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 | 做到这几点,和孩子有效沟通

共情的前提要来源于“爱”。

共情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尤为重要,需要父母首先做到接纳和尊重孩子的情绪或者行为,然后才能更好地去帮助孩子建立正确良好的心理认知。

共情式教养,可以真正理解孩子在问题中的无奈、焦虑和愤怒。通情然后达理,打通让孩子听懂道理、做对事情的管道。

如何做到共情?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 停止数落、积极倾听 、接纳回应——你的孩子需要你的好脾气与耐心

父母希望孩子听话,但父母经常听不懂孩子的话;父母希望孩子懂事,但父母时常不懂孩子的心。

孩子在学校生活了一天,回到家中,快乐需要有人分享,困惑需要有人解答,烦恼需要有人倾诉,而这角色是谁呢?当然是爸爸妈妈。

懂得共情的父母,会选择耐心倾听,承认并接纳孩子的情绪,努力体验孩子的感受,了解情绪产生的根源,发觉孩子内心的需求点。

同时也要给予一定的回应,尝试着说出孩子的想法,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说明你在听,且听懂了孩子的倾诉。

你的倾听,会让孩子感到自己在爸爸妈妈心中是重要的,能够让孩子感受到我们与他同在,从而增强了安全感。倾听孩子诉说一次,与孩子的距离就会拉近一次。

  • 将心比心、感同身受、换位思考——你的孩子需要你站在他的角度感受他的感受

读懂孩子的真实心理需求,才能给他们更好的教育和爱。

站在不同的位置会看到不同的风景,处于不同的立场会产生不同的观念。

孩子思考问题的角度和父母有所不同,有时候在父母眼里微不足道的小事,在孩子眼里可能就是天大的事情。要想让孩子听得进去、听得懂、有改进,就要走进孩子的内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孩子的感受,即“换位思考、感同身受”。

  • 表达尊重、平等相处、建立连接——你的孩子需要你成为他的知心朋友

当家长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将自己摆在和孩子平等的位置上,以朋友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平和、耐心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孩子才会更愿意与家长进行沟通。

生硬的批评、指责、呵斥,只会让孩子拒绝沟通,离你越来越远。

所以,表达尊重、平等相处,以善意理解孩子的观点及行为,是抵达共情式教育的必要条件。

  • 充分理解、正确释义、用“爱”共情——你的孩子需要你以“爱”之名与他共情

共情的前提要来源于“爱”。

有爱有共情,才能做到耐心听孩子诉说,理解他的情绪,感受他的感受,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同时帮他分析,给予引导,帮助他顺利解决问题。

不过,共情不等于完全附和,父母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有时不能一下子就精准理解到孩子的真实想法和感受,所以在沟通过程中要不断修正自己理解的偏差,直到能够正确理解孩子的情绪与感受,才能更好地实现共情式教养。

当孩子遭遇了情绪风暴,或者出现行为问题,如果我们急于用自己的“大道理”进行灌输式与批判式教育,只会伤害到他们,拉大孩子与我们之间的距离。

那些懂得共情的父母,更容易走进孩子的内心。因为他们能够看见、能够理解深陷负面情绪的孩子,用他们内心的柔软和善良,给孩子最好的治愈。

愿每个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刻,都能享受到共情的阳光陪伴。


点亮“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收看收听更多《夜读》文章,请关注新华社微信公众号、下载新华社客户端。)

作者:小甜甜 来源:知子花教育(ID:zhizihuajy)
画家:李可染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华社音视频部

https://mp.weixin.qq.com/s/Q_XTDjbbzeaR5_M6DVAvcg

【夜读】成长路上这五个道理,越早明白越好

  • 多读书真的重要

  有些人不喜欢读书,也读不进去书,甚至有人觉得反正读了也记不住,不如用那个时间刷视频、打游戏,反而更快乐一些。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是这样一点点被拉开的。爱读书的人,不会只从“有没有用”这样功利的角度去看待读书这件事情。知识的丰盛会让他们感知到更丰富的世界,格局的博大会让他们对生命的本质有更深的体悟。

