清清世界,静下来,去观照万物,明白事物的运转与规律,懂得自然的生命与智慧。

不论生活多么繁忙,不论是独自居住还是和他人共同居住,请尽量抽出一些时间回归自己,和自己安静地待在一起,诚实地问自己一些问题,再诚实地回答。

寂静,咖啡杯,桌子,这一切是多么美好啊;一个人独自坐着,就像那孤独的海鸟张开翅膀站在一根木桩上,这样是多么美好啊。就让我永远坐在这里,伴着这些纯粹的东西,这个咖啡杯,这把餐刀,这把餐叉,保持它们各自本性的东西,保持我的本性的我本人。
—— 弗吉尼亚·伍尔夫《海浪》

文|央视新闻《夜读》


愿你比别人更不怕一个人独处,
愿日后谈起时你会被自己感动。


制片人丨马文佳 主编| 王若璐
编辑丨李津婵

©央视新闻

https://mp.weixin.qq.com/s/sjzo5wEeSFBKqkgmXhLOTw

要接纳遗憾,也要坚信自己珍贵

我们都很平凡,但我们在彼此的眼里闪闪发光。

1

朋友说自己很想融入一个圈子,却自始至终都不被接纳。为此,她不愿轻易放弃,一直拧着劲儿做了很多努力,但结果依然徒劳无功。

现在的她,每天看着这个圈子里的人相处得其乐融融的样子,再对比自己的形单影只,就感觉说不出的孤单。

“是不是我真的不够好?” 那天聊到最后,她问了我这样一句话,语气中难掩失落之情。

也许,很多人都会如此吧。面对自己在乎的种种,费尽心力仍求而不得时,就容易产生一种自卑感。而这往往也将成为一段执念的开始。

都是我不够好,不配拥有,所以我必须要更努力地去付出、去迎合、去争取。

可遗憾的是,就算你再怎么做,到最后往往难以如愿。反而由于过度在意,让自己陷入越来越深的痛苦与纠结中。

其实真相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如果一个圈子总是让你感觉无法融入,一个人总是让你感觉无法靠近,那很大的可能,是他们不适合你,与你够不够好没有关系。

我们终究要学会接受一个事实:你再好,也会有人不喜欢你。

这世上最难测的是人心,最难懂的是人情。

人与人之间能否走到一起,有时真的说不清缘由,但它确确实实是你无法苛求与改变的。

2

都说,只有自己变得更优秀,才能遇见更好的人。

这本身没有错。 可它并不代表,平凡如你我,就不值得拥有美好的人与事。

人与人的相处,真心永远是第一位的;每个人内心深处最需要的,也是真心与真情。

无论自身处于什么样的境地,跟谁交往,只要是在诚心实意地付出,就值得被善待。

得不到回报,只是因为没有遇到对的人,仅此而已。

无须为此自责难过,更不必勉强自己再去委屈讨好。

真正好的关系,从来不是来自两个所谓完美的人。而是两个并不完美的人,愿意为了彼此而相互包容,相互成全,惺惺相惜。

人生漫漫长路,遇见的人无数,不适合的理由也有千千万万种。

可最终能让我们携手同行的理由却只有一种,那就是:我想和你在一起。

你不用很好,我喜欢就好;我不是很好,你不嫌弃就好。

3

所以,融不进的圈子就算了吧,得不到的感情就忘了吧。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总有人会嫌弃你不够好,也总会有人觉得你哪里都好。不用踮起脚尖,爱你的人自会弯腰。”

这是很美好的期许。但其实,无论遇见谁,我们这一生最难的,都是与自己和解。

要接纳必然会有的遗憾,也要坚信自己的珍贵。

所谓成熟,是你不会再为无法合群而惶恐怯懦,不会再纠结于和谁的关系远了又近了。

哪怕一个人,也懂得享受独处的时光,把身体照顾好,把心情安顿好。

当有一天,你能够用一颗平常心,看淡人来人往,也许就会发现,想要的一切,都已在水到渠成中降临。

没有费力讨好,没有刻意维系,和遇见的那个人,可以相处得那样自然而随意。

我们都很平凡,但我们在彼此的眼里闪闪发光。


点亮“在看”,请相信,你值得一切美好!