  成长的道路是孤独的,但书籍能丰富你的精神世界,陪着你走过漫长岁月。只要你坚持读书,终有一天会遇见更好的自己。

  • 低谷时稳住自己

  人生会有高光瞬间,也会有低谷时刻。面对低谷时,聪明的人懂得稳住自己。

  如果自己的才华还撑不起梦想时,就静下来学习; 如果自己的能力还驾驭不了目标时,就沉下心来历练。无论你面临什么样的局面,只要坚持自我调整,不轻言放弃,就不会被困在原地。

  有句话说:“身陷低谷时,往往就是人生转折点的开始。”愿我们都能积极乐观地面对生命中的风雨,勇往直前,活出最好的自己。

  • 侥幸都有代价

  古话说:“巧诈不如拙诚。”做事时总是耍“小聪明”,期待通过“捷径”获得成功,或许短期会有收益,但从长远看,都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一个人最大的本事,不是拥有投机取巧的能力,而是兢兢业业地把事情做好。肯下笨功夫,才能成就真功夫。

  世界正在偷偷奖励认真做事的人。你若敷衍,任谁也无法让你赢;你若认真,命运必待你以厚报。勤恳做事,踏实做人,才是成长路上最真的道理。

  • 懂得向内审视自己

  时时有内省之心,有了错误就能够及时发现,就有改正的可能。不正视自己的不足,不愿意接受认知范围以外的东西,只会让自己越来越狭隘,失去不断进步的机会。

  听过一个圆圈理论,觉得很有道理:当你的知识圆圈越来越大,你也会意识到,圆圈外自己的未知领域,同样也在变大。

  向内审视自己,把不足一点点地转化为优势。你的那些领悟,都会变成你为自己铺的路。

  • 陪伴父母要及时

  长大之后,我们忙于求学或是工作,常常只顾着埋头向前走,却忽视了身后的父母在匆匆岁月中悄然老去。

  余生确实很贵,可用来陪伴家人,从来都不是浪费。即便无法陪在身边,定期打个电话,发个问候消息,也是长夜中的一点温暖。

  亲人是只有一次的缘份,别让父母久等,更别让你的爱迟到。


来源:人民日报微信综合人民论坛网、十点读书、猫姐能量圈等 | 主播:赵文龙

本期编辑:石磊 实习生:邓艺晨、郭一夷

https://mp.weixin.qq.com/s/WopuDah8gHRQdFSgdvBtSQ

夜读 | 家是最温暖人心的地方

我们只有一个家,要好好经营它。

  • 家,是什么?

有段话说:作为被人呵护的儿女时,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和一个人终身相伴时,两个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有儿女后,家,就是儿女在的地方。

  • 家,是什么?

家是父母、伴侣和儿女组成的港湾。

家,承载我们所有生活的记忆,有一日三餐,有春夏秋冬,有柴米油盐。

生活中,我们常常疲于奔波,但只要一回到家,心总会被奇迹般治愈。

家就像一个能量加油站,看着充满烟火气的厨房,阳光刚好洒落进来的客厅,飘满沐浴香味的浴室,温馨舒适的卧室,就算遇到再多困难,也总能瞬间充满力量。

  • 家,是什么?

家是剪不断的血脉亲情,是放不下的牵肠挂肚,是离不开的绵绵情意。

人这一辈子,无论我们变成什么样子,家始终都在那里,家人始终在我们身边,不离不弃,相伴相依。

  • 家,是什么?

家不是战场,不要动不动就吵吵闹闹,随便就对家人恶语相向。

这个世界,最疼爱我们的是家人,最包容我们的是家人,千万不要仗着感情深,就肆无忌惮。

这个世上,没有哪一种感情被伤了不会寒心,亲情也一样。

  • 家,是什么?

家在,我们就不是浮萍,家人在,我们就不会孤单。家是那个给我们温暖的地方,是延续爱和深情的所在。

有家,我们到哪里都有人牵挂,有家人,哪怕不能常相聚内心也不觉得孤单。

家,永远都是我们的港湾,家人,永远都是我们的后盾。

  • 家,是什么?