(收看收听更多《夜读》文章,请关注新华社微信公众号、下载新华社客户端。)

主播 |赵世芸

作者:念念 来源:念念沐心(ID:nnsg1021)
监审:于卫亚
监制:周年钧、吴炜玲
编辑:李昂、赵世芸
美术设计:赵丹阳
实习生:李一凡、梁江燕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华社音视频部

https://mp.weixin.qq.com/s/3wnshPs37A-2SH4qRaolPQ

发现3000年前的古墓,她这样说

她是谁?她叫妇好,

是中国有史记载的第一位巾帼女将;

她的丈夫是商王武丁,开创殷商盛世;

她居住的古城后来叫殷墟,

是中国考古学的“圣地”;

生活的时代叫商朝,是中国第二个王朝,

也是中国有文字历史的开端……

3200多年前,

美丽的妇好“归于尘土”。

她放下自己的男人、自己的国家,

沉睡于黄土之下;

3200多年后,

随着女考古学家郑振香的发现,

这位传奇王后终于穿越,为今人所知。

有人说,郑振香唤醒了千年前的女将军,

她就是现代考古的女将军。

可在郑振香看来,那都是玩笑话,

妇好就是妇好,而她只是——

许许多多考古人中最普通的一个。

一个晴朗的星期天

1976年5月16日,天气晴好,

是中国考古史上值得记录的一天。

考古队在挖掘到五米多深时,全是硬土

再挖下去,地下水就要渗出来,

大部分人都准备放弃了。

而郑振香却坚持继续,

她认为显露出来的夯土不符常理,

必须弄个水落石出。

“我当时鼓励大家说,

咱们今天的任务就是探到底!

多打几个孔,只要探到底,

无论出现什么现象,都算完成了任务。”

5米,6米,7米,8米……

探铲一次次向地下铲去,

穿过夯土,穿过湿泥,

终于,在湿漉漉的黑泥之间,

出现了一片红色漆皮!

一座沉睡 3000 多年的殷商大墓,

露出真颜。过去只停留在甲骨文中的

商朝王室生活突然变得真切起来。

妇好墓的发现,被评为:

当年世界考古十大发现之一。

“我从小就喜欢穆桂英,

觉得她有魄力。

我的性格也是这样的,

做事有决心,坚持到底。

只要我认为这个事是正确的,

我就尽量完成,

而且尽量争取完成得最好。”

变小的铲子

在很多人眼里,考古学是一门浪漫的学科,

发掘帝王陵寝,解开历史谜团。

但在郑振香眼里,

这却是一门需要以极大耐心、细心

消解枯燥、重复的学科。

郑老有一把用来挖掘的考古铲,

在长期高强度的使用下,

竟磨损得如“勺子”一般大小。

“磨小了,老用老用就变形了。”

郑老说起来风轻云淡,

似乎“一铲一铲下去的艰辛”

与她对考古的热爱相比

都显得“理应”“不值一提”。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安阳工作站,

是郑振香安放了青春和梦想的地方。

在站里已经被翻新过的宿舍里,

至今还保留着一张郑老曾经用过的书桌。

50多年前,就是在这张旧书桌上,

一位还年轻的姑娘青灯黄卷、打捞历史,

写下了自己对考古事业的炽爱。

唯一的考古女孩

在郑老那届北大考古系名单里,

她是唯一的女生。

当时,曾有人问她:

“你一个姑娘家学考古,

看到那些骨头不害怕吗?”

泼辣的她回答说:

“不怕,在我看来,

这些骨头就跟陶罐一样,没什么。”

毕业后,郑振香怀着对田野考古的

一腔热忱,离开繁华的首都北京,

来到她向往已久的中国考古圣地——

安阳殷墟,从此在安阳埋头考古四十多年。

“学考古就是要做好吃苦

和牺牲优越生活条件的准备,

必须系统地做田野工作。

考古人不下田野,好比唱戏的不上舞台,

不可能做出成绩。”

这是郑老恪守一生的信念,

在安阳的几十年里,

她几乎跑遍了殷墟的每一寸土地,

对那里的遗址布局了然于胸。

也是这份扎实的经验储备,

让她在妇好墓的机遇面前,

自信、专业、果断,

收获了事业上的高光时刻。

不能拿走的日记

今年92岁高龄的郑振香,

独自居住在北京一个老旧的公寓里,

这间房子郑老已经住了快30年。

她说,搬进来的时候什么样子,

到现在还是什么样子,家具从未换过。

也许在考古人心目中,

“古旧”并不是什么遗憾的事情。

这个不大的单元房里,

到处都堆积着倾注了她毕生心血的

书籍和考古资料。因为记忆力不如从前,

郑老特意把商朝人物关系谱系图

贴在了她卧室的柜子上。

“忘了就看看,这是一种习惯”

“我喜欢看商代的,商文化”