家是我们的根,有家,就有归处;家是我们的魂,有家,就有动力。

为了一个家,我们起早贪黑,不眠不休,也甘之如饴;为了一个家,我们辛劳一生,竭尽所有,也无怨无悔。

家,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最重要。

家,是需要维护和经营的,家人,是需要包容和理解的。

一家人有说有笑,只要家人在一起,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就是这一生最大的幸福。

家是我们一生的归宿,家人是我们一辈子的依靠。

不要觉得你为家付出了多少,而是要想一想,这个家给了你多少。

对家,要心存感恩,别总去抱怨。

家就是那一团炉火,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就有说不出的温暖;家是母亲的叮咛,永远围绕在耳畔;家是父亲宽广的背,温暖又有力量。

此生此世,我们只有一个家,一定要好好经营它。


点亮“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收看收听更多《夜读》文章,请关注新华社微信公众号、下载新华社客户端。)

主播 | 李林欣

作者:无铭 来源:无铭大叔(ID: wmds988)
监制:姜晨、吴炜玲
编辑:雷雯雯、李永锡、马骁驹、袁亨瑞
美术设计:赵丹阳
画家:田世光
实习生:张馨兮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华社音视频部

https://mp.weixin.qq.com/s/8srNskHMdsEIxMaUocr5ng

夜读 | 真正在乎你的人

行动,往往比语言更能说明问题。

  • 真正在乎你的人,是你的父母吗?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我们长大后,父母慢慢地变得像一个孩子,怕说错话,怕做错事,怕我们嫌弃,怕一不小心就惹怒了我们。

我们的父母太“懂事”了。

懂事到,不想给孩子添麻烦,不想让孩子有任何负担。

懂事到,你好,我就好。

为什么,我们的父母会变得“懂事”了?

这是因为:心里那份在乎和爱。父母会把“真心”都藏起来,然后给一个“标准答案”:我不需要,我很好啊。

这一切,只因他们太在乎我们了。

  • 真正在乎你的人,是你的爱人吗?

有人说:“爱你的人,生怕给你的不够;不爱你的人,生怕你要的太多。”

一个人在不在乎你,是能感觉出来的。

在乎你的人,能够觉察到你情绪上的变化,并且及时照顾到你的情绪。

在乎你的人总是耐着性子,听你笑,听你讲述生活当中发生的点点滴滴。

被人在乎的感觉有多好呢?

关于你的事情,那个人总是记得很仔细,比如你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在他面前,你不必隐藏自己的不开心,他会在你难过的时候,温柔地告诉你,不必怕,有我在。

在乎你的人会记得你说过的话,哪怕过了很久,有些话连你自己也记不清了。

在乎你的人会记得你的每一个小心愿,默默地为你实现着你想做的事情。

在乎一个人,是藏不住的,哪怕嘴上不说,也忍不住用行动表示。

  • 真正在乎你的人,是你的孩子吗?

孩子给父母的爱,隐藏不了,无需揣测,无需怀疑,让人感动。

小孩的爱很纯粹,他们都比想象中的更爱我们。

他们是陪伴我们的小可爱,也是治愈我们的小天使。

在爱的流动里,在乎我们的人给予了我们最牢固的真心、最治愈的笑容、最信赖的臂弯,让我们有叶有根,播种发芽,抽枝开花。

在乎你的人,即使他真的在忙,也总能够抽出时间来陪伴你。

一个人的时间花在哪里,他的心思,就在哪里。

行动,往往比言语更能说明问题。

在乎你的人,对你常常是宽容的。

在他面前,你是放松的、自由的。

人生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人生,不要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不在乎你的人身上。

愿你我,都能拥有真正在乎自己的人。


点亮“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收看收听更多《夜读》文章,请关注新华社微信公众号、下载新华社客户端。)

主播 | 陈兵

作者:龙靖、北木南 来源:夜听(ID:yetingfm)
监制:张越、吴炜玲
编辑:雷雯雯、周喆、伍越、卿珊、杨慕茜
美术设计:赵丹阳
画家:陆抑非
实习生:王娴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华社音视频部、新华社黑龙江分社

https://mp.weixin.qq.com/s/wLpM0b-JhYzSFcx_2lDqvg

夜读 | 高质量的亲子关系,就藏在“三七定律”里

好的亲子关系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想要获得高质量的亲子关系,一定要注意爱的方式和方法。

最好的家庭教育,其实就藏在“三七定律”里。

  • 三分道理,七分共情

陪孩子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不妨先感受孩子的情绪,再解决孩子的问题。

这样会在无形中给孩子一种底气:“无论我是好是坏,我都是被接纳的、被爱着的。”

孩子不是机器,不是光靠几个冷冰冰的指令就能运行和维护,而是需要父母理解他、共情他。

当孩子犯错时、遇到困难时,父母少一点强势命令的说教,多一些将心比心的共情,才能真正走进孩子心里去。

  • 三分监督,七分陪伴

陪伴孩子的亲子时光,不是实时纠错,即刻改正,而是看着这个孩子,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挑剔。

给孩子自由自在的成长氛围,留出自由探索的生活空间。

一位心理学家说:“跟孩子相处时,最重要的还是相处过程中的情绪氛围,是紧张的还是放松的,是负面的还是愉悦的,是被看见的还是被忽视的……这直接决定了孩子和你在一起时的情绪体验是怎样的。”

好的陪伴,不是高高在上,而是蹲下来,用孩子的眼光看待世界。

  • 三分爱己,七分付出

倾尽全力的父母,容易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状态和心理健康,也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

想让孩子成长得好,父母要先做自己、爱自己、活好自己。

父母爱孩子,并不意味着父母就应该时刻围着孩子转。

真正的教育,不是牺牲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去陪孩子,而是要努力过好父母自己的生活,努力经营好自己的人生,去做更好的自己。

告诉孩子,因为爱你,所以我要学会爱我自己。等到我拥有了足够的爱,那么,我的爱将与你同在,而不会成为你的负担。

  • 三分建议,七分尊重

有人曾感叹:“为什么从一生下来,父母就要帮我们决定长大后要做什么,却从来没有人问过,我们到底想做什么?”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是为了分离,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父母真正成功的爱,不是把孩子留在身边,而是培养孩子独立,放手让孩子走。

好的亲子关系,都自带分寸感。

尊重孩子的隐私,倾听他们的想法,给他们做选择、做决定的机会,减少自以为是的干涉和控制,让爱良性循环,才能不断滋养孩子。

孩子与家长的关系,是孩子一生转变的关键,也是将来他们踏入社会,待人接物的基本依据。

关心孩子,但别忘了重视与孩子的关系。

好的亲子关系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亲子关系好了,教育才能变得简单有效。


点亮“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收看收听更多《夜读》文章,请关注新华社微信公众号、下载新华社客户端。)

主播 | 沙青

作者:淼淼妈 来源:妈妈抱团(ID: mmbaotuan)
监制:关开亮、吴炜玲
编辑:雷雯雯、周喆、卿珊、张欢
美术设计:赵丹阳
画家:陈半丁
实习生:侯潇扬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华社音视频部

https://mp.weixin.qq.com/s/nAWceJV9aHMrTIE9EE6muQ

【夜读】善待父母,是我们一生的功课

  今天,是国庆假期的最后一天,许多网友踏上返程旅途,开始新一段忙碌的生活。我们常常在忙,忙自己的事业和生活,而父母也在慢慢老去。在忙碌的同时,也别忘了多花一点时间陪伴和关爱他们。

  看过这样一句话:“深入到骨子里的教养,是不对亲近的人发脾气。”可现实往往是,我们面对父母的时候毫无顾忌,什么话都说得出口,但是面对陌生人和朋友却谦逊有礼,言辞得体。

  总有一些人,遇到不顺心的事就朝父母发脾气。一些伤人的话也瞬间脱口而出,丝毫不顾及父母的感受。

  父母是这个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但,爱,不是我们伤害的借口,更不应成为我们失控的理由。

  对父母和颜悦色,才是为人子女该有的尊重。而所谓的孝顺,也包括和他们好好说话,多些耐心,多些陪伴。

  有人问:“为什么每次教爸妈一些技能他们总学不会的时候,我都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想要发火?”一个回答这样说:“我们和父母生气,气的不是他们学不会什么,而是气他们不该成为那个看起来‘笨拙’的人。”

  我们总是觉得父母不完美,却不知道他们为了得到我们的认可,已经在背后默默付出了很多。当我们逐渐长大,也该逐渐接受父母只是一个普通人的事实,并慢慢懂得他们的不易。

  学会放下对父母苛刻的衡量标准,学会接纳父母的不完美,给他们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包容。