郑老这样说。

她还有很多日记本,

面对来访的客人,

会不厌其烦地叮嘱“只能看不能拿”,

神情像个守护珍宝的小孩。

了解郑老的人都知道,

那里记载的并不是什么特别的秘密,

而是密密麻麻的读书笔记和思考段落。

不为发表,也不为给任何人看,

就只为了单纯的“掌握知识”。

在某个日记本扉页,

郑老摘抄了这样一句话:

不要等待运气降临,要去努力掌握知识。

她还写了这样一句名言:

在泥土下面黑暗的地方,

才能发现金刚钻,

在深入缜密的思想中,

才能发现真理。


《夜读》元旦专栏
《我有国士,天下无双》系列第八期,
致敬郑振香老人,
致敬把青春献给考古事业的每一个人。


内容丨夜读撰写、整编自《吾家吾国》节目

监制丨李浙 主编丨王若璐
编辑 | 李津婵

©央视新闻

https://mp.weixin.qq.com/s/9Z9nchkGXRtL8hqplfvndg

度过人生低谷期的7个小建议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遇到低谷期,可能是突如其来的暴击,也可能是在一个困境中挣扎了很久还是没有出路。今天的夜读,我们给你分享一些建议,如果你正在经历一些艰难的事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 找人聊一聊

  低谷期的时候很容易陷入自己的消极思维中,这时候找人聊聊有助于缓解自己的情绪,他人的建议还可能给你带来一些新的视角。

  你可以找那些你喜欢的并让你感觉安全的朋友或者家人,在他们面前你会感到轻松。也可以多换几个人聊一聊,他们或许能带来一些不同的感悟。

2 不要停止自己手头的工作

  在低谷期保持工作状态确实有些困难,但如果可以,尽量不要停止自己手头的工作,哪怕做些很简单的内容。

  因为低谷期会有严重的“失控感”和“无力感”,而工作能最大程度上帮助我们维持日常生活的秩序。曾经我也经历过一些困难的时刻,但我没有请过一天假,因为在办公室里做点简单的事,至少会产生一种“我还能做些事”的成就感。

3 记录下那些感到开心的小事

  心理学有种观点认为,我们更容易记住失败而非成功,这样的思维方式会大大降低我们生活的满意度。事实上,生活中有许多简单的快乐值得我们珍惜,比如下班路上看到很美的落日,比如无意间听到一段悠扬的音乐。

  试着观察这些生活中值得欢呼雀跃的小事,每天睡前回想一下,你会发现,生活如此美好。

4 想象你的理想生活

  可以尝试去尽情地想象自己的“理想生活”,比如你理想的一天要怎么度过?你想和什么样的人呆在一起?你希望自己看起来是什么样子?

  不用逼迫自己立马去做,只是想象就好。对理想生活的憧憬能够带来“希望感”,甚至给你带来一点向前进的“动力”,这是低谷期的人最缺少也最需要的东西。

5 相信困难只是阶段性的

  人在低谷期时,很容易滋生“绝望感”,好像痛苦是无边无际的。但低谷期就像一个隧道,你可能觉得眼前一片黑暗,看不到一点光亮。事实上,只要生活一天一天向前,隧道总会走到尽头,迎接你的将是一片光明。

  所以不妨给低谷期设一个明确的期限,比如一周、两周……具体多久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期限会给你一种控制感。

6 走进大自然

  走进大自然去晒晒阳光,观察树木、野花和云朵吧,烦人的杂念自会消失。

  有位网友分享过自己的经历,在他抑郁症最严重的时候,经常坐在公园看树,一看就能看一天。看树的枝丫伸展,郁郁葱葱,伴随着鸟类来来去去枝叶震颤。

  后来他看着一棵树经过春夏秋冬,叶子变绿变红掉落又生长,当下一个春天到来,这棵树又开始萌发绿意时,他突然感悟到,不论正在经历的事是否有意义,自己都要健康地生活下去。

7 试着对他人“好”

  试着做一些对他人“好”的事,比如为家人准备礼物,或者用自己的才能和优势为朋友做些事情。

  有时,你可能觉得自己糟透了,但帮助他人可以将注意力从沉溺于自身痛苦中转移出来。当注意力从消极的想法转移到积极的行动上时,也就慢慢地告别了低谷期。


在人生的低谷期
你是怎么度过的?
如果你有一些自己的建议
欢迎留言和我们分享


来源:简单心理(ID:janelee1231)| 作者:寒冰 | 主播:赵文龙

本期编辑:郑薛飞腾 实习生:罗明旭

【夜读】人民日报 微信公众号

https://mp.weixin.qq.com/s/mWI4TlhcGj4rx6pQsxCI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