  当父母老了,要像他们爱我们一样去关爱他们,要理解他们,不要日后空留遗憾。

  对父母来说,我们不经意间说的某句话,可能会像一根刺,狠狠地刺痛他们。当他们慢慢老去,我们应该多一些细心,多一分耐心。

  世上,再也没有人能像父母那样爱我们,他们甘愿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只为了让我们能过得更好。父母年纪大了,面对他们不理解的,我们要有耐心跟他们解释,多一些体谅。

  时间太瘦,指间太宽。总有些事,在你推脱之后,就再也没有了做的机会;总有些时光,你还来不及珍惜,它便将你推向了未来。

  世上最爱我们的人,最懂我们的人,最心疼我们的人,就是父母。余生一定要善待父母,这份人世间最珍贵的爱,别空留了遗憾。


来源:哲学人生网 | 作者:阿命 | 主播:赵文龙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
本期编辑:郑薛飞腾 实习生:董畅、丁弋原

https://mp.weixin.qq.com/s/iunPnLSpNjgcU9avQgd9BA

【夜读】请把笑容带回家

  漫长的人生路途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坎坷与低谷,心情也会随之起伏。

  生活并不总是尽如人意,遇事会生气、会愤怒都很正常。只有能控制情绪,才能穿过琐碎、活出精彩。少一些忧愁、多一些笑容,生活自会回馈你幸福与自在。

  很多时候,情绪需要疏导,可一味地朝身边人发脾气,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还会伤害到他人。人一旦被坏情绪裹挟,就会像一列失控的列车,朝着最坏的方向开去。

  面对生活中的坏情绪,真正可贵的是在生气的时候能控制并化解它,不使自己陷入负能量的怪圈。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不自觉地把自己在外面受到的怨气带回家,把坏脾气冲着家人发。

  其实,情绪就像一面镜子,你用什么情绪对待他人,他人也会把同样的情绪反射给你,最终伤害的还是自己。所以不论怎样,都不应该把家庭当作我们负面情绪的宣泄口。

  我们总是容易把亲切给了陌生人,却把苛责留给最亲密的人,这其实是很傻的行为。

  若想家和万事兴,就得先控制脾气。坏脾气越少,家人越和睦;好心情越多,关系越亲密。

  家从来都是讲爱的地方,不是情绪的垃圾场。只有把好脾气留给家人,才会让家人之间和睦。

  进门之前,先想想自己是不是不小心把坏情绪带回来了。如果发现怒气未消,不妨先平复心情,给自己一个笑脸。人一旦有了笑容,那些愤怒或抱怨的话就说不出口了。笑口常开,家人也会受到感染。

  回家时的笑容,是带给家人最好的礼物。一家人和和美美,才是最大的幸福。

  有人说,“家,对每一个人,都是欢乐的源泉,再苦也是温暖的。”诚然,没有什么比一个温暖的家更能抚慰人心。千万别让自己的坏情绪,毁了一家人的幸福;安放坏情绪,才有好生活。


来源:励志语录(ID:lizhi743) | 作者:月月 | 主播:王一伊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
本期编辑:石磊 实习生:安泰金、邓艺晨

https://mp.weixin.qq.com/s/FmLKymRIxkKXGmPQDCUpzQ

夜读 | 善待父母,是我们一生的功课

父母是我们的根。

有的人总是在父母面前控制不好情绪,把他们对自己的包容当成理所应当。

几乎每个人都会犯这样一个错误:

面对父母的时候毫无顾忌,什么话都说得出口,但是面对陌生人和朋友却谦逊有礼,言辞得体。

一位作家曾说:“对亲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对亲近的人不挑剔是种教养。”

小时候,我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总是拉着父母的手问东问西。

如今,我们长大成人,父母也慢慢变老,他们接受新事物变慢了。

作为子女,我们理应耐着性子,帮着父母去了解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跟上社会变化的步伐。

不要总是用“没时间”敷衍他们,不要总是用“在忙”打发他们。

对父母和颜悦色,多一点耐心,尊重父母、关爱父母。

看过有人问:“为什么每次爸妈犯很幼稚的错误的时候,我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想要指责他们?”

一个回答这样说:“我们和父母生气,气的不是他们做错了什么,而是气他们不该成为犯错的人。”

我们总是觉得父母不完美,却不知道他们为了得到我们的认可,已经在背后默默付出了很多。

他们一直拼尽全力,只为把自己认为最好的东西拿给我们。

一辈子很短,我们不妨对爱自己的人好一点。

在茫茫人海中相遇,已经是莫大的缘分,更何况是生养我们的父母。

他们不求回报,把自己的一生几乎都奉献给了我们。

父母在的地方才是我们的家,我们才不会因为无根而枯萎。

学会放下对父母苛刻的衡量标准,学会接纳父母的不完美,给他们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包容。

当父母老了,要像他们爱我们一样去关爱他们,要理解他们,不要日后空留遗憾。

对父母来说,我们不经意间说的某句话,可能会像一根刺,狠狠地刺痛他们。

当他们慢慢老去,我们应该多一些细心,多一分耐心。

世上,再也没有人能像父母那样爱我们,他们甘愿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只为了让我们能过得更好。

父母年纪大了,面对他们不理解的,我们要有耐心跟他们解释,多一些体谅。

父母是我们的根。

世上最爱我们的人,最懂我们的人,最心疼我们的人,就是父母。

善待父母,是我们一生的功课。


点亮“在看”,余生一定要善待父母,生命来来往往,来日并不方长。

(收看收听更多《夜读》文章,请关注新华社微信公众号、下载新华社客户端。)

主播 | 吴炜玲

作者:阿命 来源:哲学人生网(ID: zxrsnet)
监制:姜晨
编辑:雷雯雯、李永锡、王宜玄、何莉
美术设计:赵丹阳
画家:赵少昂
实习生:陆沛霖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华社音视频部

https://mp.weixin.qq.com/s/1P4RIH_A3pLFwOvlnc0T5g

夜读 | 遇见的都是缘分,拥有的都是幸运

聚散皆是缘,离合总关情。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一个人:只要一想到对方,你就会嘴角上扬,不由自主地笑起来?

遇到那个人之前,你的世界仿佛只有一种颜色,相遇之后,你的世界有了万千萤火,熠熠星河。

有人在诗中写道:“幸得识君桃花面,从此阡陌多暖春。”

与美好的人相识相知,足以让往后余生的漫漫四季,都凝结成温暖的春天。

有些人的出现,就像一束光照进生命里,带来真挚情意的同时,也让我们得以真切地体会到,“缘分”二字的奇妙。

世界很大,岁月很宽。

两个人能够在茫茫人海中相遇,这本身就是一场奇迹。

或许,孤身行走时,我们都曾无数次期待并设想过,自己会遇到一个什么样的人,会在多远的未来与他相见。

可等你真正遇到了,就会发现,一切都是那样自然。

正如有位作家所写的:

于万千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万千年之中,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唯有轻轻地问一声:“哦,你也在这里吗?”

该相逢的人总会相逢,哪怕相隔遥远,哪怕兜兜转转。

无论你遇见谁,那个人都是你生命中该出现的人,绝非偶然。

我们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有其出现的意义。

人与人之间的缘分,看似无常,其实早有安排。

正是因为经历过失望与离别,相遇才会变得更有意义。

总有一个人会来到你身边,治愈你受伤的心灵,弥补你过往的遗憾,让你觉得,人间值得。

有一种幸福,叫幸好遇见你;有一种守护,叫幸好还有你。

世间最美的遇见,莫过于在历遍曲折伤痛之后,终于等到那个唯一契合的灵魂。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有些遇见,是上天安排的礼物。

人生难免遗憾,但因为有过遇见,那段美好的经历足以成为温暖我们一生的回忆。

也因为期待遇见,我们才愿意好好照顾自己,坚信自己的珍贵,直到你如约而至的那一天。

世间一切,皆为遇见。

风遇见云就有了雨,我遇见你就有了故事。

我们这一生,总在某个瞬间,遇见某个人,命运便悄然发生改变。

而所有的温暖与感动,牵挂与惦念,也都来自那些穿越人山人海来到我们身旁的人们。

聚散皆是缘,离合总关情。

即使相逢短暂,有幸邂逅彼此懂得的灵魂,亦如同孤烟遇斜阳,刹那即永恒。

愿余生,我们都能珍惜遇见,感恩遇见,用心牢记人与人之间的那一份温暖,记住心动过的每一个瞬间。

也愿自己成为一个温暖的人,活成别人生命中的礼物。

时间决定你会在生命中遇见谁,你的心决定你想要谁出现在你的生命里,而你的行为决定最后谁能留下。

遇见的都是缘分,拥有的都是幸运。


点亮“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收看收听更多《夜读》文章,请关注新华社微信公众号、下载新华社客户端。)

主播 | 吴炜玲

作者:念念 来源:念念沐心(ID:nnsg1021)
监制:关开亮
编辑:雷雯雯、李昂、王宜玄、杨慕茜
美术设计:赵丹阳
画家:娄师白
实习生:何凌霄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华社音视频部

https://mp.weixin.qq.com/s/Rv1Ah1D9ogKhEdYuLLZiaA

夜读 | 一个家庭:沟通是标配,陪伴是高配,理解是顶配

家是一切的起点。

有人曾说过:“家,是唯一不需要理由就可以回去的地方,是让你觉得不管变成什么样都能接纳自己的地方。在这个世上,一个有爱的家庭,不仅能让身体得到依靠,也能让心灵得到歇息。”

想要把家庭经营得和睦美满,离不开沟通、陪伴和理解。

  • 沟通是标配

沟通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是促进人与人之间感情进一步融洽的润滑剂。对一个家庭来说,缺乏有效的沟通,只能让彼此的隔阂越来越大。

有位心理学家说:“重要的不是发生了什么,而是对方是怎么感受的,要永远记住,沟通在亲密关系中是最重要的。”

遇事若一味指责、抱怨,只会让家庭分崩离析。

好好说话,用心交流,相互之间的表达越顺畅,一个家的凝聚力才会越强。

与亲人相处时,多点善意的沟通,才能让家里充满爱与温暖。

  • 陪伴是高配

一个家庭若缺少陪伴,满足不了彼此的情感需求,最终可能会相互疏离。

在家庭中,最怕的不是遇见风雨,而是当风雨来临时,自己身边却无人可依。

唯有相互陪伴,彼此依存,才能让家庭关系更加亲密和谐。

正如一句话:“陪伴很温暖,它意味着在这个世界上有人愿意把最美好的东西给你,那就是时间。”

人生路上坎坷重重,但只要有家人相伴,你就有了世上最坚硬的铠甲。

亲人是只有一次的缘分,无论这辈子会相处多久,一定要珍惜共聚的时光。

下班之后多抱抱你的伴侣,周末多陪陪孩子,节假日多回家看看父母。

正所谓: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人生最欣喜的事,莫过于有家可回,有人在等,有盏灯为你留守。

  • 理解是顶配

看过一个问题:一个家庭里,什么最重要?

有人回答:“不是锦衣玉食,也不是大富大贵,而是相互理解,彼此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家人在一起,想要长久地幸福和睦,离不开彼此间的耐心与体谅。 ”

理解,才是家庭关系中顶级的配置。

有人说:“所谓好的关系,都是源自一个人的包容和迁就。”

不幸的家庭,家人之间总是充满指责、埋怨和争吵。

幸福的家庭,一定是包容多于苛责,理解大于指责。

在家庭中,亲人比道理重要,感情比计较重要。

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难免会有磕磕绊绊,但只要肯为对方想一想,无论多大的矛盾,也能如冰雪消融。

少点计较,多些包容,一个家才能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将日子过好。

一位诗人说:“要想建立爱的家庭,必须先有爱家的思想。”

家,是讲爱的地方,而不是战场或棋盘,不需要争高低论胜败,也不需要小心翼翼,处处提防。

在这个小天地里,需要及时沟通和陪伴,更离不开相互尊重和理解。

唯有彼此共同添砖加瓦,家庭才会和顺幸福。

漫漫人生路上,家是一切的起点,也是我们永远的避风港。


点亮“在看”,把最好的情绪,最多的真心,留给最亲的人。

(收看收听更多《夜读》文章,请关注新华社微信公众号、下载新华社客户端。)

主播 | 沙青

作者:每晚yebo 来源:每晚一卷书(ID:JYXZ89896)
监制:姜晨、吴炜玲
编辑:雷雯雯、李昂、伍越、杨慕茜
美术设计:赵丹阳
画家:潘天寿
实习生:赵跃泽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华社音视频部

https://mp.weixin.qq.com/s/iq2UUePjz026e1aIe4P7Lg